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
带领村民续写“新桃花源记”的村党总支书记
敬业奉献
江苏省
2021年7月“中国好人榜”
1.jpg
人物故事:

  个人简介:

  张谷,男,1972年生,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党总支书记。

  事迹简介:

  张谷自2009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为了一个绿水青山富乡亲的桃源梦,12年来,他带领村干部开展调研,找准发展路子,打好“先锋领航、产业融合、乡村治理”三张牌,让只有38亩工业用地的桃源村打破了老话“无工不富”的藩篱,走出了一条乡村脱贫的新路子。村级固定收入从2009年并村之初的不足40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489万元,人均收入也从1.4万元增至6万元,实现翻番,使一个市级贫困村蜕变为人人向往的“桃甜,景美,乐生活”的“新桃花源”胜地。

  正文:

  “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长,村级收入1742万元,同比增长32.77%,其中固定收入489万元,同比增长9.15%;全村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水蜜桃亩均收入突破2万元,人均收入达6万元……”2020年全国文明村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张谷的党建述职报告里,数据令人振奋。

  近年来,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桃源村收获了全国文明村、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诸多荣誉称号。其实,在张谷2009年担任桃源村党总支书记前,该村还是一个市级贫困村,村固定收入不足40万元。11年间,一个村的固定收入增长12倍,从一个“后进生”到“优等生”,桃源村的全面小康路并不平凡,而这,全靠村里的带头人——村党总支书记张谷。

  口袋鼓起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只有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才是真正的小康。都说支部领着产业走,党员带着百姓富。张谷带着桃源村的党员干部们,按照“群众走到哪里,党组织就在哪里”的原则,把党组织和党小组建到基层民主组织、农村合作组织、平安组织当中,充分利用党员农户学习中心点,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延伸到自然村的每一个角落,让党员带着村民一起搞种植、抓治安、做经济。

  山南头作为应拆未尽村,村庄环境破败,大量居民外迁,房屋闲置荒废,全村民居空置率高达80%,是名副其实的“空心村”。怎么让这个破败的村庄焕发生机,张谷选择引入民间资本,成立山南头文旅投资有限公司,进行平台化运作。村委和公司对整个村庄的宅基地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打造以文化艺术为主题的新型村落。村里收储利用相对集中的闲置宅基地,建设培训中心与区域性大型综合性服务配套设施,为村集体增收。不仅要富村集体的口袋,更要富老百姓的口袋。在党小组的鼓励下,农民有的翻建自己的房屋,自己经营;有的租赁集体的房屋一同翻建,与外来经营者合作,在改善自己住房条件的同时打造农家乐、特色民宿,发展餐饮旅游业,进而实现增收。

  在发展产业的致富经里,如果说山南头是以市场为主,农民为辅,那么前寺舍就是以农民为主,市场为辅。随着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带来的环境提升,前寺舍还吸引村民返乡创业,流转宅基地打造茶室、农家乐、民宿。村里连续两年在前寺舍举办“寻找年味”活动,融入传统手艺、非遗民俗乡村市集、特色美食文化,让米酒、芹菜、糕团、麦饼等农副产品走出农民自家的餐桌,走向千家万户,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的同时还利用农产品带动桃产业,活动结束后自发前往村内购桃客户比往年增加约3成。活动还得到了央视的直播。

  近年来,全村盘活4500㎡闲置宅基地,打造既见桑梓、南山居、有信阁等10余个文旅项目,为乡村增添新业态,12户村民每年获得10万元资产性收益,售卖米酒糕团等农副产品的50余户村民每年每户增收8000元左右,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既富了村集体的口袋,更富了老百姓的口袋。桃源村的做法更先后得到央视、人民网、新华社、农民日报等知名媒体30余次报道。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制作了一期节目:《一个“空心村”的美丽蜕变》,聚焦山南头,专题介绍桃源村在山南头的做法。

  脑袋富起来。小康社会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富脑袋”的关键,在培育文明乡风。桃源村有一个自然村叫前寺舍,虽然家家户户都姓周,但是同姓不同心。明明是一个村子,却要分南北寺舍,对内不一致,对外不团结。为了让这个村子能拧成一股绳,张谷从家风入手,把握住村民都是理学家周敦颐后代这一点,瞄准姓氏文化、莲文化,设计有关廉洁教育、家风家规教育的墙体彩绘,开展认领家训家规活动,将百条家训制作上墙,彰显后代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通过培养好家风促进淳朴民风、社风形成。在举办道德讲堂、百姓大舞台等活动时,村里打破南北寺舍分地区抱团,打乱人员进行重新搭配组合,几次活动下来,南北寺舍自然就融成了一个前寺舍。新时代文明乡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也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走进百姓心里。

  治理有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而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的有机结合则构建了乡村治理体系。为此,张谷带领“两委”一班人探索建立“党支部提事、村民理事会议事、村民会议决事、村委会执事”这一民主决策机制,把农村治理单元细化。

  前寺舍在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的过程中,成立党小组、村民自治理事会、村民自治监事会,共同组成“微自治”小组。由“微自治”小组带着村民参与到特色田园乡村的建设中来。村民们对设计院的方案不满意,理事会就收集好大家的意见,和设计师一起坐下来商量,通过一次次磨合讨论才打造出既现代化又有乡村味的前寺舍。桃源村也借着建设美丽乡村的东风,采用无记名、无候选人、当场唱票的投票方式在8个村民小组中先后成立村民自治理事会,让理事会理村中事。例如村中环境管理,就由村民自治理事会负责定岗、定人、定责,不仅制定责任清单、规定完成时限,还定期公示成果,让人人参与建设、人人参与管理。考虑到农村事杂,今天是你占了我家的场,明天是我抢了你家的地。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张谷把有群众基础、有威望的老支书、老村长、老同志等聚集在一起,成立起一支“老娘舅”队伍,用村民熟悉的语言、细致的方式来调解矛盾。依靠这两支队伍,桃源村实现村民自我治理,筑起农村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两支队伍”成立以来,协助桃源村顺利拆除违章建筑60余处,完成3户宅基地有偿退出,开创了乡村共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种世上最美味的桃子,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品人间最美好的生活。这句话一直挂在张谷书记嘴边。在张谷带领下,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流转闲置宅基地、鼓励村民自治,成为桃源村“奔小康”的三张“王牌”。抓住“老乡”这个关键,以农民百姓之心为己心,改善农村面貌,增加农民收入,张谷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围绕乡村振兴这个大课题,书写着更多更美的“桃源篇章”。

来源:江苏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