唐君
农家媳妇20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婆婆
孝老爱亲
上海市
2018年5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唐君,女,1978年9月出生,群众,现为欧尚童装部部门经理。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20年如一日服侍瘫痪在床的婆婆,一如既往,无微不至,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他人,她的事迹传遍街头巷尾,她就是浦东新区大团镇扶栏村下塘7组的唐君。

  在扶栏村,唐君就是“孝顺媳妇”的代名词。老人们闲谈时比谁家的媳妇好,谁家媳妇最孝顺老人,毋庸置疑就会想到唐君;谁家教育儿女要孝老,唐君的事迹就是典型教材。

  走进唐君的家,两层小楼显得朴素而整洁,家里布置简洁而舒适。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如今四十岁的她把持着整个一大家子。唐君的丈夫是家中独子,于是照顾婆婆的衣食起居等大小事务都由她一概扛起,从不奢求他人分担。

  唐君服侍婆婆已有20年,婆婆早年由于肢体残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2010年后更是瘫痪在床。多少年来如一日,她精心照顾和伺候婆婆,给婆婆做饭、梳理头发、洗衣、洗澡、倒便盆等等。在家里,她总是一口一声“妈”,亲热地叫着老人。早年老人与儿子家分开过,每每刮风下雨,唐君心里就放不下老人,风再大,雨再强,老人的吃饭时间不能误,不能让老人饿着,自己顶着风冒着雨把老人安顿好后才回家吃饭。老人心情不好发点小脾气的时候,唐君就把委屈往自己肚子里面咽,暗暗劝告自己,自己也会有老的一天。

  家里的条件改善了,有了空置的房间,唐君为了方便照料婆婆,把婆婆接到了家里。老人想吃什么就给做什么,老人心情不好就疏导老人,老人逢人就夸自己的媳妇好,说自己是扶栏村最幸福的老人。确实如此,亲戚邻居都说这样的好媳妇在哪也找不到,村里的其他老人都向唐君的婆婆投来羡慕的目光,说老人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2010年,老人彻底瘫痪在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唐君自己也有头痛病,还要照顾自己上学的女儿,但她硬是撑了下来。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唐君的婆婆却是久病床前有孝媳。既要服侍婆婆,又要接送女儿上学,唐君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饭菜送到婆婆床前,服侍婆婆吃好早饭后再送女儿上学,晚上伺候老人睡下后还要收拾家务到半夜才能入睡,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

  走进老人的房间,屋子被收拾的干干净净,老人身上穿得整整齐齐。夏天唐君不顾自己的头疼病,每天给老人洗澡,洗衣服;冬天给老人床上铺得厚厚实实的,睡觉前给老人被窝里放上热水捂。她从不怕老人脏,不闲老人烦,耐心细致地照料着老人。有一次老人不小心把便盆扣翻在地上,唐君没有半点怨言把它收拾干净,反过来还安慰老人,心疼婆婆不是瘫痪就不会发生这样的失误。老人病情严重的时候粪便不畅,她强忍着脏臭帮老人用手扣,经常反胃连饭都吃不下。她用博大的胸怀包容婆婆的失误,用心照料婆婆,让婆婆安享晚年。

  孝在坚持中凸显厚重。雷锋同志曾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唐君用十多年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尊老爱幼、淳朴真诚的博大情怀,塑造了一个农村媳妇的博爱、仁慈、善良的光辉形象。

  孝在爱心中放射光芒。在唐君的悉心照料下,她的婆婆活得有滋有味,虽然瘫痪在床多年,仍然精神矍铄,脸色红润。老人刚瘫痪的时候,心疼自己的媳妇,多次想自杀以减轻媳妇的负担,都被唐君及时阻止。唐君耐心地劝老人要坚强的活下去,拿现在的美好生活跟过去的生活相比较说给老人听。她对老人说,只要老人活一天就一定让老人活得好活得幸福,绝对不会嫌弃老人。婆婆逢人便夸自己的媳妇:“唐君比我自己的女儿还要亲一百倍,我生活的太幸福了,我还想多活几年。”左邻右舍都说没有唐君的孝敬之心,老人活不到今天。唐君的儿女在她的感染下,也十分的孝顺,尊长爱幼,他们都说要以妈妈为榜样,让自己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和睦。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用唐君自己的话说,孝敬老人是应该的,人人都有老的一天。她一个农村妇女把尊老爱老的中华美德演绎到了极致,她从不抱怨,一个人默默地照料着老人,从不认为自己在做的是一件高尚的事情,而是自己应该做、必须做的事情。当别人投以敬佩的目光时,她总是很平淡的说:“这是做儿女应该做的,再正常不过了,这么多年都服侍下来了,要把老人服侍好了”。

  唐君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她的事迹在村里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

来源:上海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