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贵
六旬老人两次跳江舍身救人 党报点赞老人“大义”
  见义勇为
  湖北
  2014年12月
2.jpg
人物故事:

  2014年10月25日晚上,武汉王家巷轮渡码头,3名年轻人落水。64岁的冬泳队员陈忠贵和队员童淑华、蔡从庆下水救人,3名男青年全部获救。但是陈忠贵却在试图上岸时体力不支,不幸被漩涡卷入水底后失踪。在3位好汉奋不顾身的救援下,3个年轻的生命获得了新生。然而,英雄陈忠贵却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0月29日上午,警方巡逻艇在天兴洲大桥上游约1公里处找到陈忠贵的遗体。

  走进陈忠贵位于江汉区前进街桃源坊36号的家中,这间仅13个平方米的蜗居里摆设陈旧。这是一间公房,里面除了最简单的生活必需品,最多的是书籍。屋里的一切便是64岁的救人好汉陈忠贵留给儿子陈思的全部遗产。

  中央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后一个字是“善”。走进陈忠贵的生活,我们发现,这个江城汉子的“善”并不仅仅是一次舍生忘死的救人之举。在陈忠贵的人生轨迹中,他一直用与人为善的赤子之情,播撒下一粒粒“善”的种子。

  10月25日晚8时10分许,汉口王家巷轮渡码头,传来了急促的呼救声。7名正在码头帐篷里面休息的冬泳队员,连忙赶到一艘驳船上查看。距离船头约5米处的江中,一名年轻人身体被大片水葫芦包围,仅头部探出江面。在手电筒的探照下,20余米外,另有两名年轻人在江面上起起伏伏,正顺流而下。江中遇险者,是冬泳队员最常遇到的事情。队员童淑华将驳船甲板上的塑料软管绑在腰间,蔡从庆套着一个游泳圈,而64岁的陈忠贵救人心切,未做防护准备,却坚持与同伴一起纵身跃入江中。几分钟后,陈忠贵、童淑华一左一右将一名年轻人托住,推出江面,在甲板队员们的帮助下,年轻人被拉上来。此时,不断有水葫芦随着湍急的江水席卷而下,逆流而上救援,困难重重。“先上岸,从上游顺流而下救人”。陈忠贵3人来到上游,再次下水。

  陈忠贵向距离岸边近20米的最后一名溺水者游去。陈忠贵跟在蔡从庆身后,体力明显有些不支。蔡从庆拉住溺水者往岸边游,转头一看,陈忠贵已不见踪影。在岸边指挥救援行动的李首快看到,当时一个浪打过来,陈忠贵刚探出头,一大片水葫芦漂来,直接压在他的头上。陈忠贵被水葫芦覆盖后,再也没能探出头来。10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经过逾百人不懈搜寻,水上警方巡逻艇在天兴洲大桥上游约1公里处找到救人英雄陈忠贵的遗体。

  儿子陈思:父亲的善是留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本来爸爸不会出事的,就是因为他倔。”陈思得知,出事当天陈忠贵第一次救人上岸后,队员们纷纷劝阻没有任何防护设施的他不要再下水。陈忠贵一边答应,一边还是悄悄地跳到江中。

  “当时爸爸看到江里还有人没有被救起来,让他选择100次,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跳下去救人。”陈思说“爸爸就是这样一个倔脾气,做任何事情宁可自己吃亏,都要做到最好。”

  颜惠玲是陈忠贵的前妻,可是她却坚持要大家称自己是老陈的爱人。“我们虽然没有办复婚手续,但是一家三口从没有真正分开过,一直在一起生活。”颜惠玲在江面上第一个发现陈忠贵的遗体,说起老陈她就忍不住恸哭。20年前,夫妻二人先后下岗,因为一些生活琐事,两人一气之下离了婚。得知两人分手,岳母将女儿大骂了一顿,将一家三口又拉回到一起。虽然没有办复婚手续,但是陈忠贵依旧像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岳父岳母。老人生了病,他不分日夜在医院照料。老人的墓碑上,刻着孝婿陈忠贵的名字。连襟谢汉朝和他的关系最好,他说:“陈忠贵是个有情有义有担当的男人。”

  老陈的情义和担当,不仅仅限于至亲。“老陈心眼好,肯帮忙。”今年70岁的丁万金,是陈忠贵30多年的老邻居。老人患有严重的眼疾,子女又在外地,平时有困难都是找老陈帮忙。50多年前的老房子,隔三差五不是电视没信号,就是电灯不亮,只要喊上一声,老陈就帮她把这些问题都解决。

  陈忠贵老人两次跳江救人,不幸牺牲,令人扼腕痛惜。这样朴素坚韧的心志,是义者存于民间的明证。见义勇为被称为大善,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善中有大义。义人义举,淳朴的市井气息,发乎于内心,源于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无论是陈忠贵生前坚持与人为善,还是童淑华在日常困顿中的保持乐观,都让他们在拯救他人于危难时的果决,显得亲切而又宝贵。

  大义在民间。平民英雄从个人,到群体,再到一座城市,不断焕发感召的力量。这既因为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壤有着善和义的基因,也因为我们懂得去守护和传承善和义的信条。对于长江边的这群义务救援者来说,放下失去陈忠贵老人的伤痛,仍要继续面对下一次救援的与死神赛跑。这是对陈忠贵最好的纪念,也是完成他的遗志。而对于更多生活这座城市的人来说,认同这份义的内涵,通过努力完善各种举措不再让英雄付出生命的代价,则是一道无法推卸的道义命题。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湖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