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胜
孝子23年照顾瘫痪母亲 “宁不娶也不丢下妈”终获幸福爱情
孝老爱亲
山西
2015年10月
1.jpg
人物故事:

  杨新胜,1976年8月出生,霍侯路管理费管理处侯马收费站收费员。15岁时父亲病逝,17岁时开始照顾高位瘫痪母亲。他在23年的生活中只有两件事:认真工作,照顾母亲,而弃了所有的业余生活和爱好。连续多年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2014年获得临汾时第三届“道德楷模”提名奖。 

  杨新胜是霍侯路管理处侯马收费站的一名收费员,家、医院、单位“三点一线”的轨迹,几乎是杨新胜这些年来的全部生活,每天在家重复的工作,除了给母亲换药、换纱布,就是换尿布、洗尿布……23年如一日照顾母亲的同时,他也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业余生活和爱好,甚至个人婚姻大事,“宁可不娶也不丢下瘫痪妈”,孝心可鉴,感动新田,也感动了一位姑娘,喜结连理 

  1、家庭连遭变故 17岁挑起家庭重担

  杨新胜的父母都是闻喜3534服装厂工人,母亲是一名保管员。在他15岁那年,父亲突患重病不幸去世。而就在一年多之后,一次意外母亲从楼梯上摔下来,造成多节腰椎骨严重受损,导致双下肢瘫痪。“感到像天塌了,心都要碎了。”母亲梁建春几乎一夜之间白了头发,说起当年立刻泪流满面,“无法想像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可苦了孩子啊。”

  母亲住院半年,他就在医院陪半年;母亲回家养病,他就想尽一切办法照顾好母亲,每天除了给母亲做好术后换药、翻身、按摩等护理,就做饭、洗刷、收拾尿便……

  为了让母亲吃得好、康复得快,他学会很多厨艺,家常菜都会炒,蒸馒头、擀面条、包包子、饺子、菜盒等面食样样会做。

  在杨新胜母亲床里侧,每天码着有一尺多高、花色杂乱的床单和条褥,有二、三十条备用,杨新胜说,“照顾母亲最困难的事就是日常护理,因为下半身完全没有知觉,经常大小便失禁,要及时给母亲收拾干净,有时一天要换7、8次床单。”

  有一年母子是在医院过的年,正月十五晚上煮好的一碗元宵还没吃,母亲服用康复神经再生的药物闹肚子,不知不觉就拉到床上,新胜又是擦又是换又是洗,刚刚收拾一遍,把重新热过的元宵还没吃到嘴里,母亲又拉到床上,反复闹腾一直到半夜1点多,床单换了有10多条。三九天,水管冻住不能用,院里储水的缸结了厚厚的冰,新胜就用砖头把冰砸开,用冰碴子水把一条条床单洗净,“床单不洗第二天就没得用”,等把床单洗完,两手冻得通红失去了知觉,再看那碗元宵时,早已成了黑乎乎的一碗汤……

  2、跪着帮母亲做康复训练 “我要让妈妈站起来”

  为防止母亲下半身肌肉萎缩,杨新胜坚持给母亲做按摩,抻腿、扳脚、推拿这些动作一天要重复无数次,半夜三更也不忘给母亲吃药、换药、翻身。

  因为腰椎多节严重损伤,母亲躺下起不来,起来躺不下,要坐起来比登天还难。为让母亲练习起坐,杨新胜在床沿固定了一块结实的挡板,让母亲膝盖顶住挡板,自己跪在后边,让母亲身子靠在自己身上,抓住母亲的两只手,一遍一遍地前倾身子推着母亲做前俯后仰,坚持了3、4年,母亲终于能稳稳当当地自主起坐了。练习母亲双腿上下运动,自己动手做跷跷板;练习迈步,在家做双杠让母亲抓扶,拿来两只擀面杖放在母亲脚下,他抓着两只脚一下一下地前后挪。

  母亲的身体太虚弱,每隔一两年就要做一次手术,有的疮口比茶杯口还大,尤其是疮口离便口近容易感染,护理特别难。为了促进伤口上长出新肉牙,每隔3、4天,杨新胜就要用镊子帮母亲把伤口上的烂肉、分泌物刮掉,尽管无痛觉,但看着鲜血直往外流,就像自己心在滴血,光是纱布就要盖4、5层。“原来每次出院,换药的纱布一大袋子一大袋子往回拿,加起来都能堆半屋子”,上蒸锅、煮纱布、消毒,打针、输液、换药,都是杨新胜自己来。

  对于杨新胜在工作中的表现,收费站上工作人员都给予称赞。“杨新胜工作特别认真、执着,每月业务考核都名列前茅,连续两年都被评为优秀收费员。”站长秦胜利说,杨新胜家里有病重的母亲需要照顾,但他从来没有因为照顾母亲而耽误工作,站上针对他的特殊情况,批准他日常训练可以酌情参加,但他从不搞特殊,一直是严格要求自己。每天6点就要起床给母亲做饭、洗涮,7:20准时到岗,三班倒赶上夜里11点下班,杨新胜从来没有留站睡过觉,都是下班赶紧回家去照顾母亲。

  3、“宁可不娶也不丢下妈” 单身39年终获幸福爱情

  母亲患病后碍于见人,常常是抑郁寡欢,杨新胜每天坚持用两小时时间用轮椅推着母亲到处走走、看看,“让母亲散散心情,精神上康复更有利于身体康复。同时也让母亲看看侯马这些年的巨大变化。”新田路、市府路、合欢街,新田广场、车站广场,过紫金园、市民公园,新田市场、新港市场、轻工城……看到一处处的美景,一处处的变化,母亲很是高兴,心情也逐渐开朗起来。

  杨新胜还专门开车把母亲拉到曾经工作工厂,让母亲寻找当年的回忆。许多老同事见到梁建春,异常惊诧,“都以为你早死了,现在身体这么好,真不敢相信!”一趟工厂之行,母亲找回了久违的自信。

  为了照顾母亲耽误了婚事,母亲非常内疚,曾几次自杀被儿子拦住,“我就是提出去养老院,儿子都不肯”。

  杨新胜的同事张亚红和王俊红都曾帮他说亲说了好几个,但都未成功,“只要人家说把你妈送走咱们就结婚,他扭头就走,连商量的机会都没有”。而杨新胜并不后悔,“我唯一的提亲条件就是能接受母亲。宁可不娶也不能丢下妈”。

  好人自有好报。通过大家的牵线,在人行系统上班的新绛好姑娘亓晓丽被杨新胜的孝老爱亲事迹所感动,2014年5月8日,两位新人幸福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山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