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理
退伍老兵38年跨越万水千山为英烈寻亲
敬业奉献
江苏
2021年9月“中国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徐振理,男,1961年生,江苏省滨海县天场镇民政局退休职工,现任滨海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38年潜心搜集抗战资料,徐振理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涉及到的信息延展到海内外,梳理出新四军在盐阜老区的红色脉络。他帮助56位烈士找到了亲人,为122位烈士修墓立碑,为121位烈军残复人员修建新房300多间,为10位复员军人遗孀办理生活补助,为2位新四军老兵找到凭据申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荣誉金。他还积极担当红色文化传播人,推动筹建滨海红色文化纪念馆,8年义务宣讲抗战史1200多场次,受众2万多人次。

  滨海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先烈的英灵。1983年,徐振理从部队退伍后在滨海县天场镇民政办负责革命烈士证书换发、补发及抚恤金发放等工作,经常参加优抚、双拥和烈士慰问等活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让徐振理从心底燃起强烈的使命感,他主动扛起了为烈士寻找亲人、传承乡野红色基因的责任,一干就是38年。

  耳濡目染 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徐振理出生时所住的房屋是侵华日军火烧后糊墙框重新翻盖的,他曾就读的秉义中学是以抗日烈士戴秉义命名的,他的爷爷是乡财粮员,他的外公是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民工。从小,徐振理就经常听父辈们讲起,这块红色热土上发生的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戴秉义等革命烈士的名字深深镌刻在他的心中,在他稚嫩心田播下红色种子。

  1940年,抗日烈士戴秉义壮烈牺牲,为了纪念他,家乡建造了一座纪念碑。50多年风吹日晒雨淋,碑体早已损毁严重,徐振理主动出资修缮,现在戴秉义烈士纪念碑成为了滨海县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他还帮助寻找到戴秉义烈士的牺牲地,戴秉义烈士的儿子戴克庄跪在黄海岸边大喇叭口,74年来第一次大声呼喊“爸爸!”。

  天场镇曾是新四军3师8旅首任旅长田守尧、陈洛涟夫妇战斗过的地方。陈洛涟是徐振理爷爷的领导又是邻居,从记事起,他就常听着田守尧、陈洛涟的故事进入梦乡。1975年清明节,13岁的徐振理和老师同学们坐着拖拉机来到位于阜宁县芦蒲镇的“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却并未寻得洛涟烈士的名字,这件事成为徐振理年幼时心中的遗憾,直到2012年他才多方确认了洛涟烈士的本名叫陈洛涟。2013年,在他的努力下,田守尧、陈洛涟夫妇双方与从未谋面的亲人在赣榆县抗日山相聚,共同祭奠这对英烈夫妇。

  锲而不舍 做烈士“寻亲”的圆梦者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天场镇处于敌我拉锯地带,在此长眠的烈士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留下的信息太少,有的连家乡和家人名字都未留下。这些英雄烈士,他们应该有个家。”徐振理感慨万千,一边是烈士的孤独,一边是烈属苦苦的思念,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为烈士寻亲,帮老兵圆梦。

  天场镇天沟村有一座无名烈士合葬墓,镇里计划为烈士修墓、立碑,安排徐振理调查史实、拟撰碑文。他先在烈士墓周边村庄走访询问,而后又到县相关部门和阜宁县查阅史料,最终确定是1945年在阜宁战役中牺牲的新四军3师8旅的29名无名烈士。如今这座无名烈士合葬墓已经成为盐城市革命遗址纪念设施、滨海县文物保护单位。迄今为止,滨海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仅徐振理挖掘的就有7处,其中6处被列为红色文物。

  在为烈士“寻亲”过程中,徐振理发现1947年还乡团火烧阜东县潘荡区秦桥乡公所事件中牺牲的卢岁平竟被遗漏了。由于卢岁平父母双亡且未婚,将其追认为烈士的过程十分艰难,但徐振理没有轻言放弃。他多次组织亲历者座谈取证,并在媒体上发布寻找线索公告。2020年,他在滨海县档案馆翻阅到卢岁平抚恤金发放的存根,在滨海县人民法院查找到纵火烧死卢岁平的反革命杀人犯的审判卷宗,并在2021年终于找到能证明卢岁平烈士身份的铁证。

  38年来,徐振理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跨越千山万水,为英烈寻找部队、战友、家乡、亲人、墓地,并且一直在继续。

  潜心研究 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历史不能被遗忘,应该让后代铭记于心。”在帮烈士及其亲人寻亲的同时,徐振理萌生在天场镇创建红色文化纪念馆的想法。为了征集到更多的实物史料,徐振理动员家人捐出唯一传家宝——珍贵的手书家史。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利用自己征集的1000多幅抗战照片、20余万字史料筹办设计建成“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纪念馆”,于2014年底正式开放,他本人先后义务讲解3万余人次。

  为了摸清新四军在家乡的红色脉络,他跑遍大半个中国,信息延展到海外,印证了众多将士与盐阜老区、与天场的深厚情缘。

  2015年9月11日,徐振理把历时5年收集的新四军阜东独立团郝济民团长家信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他撰写的《95岁抗战女兵回乡寻战友》,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2016年“史料一等奖”;《一部〈家史〉揭开日军滨海烧村暴行》、《新四军24团创建在天赐场》等文章,填补了国共两党、八路军、新四军抗日史空白。2019年11月,徐振理荣获“红色基因传承者杰出个人”称号,全国仅有10人。

  徐振理还将党史课堂“搬”到宋公堤。宋公堤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北人民“阻海波于堤外、造平安于黎民”的开始,也是新四军在最困难时期造福人民的历史见证。他将宋公堤作为生动的党史教材讲述给大家听,引导大家汲取强大精神力量,学出坚强党性、学出信仰担当。

  万水千山寻英烈,一片丹心铸军魂。徐振理从工作岗位退休。“有的烈士还没有找到亲人,那我就是他们的亲人。”徐振理说,“退伍不褪色,退休不退责。为烈士寻亲,讲述滨海的英雄抗战史,我会一直做下去。”(责任编辑:周胜武)

来源:江苏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