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娟
好媳妇常年精心照顾瘫痪丈夫和患病公婆 独自撑起一个家
孝老爱亲
陕西省
2017年1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曹新娟,女,1979年1月生,铜川市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塔坡社区居民。她对公婆悉心照顾,对病瘫丈夫不离不弃,赢得了亲邻的声声赞扬,先后获得了天宝路街道首届、耀州区第二届、铜川市第四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今年38岁的曹新娟,是一位初中毕业的农村妇女。这个年龄的女人,应该是上有年富力强的公公婆婆,下有活泼可爱的儿女,一边是疼爱有加的丈夫,一旁是自己奋斗的创业天地,与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香喷喷的饭菜,讲述着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然而,她的生活轨迹却异常曲折。

  2000年冬天,她不顾家人反对,抛弃世俗观念,与无房无业的男友租房结婚,与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在租住房里。婚后,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他与丈夫在槐新巷租了间门面房,开了个小吃部。公公婆婆在家操持,他们在外忙活,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看着生意逐渐兴隆的小店,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他们满怀信心地打拼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随后一连串的家庭变故让她遭遇了身体和心灵的一次又一次考验。

  2006年,60岁的公公得了肺癌,需要切除右肺,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刚刚起步的家庭背上了外债。作为儿媳,她一边帮忙照顾公公,安慰婆婆,一边和丈夫经营店面、操持家务,做各种可口饭菜,合理安排公公的饭食,让公公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在他们夫妻的细心照料下,公公病情得到控制。当他们一家人忘却忧虑,沉浸在战胜病魔的喜悦中时,横祸再次降临。

  2007年,婆婆摔了一跤,造成右胳膊粉碎性骨折。老公公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他们在小吃店、医院、家里三头跑,不得不将小吃部暂时关门,精心伺候婆婆。一个月后婆婆出院了,但是却留下了右胳膊不能打弯、不能抬起的后遗症。婆婆是一个要强的人,一下子生活不能自理,难免心情低落,意志消沉,人也消瘦了许多,也不愿意迈出家门半步。看着终日忧心、郁郁寡欢的婆婆,曹新娟常常放下手中的活儿,与婆婆拉拉家常,说说闲话,哄婆婆开心,为婆婆宽心。

  从此,两位老人都离不开人的照顾,家里的生活担子落在曹新娟和丈夫的身上,他们只能更加卖力的经营自己的小店。但好景不长,小吃部所在的街道因扩建而拆迁,他们再一次失业,给公公婆婆看病花光了仅有的一点积蓄,沉重的生活担子再次让他们那个清贫的家庭陷入绝望。

  2008年,东挪西借,小夫妻俩再次在水泥厂门口开了间小饭馆,为了早早的还清债务,每天早出晚归,睡不了三四个小时。就这样,他们奋力打拼,也只能刚刚勉强维持家中的各种开销。那会,曹新娟偶尔也会因为不堪重负,给丈夫发脾气、甩脸子,但不善言语的丈夫总是憨厚一笑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丈夫的温情厚爱,孩子的牵心挂肚,苦一点,累一些,满腹的委屈也随之而去了。

  然而,命运又一次考验了这个坚强的妇女。2009年9月12日这一天,是她一生刻骨痛心的日子,年仅30岁,一向身体健壮的丈夫正在操作间忙活,忽然倒地,不省人事,送进医院诊断出是因劳累过度引发的突发性脑溢血,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这晴天霹雳,让她瞬间崩溃,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在丈夫昏迷的那段日子,她背着公公婆婆终日以泪洗面守候在丈夫的病床前,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闭上眼睛,满脑子都是丈夫倒地的那一幕……五十多个日日夜夜,她陪在丈夫床前,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老天能开眼,让丈夫快点醒过来。

  终于有一天,丈夫睁开了眼晴,她喜极而泣。出院后的丈夫,不会言语,手脚僵硬,生活不能自理,一百八十余斤的身体需要由她不停翻动,吃饭、喝水,她自己先尝是甜是咸,是热是凉,然后一勺一勺地喂给丈夫。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饭送水、洗脚洗脸,揉肩捶背,还是三天一次的洗头擦身,她从没有落下过一次。由于不能活动加之药物的作用,丈夫时常出现大便困难,起初,常常因掏便而导致她哇哇干呕,后来慢慢习以为常。小便失禁的丈夫经常在刚换好干净被褥的同时又尿湿了,看着那一摊子,伤心、无奈让她委屈得嚎啕大哭……为了让丈夫快点好起来,她每天都给丈夫讲述她的快乐,给丈夫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那时,她的要求不高,只是希望有一天丈夫能和自己说句话。

  丈夫出院前,医生建议为其做康复训练,由于医院康复费用高昂,无力支付,于是在家中仿照康复教材示意图,用木棍和木板为丈夫在院子钉了个简易“双杠”。瘫痪后丈夫很消极,加之语言能力的丧失,意志更加消沉,也许是不想连累家人,也许是对生命失去信心,常常拒绝锻炼,乖巧懂事的女儿,也时常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爸爸说话,看着那一情景,她满目辛酸……

  锻炼的时候,依靠双杠,搀扶着让丈夫慢慢挪动。也许无力挪动,也许怕摔倒,好几个月都挪不动半步,她经常对丈夫说:“没事,有她在,大胆的走”。这样的话,不知重复了多少天,多少遍,丈夫心情好的时候还能费力挪一下,心情不好时,会用扭曲的表情瞪视她,甚至还想抬手打她。就在丈夫刚能挪动步子的时候,还抡起拐杖打在她的膝盖上,泪在脸上流,血在心上滴,她心里难过到了极点。她为了这个家,付出了一切,身心疲惫,为什么老天对她这么不公平。她也曾想过放弃对丈夫的治疗,想过离开那个家,哭过……气过……悲哀过,搂着尚还年幼的女儿,看着年过花甲而多病的老人,望着床上痛不欲生的丈夫,往事历历在目:想恋时的承诺、出嫁时的义无反顾、初为人母的喜悦、携手创业的欢乐等等,这一切的一切,让她难以割舍,舍弃不了家,舍弃不了老人,舍弃不了丈夫。背过人,擦干泪,日子还要她过,这个家还要她撑着。

  在不到两米的“双杠”下,不知流下多少汗,多少泪,日复一日,盼啊盼,等啊等……终于,丈夫慢慢的能站起来了,慢慢的开口说话了,虽然听不清说什么,那时那刻,她悲喜交加,紧紧地抱着丈夫放声大哭。

  在以后的日子里,丈夫的病情稍有好转,为了全家人的生活以及丈夫的药费和女儿的学费,她到处找钟点活,清早为家人做好早饭,然后去打零工……周边的村庄哪家有红白喜事时,她都会跟着厨师去帮厨,无论多晚多累都要赶回家,因为家中还有需要她照管的人。

  穷人的孩子知事早。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在一篇题为“我的妈妈”作文中写道:“爷爷、奶奶、爸爸都有病,妈以一个人打工养活全家,每天放工回来的妈已累得筋疲力尽,都无力和我说话,却还要照顾爷爷、奶奶和爸爸,比起同龄的阿姨,妈妈显得憔悴而苍老,看着妈妈时常背过我们偷偷流泪,我心里很难过,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挣钱养活妈妈,养活全家”。女儿过早的懂事,让她那颗疲惫的心得到安慰,对这个多难的家不离不弃。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上天赐予她这样一个不幸的家,她只有义无反顾地照管好家里的每一个人。“不是做给上天看,不是做给社会看,只是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是曹新娟的肺腑之言。

来源:陕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