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增
电力检修工32年坚守创新攻关一线 在传帮带中书写责任担当
敬业奉献
内蒙古
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
个人简介.txt
人物故事:

  崔家增,男,中共党员,1970年3月生,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供电分公司检修工。作为包头供电公司“金徽”创新工作室技术领军人,他积极投身到TQC(全面质量管理)等电力检修创新工作中,拥有4项国家专利,相继研发出40余项创新成果,其中15项创新成果荣获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级以上奖励。2020年12月,“金徽”创新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

  企业里的“发明家”

  老百姓对电有一个非常生动的形容词——“电老虎”。这个词道破了电在平静的外表下潜藏着的威力。想要让这个“猛兽”始终保持温柔的一面,就需要电力人深情投入、用心守候。崔家增的肩上就扛着这样一份重担。工作32年来,这份让他时刻不敢懈怠的责任,引领着他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又充满惊喜的创新之路。

  昆区供电分局金徽雷锋创新工作室里,有一个以崔家增的名字命名的职工创新示范岗和两项国家专利证书,这些是崔家增不懈付出结出的硕果。电力抢修车工具柜、低压内置式接地线的改进等八项成果先后获得公司级、自治区级荣誉,继“防滑脚扣”取得国家专利后,他研制的“0.4kV可挂地线式电缆分支箱”再次取得国家专利。这些熠熠生辉的荣誉,给崔家增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是内心的踏实和对未来工作的热切期许。

  电力抢修如同生命的营救,抢出一秒就可能创造奇迹,设备、人员、技术等都是必备条件,每一项都必须严谨、利落,不能有丝毫马虎。实践中,崔家增发现,电力抢修车需要常备安全防护、线路施工、照明通讯、仪器仪表、工器具等30多种器具材料,由于没有专用工具柜,各种工器具材料只能混放、堆放,直接影响了电力抢修的效率。

  经反复思考和设计,崔家增根据现有车型设计出一种易取、易放、可拆卸的工具柜,实现了工器具的定置管理,提高了工器具的完好率,进一步夯实了安全作业基础。电力抢修车工具柜的发明,填补了公司系统内电力抢修车车载工器具定置管理的空白。很快,在公司科技项目的支持下,该成果得到推广,为整个包头电力系统实现快速抢修铺平了道路。

  爱操心、爱琢磨,总会情不自禁地延伸思考,是同事们对崔家增的评价,只有崔家增自己知道,不停歇的努力,缘于20年基层岗位的磨炼和对电力事业的无限热爱。这份爱与责任,成就了他的发明创造,也成就了技术革新路上的每一次突破。

  针对电缆新出线无法明辨的问题,崔家增先后设计了卡扣式样品、双扎带式图纸,还试制了塑封扎带式样品。经过众人论证,认为卡扣式造价过高,双扎带式试制繁琐,最终选用了制作简便、施工简单、成本低廉的塑封扎带式电缆标示牌。经过18个月的土壤模拟实验后,这个创新项目样品经过验证完全达到了设计目标,目前已在2016年大修电缆热熔项目上试推广应用。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星级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他结合创新工作室的发展规划,搭建了“带头人领衔、领导班子做后盾、各创新小组分头突破、各专业骨干提供技术支持、办公室统筹管理”的全新创新工作平台,建立了“在实践中培养,在交流中提高,在‘传帮带’中进步”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动技术骨干、行业能手主观能动性,签订“师带徒”合同,充分发挥老师傅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了年轻人才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工程中的“安全护卫”

  除了技术创新,检修安全同样是崔家增重视的工作。作为安全员,他仔细检查每一名入网工作人员的特种作业证和体检报告书,结合作业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人员流动性大、下班后才方便培训是队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让安全走进他们心里?崔家增提出“随时配合”的理念。下班后、休息日,本该冷清的会议室因崔家增的到来,变成了人气最旺的场所。

  当过20年检修工,崔家增知道,上午11点以后是工作进入转场或尾声的时段,此时,工作人员容易松懈,他总会去抽查工作班组成员对安全措施的了解程度。为防止小型作业现场安措布置流于形式,他还会出其不意地提前“藏”在现场,重点检查班前会和验电环节是否规范。

  安全监督工作中,发现简单违章行为时,他会立即提出来要求整改;遇到重复性违章时,他会追到班组进行通报整改;出现尖锐的安全问题时,他会毫不留情地制止,严厉批评,直至停工整顿,常被人们认为是最不通情达理的“狠人”。他结合安全监督中遇到的问题症结,推行了“工作票统一登记法”“影像结合监督法”“备案资料随身法”“三清楚一落实工作法”等安全方法,平时还根据工作笔记,整理出每年约4万字的安全要求,利用办公平台发给每一位干部职工,实现了安全教育全覆盖。

  有人说崔家增多管闲事,也有人说他没事找事。他却说:“安全无小事,关系着无数家庭背后的幸福,为了安全,我忙一点,累一点,值!”

  为确保安全措施布置到位,崔家增又推行了班前会布置拍照法,要求施工班组在现场布置措施时拍照,并将图片随工作票一并上交,该措施的推行意在督促工作负责人布置措施,提醒工作人员牢记工作中危险点,又为安全增添了一道屏障。

  遭遇变故依然热爱生活

  2018年4月,突如其来的脑梗塞将崔家增击倒了。经历了一夜昏迷不醒、一周头晕目眩,一个月后口歪眼斜的他,从学习站立开始,配合每天从头到脚50多针的针灸治疗,他用最坚强的毅力让生活回到原来的轨道上。然而祸不单行,一年后,他的妻子被查出了乳腺癌,自身步履蹒跚的他和爱人相互搀扶着、鼓励着,陪着妻子从手术和一次次的化疗中挺了过来。受脑梗病情的影响,他不能过于劳累和激动,也不能从事正常的检修作业,于是他就把有限的时间用于读书和思考,把30年的工作心得浓缩成文字,《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对谈安全认识的重要性》、《我们怎样干工作才能安全》等6篇论文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中3篇论文获得电力行业和电力公司的二等奖、三等奖,他撰写的《对一颗螺丝钉价值的反思》论文还获得了安全月征文一等奖。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崔家增带领创新团队继续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行。(责任编辑:贺子桓 思小利)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