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留
孝子辞职照顾瘫痪母亲8年 记10本护理日记
孝老爱亲
河南省
2017年6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王三留,男,1950生,河南省焦作制动器制造公司退休职工。

  2007年,王三留86岁的老母亲突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义无反顾辞去工作回到家中照顾母亲,8年来的悉心照料让承受病痛的母亲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同时也稳定了母亲的病情,延续了母亲的生命,直到2015年母亲去世。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顺,二是行善”,这是王三留挂在嘴边的话。当得知母亲病情非常严重,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还在担任焦作制动器制造公司总经理助理的王三留义无反顾地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搬到母亲家,承担起照顾母亲的义务。

  每天早上6点,王三留就起床清洗母亲晚上尿湿的衣服和床单,然后开始为母亲做饭、喂饭、喝奶、喂药的工作。意外的脑梗死让老人丧失了吞咽功能,只能通过插到胃里的胃管来摄取食物。老人20天必须换一次胃管,王三留用盐水对胃管进行消毒后,抹上香油,再用镊子夹着胃管从母亲的鼻孔里往胃里送,这样的活王三留已经干了百余次。母亲没有味觉也无法咀嚼,只能“吃”流食,并且每次进餐需要很长的时间,即使是这样王三留每天变着样的给母亲做饭,炖母鸡、炒鸡蛋、包饺子、吃粽子,食谱荤素搭配,营养合理。每天两次奶,两次药,三次饭都要用搅拌机搅碎再一点点喂母亲,王三留从不嫌累嫌烦,只是想要母亲吃好,吃得健康。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整天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王三留从未有过一句怨言。8年来,光洗衣机就洗坏了两台,而他的腰也因为常年一个动作抱母亲造成腰椎严重扭曲。在他的精心照顾下,从2008年起,老母亲几乎没有再住过院,而且皮肤干爽,没有褥疮。老旧的两居室虽简单却收拾的井井有条,没有任何异味,只是想给母亲提供一个整洁的生活环境。

  多年来,王三留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他不怕麻烦,即使是再小的事情也要记录下来,这对观察和了解母亲的习惯和病情有很大的帮助。笔记的内容都是母亲每天生活的细节,几点几分尿了多少毫升的尿,几点几分吃的饭、吃的药以及分量,每天吃的食物等都有记录。8年来王三留已经写满大大小小10个笔记本,虽然内容几乎每天都一样,但在王三留眼里,每一天对于他和母亲来说都不同。

  老人身边不能没有人照看,王三留经常是出去办事最多一个小时就得赶回来看看母亲有没有尿床,帮老太太翻身,抱她小便。这样匆忙的“赶场”生活,王三留陪着老母亲过了八年。这些年王三留的生活都是围着老母亲转,不敢出远门,不敢睡安稳觉,不敢出去应酬,连自己1岁半的小孙女都没抱过几次。王三留很坦然,他说作为儿子,为母亲养老是本分。

  尽管一直都是王三留在照顾母亲,但是他对兄弟们没有任何怨言。王三留认为尽孝不能攀比,不能依赖,不能计较。在孝顺老人面前,没有谁干得多谁干得少的说法,互相计较最后苦的还是老人。兄弟们也很关心老母亲,经常给钱给物来家里看她,一家人关系非常融洽。

  2011年年底,一辈子干销售工作的王三留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不少人慕名上门找他,允诺让他出任负责销售工作的公司副总,每个月固定收入3000元,提成另算,还给他配一辆轿车。但在王三留的心目中没有什么能比母亲的生命更重要,考虑到老母亲的现状,他毫不犹豫地谢绝了相关公司的邀请。在他看来,把老母亲照顾得周到、舒服,比高职务、高收入要重要得多,这种幸福是啥待遇都换不来的。王三留说,他现在的心愿就是让母亲能在这世上多留些日子,母亲能好好活一天,他就好好伺候一天。“老人是家中的宝啊,是主心骨,咱不能丢了。”

  老人需要的不一定是孝感动天的气势恢宏,也不一定是卧冰求鲤的舍身取义,仅仅就是一顿团圆饭、几句唠叨和陪伴就满足了。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再多的后悔和弥补都于事无补了。王三留能深切体会父母之心,行孝一日容易,行孝百日难。更何况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孝心。他把孝心融化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让孝行成了一种常态。同时,王三留时时刻刻都在言传身教的为自己的子女树立着榜样,他的孝心孝行也无时无刻的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

来源:河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