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点燃创新教育火把的小学校长
敬业奉献
北京市
2021年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王欢,女,汉族,196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校长。

  王欢从小就有当小学老师的梦想。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作为恢复中考的第一届考生,王欢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在志愿表上填报了“北京市第一师范学校”,开启了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的人生历程。她曾在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小学、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任教师,做了4年语文教研员,后在东城区分司厅小学、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担任校长,2015年任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从普通语文老师到优质小学的校长,王欢一路成长,一路磨炼。在近40年的育人生涯中,王欢始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发展使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奋力开拓之举将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贯穿在办学全过程。在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集团化办学的推进中促进教育均衡,在雄安新校区和教育扶贫的过程中服务国家战略,彰显责任担当。

  为成长赋能的“种子计划”

  有一天,两个孩子敲开王欢办公室的大门。原来,孩子们在参与学校的创智汇课程,自发组建了一个绿色科技公司,想找王欢校长做代言人。王欢起初有点犹豫,但觉得孩子们很勇敢,应该鼓励,便欣然答应。她对学生说:“我不在意你们的产品有多成功、多完美,我在乎的是你们的学习过程。”结果,因为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高度相似,公司首轮便被淘汰了。孩子们很伤心,王欢安慰他们:“你们每个人都很努力,但付出了努力未必就会成功。你们必须学会接受失败与挫折。”孩子们听了破涕而笑,表态说:“欢校,我们不会放弃的,明年我们一定会拿出创新产品的”。孩子们的自我反思让王欢很欣慰。在王欢看来,教育是70%的等待加30%的唤醒。教育要给予学生“成”的能量、尊重学生“长”的过程。立德树人,就是要使孩子这颗种子具有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心有温度、行有智慧”“会学习、能创新”“学而不厌、挫而不败”才能有能力去做用意义的事,才能真正践行家国的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王欢深知教育是民生,更是国家战略,国家的未来在于现在的课堂。王欢不断思考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要为孩子们心中那一颗颗“种子”打上什么样的底色。基于对时代教育的全面审视,王欢带领史家人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放置于立德树人工作的逻辑起点位置,创新构建了“以家国情怀为底蕴的系统育人模式”,以及该育人模式的实践模型——“种子计划”。“种子ֵ计划”基于内部突破,致力于形成“五大基本意识”和“五大基础能力”,从而夯实基础教育的基础;基于外部打破,致力于形成包括优质的课程、优质的项目、优质的教师、优质的资源、优质的机制在内的“五大优质”,为每一粒种子的生长内蕴优质的教育生态,使他们尽可能充满活力、千姿百态而又具有共同的家国情怀底蕴。

  在“种子计划”的感召下,孩子们将课堂所学与服务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孩子们自发发起了“关爱失智老人”、“影为爱”、“暖冬红围巾计划”等8000多个服务学习项目。有关文化传承、公共安全、养老助老、医学科普、扶贫帮困、关爱留守儿童等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发展大命题已经进入孩子们的视野,无不体现了史家学子们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责任和担当。

  探索教育发展的“新样态”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学校育人样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王欢认为,未来学习的核心词聚焦到打开、连接、融合、协作与创造。基于学习方式的变革,王欢倡导构建“无边界”课程,让课程内容由封闭走向边界开放,让学生的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真实发生。王欢带领史家人构建了以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体的“两级三层”课程框架,让课程不止于课堂,学习不止于教室。

  在课程改革中,王欢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国教育人,我们应拿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方案,才能让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王欢认为,这个方案必须呈现出民族性、系统性、开放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在王欢带领下,史家人秉承“无边界”课程理念,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悟课程》研发。这一课程呈现出四种学习形态,即带领学生漫步国博的1.0形态,将国宝引入各学科进行博悟之旅的2.0形态,亲子研学的3.0形态,云端博物馆的4.0形态。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组建了由文物专家、课程专家、国博讲解员、学校教师组成的15个课程研发共同体,带动学校200余名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使得老师能够以一种更加专业性与研究性的姿态应对日常教学生活。“博悟课程”作为一种新型课程观念与课程开发路径撬动了学校整体的课程建设工作,为各学科教师创新教学思路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丰富素材。以博物馆为代表的真实教育场景进入各学科教师的课程开发视野,使得国家课程在无边界的课程场域中得以有效落实。该成果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拓展教育均衡的“同心圆”

  2014年以来,面对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王欢带领史家人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王欢带领史家人积极承担东城区“入盟、入带、一贯制”等多个方面教育综合改革任务,一肩挑起4所法人校、2所联盟校、2所城乡一体化校、11所学区课程共享校的均衡发展任务,组建史家教育集团,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区域均衡打造了一个新的载体。

  伴随集团化办学而来的,是如何破解“集而不团”“均而不优”“驱而不动”的现实焦虑。在这一过程中,王欢直面集团办学的诸多难题,完成了对集团发展的理念、战略、机制等顶层设计,形成一系列教育均衡发展的“史家经验”,形成龙头校品质提高、成员校水准跃升的喜人效应。

  在集团带动下,史家七条小学教育品质的持续提升,片内入学人数和班数逐年递增,学生回流率达到100%。学校在区级骨干评选中获得零的突破,多名教师获评。史家实验学校育人品质得到周边老百姓热捧,招足了班额,由每年级4个班增至8个班,学校课程成果也荣获区级一等奖和市级二等奖。遂安伯小学招生片的一个低保户家庭,把一对双胞胎子女送入史家就读后,在校门口留下幸福洋溢的合影,连声说:“党的政策好!”史家教育集团在国家级教育督导和教育部专项督导中获得一致好评,成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面旗帜。

  作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践行者、推进者,王欢依据经验流动、标准输出、模式传导同步的成果辐射思路,不断将其个人及史家教师群体的育人成果推向全国。

  王欢积极组建面向全国教育精准扶贫的“史家学院”,承接了10期涉及北京各个远郊县170名乡村教师的伙伴培训任务。每期学员与史家教师结为成长伙伴,完成每学期的导师课程40课时,专题讲座32课时,拓展课程32课时,自主课程16课时,伙伴课程16周。目前,“史家学院”已经形成1000余课时的线上教师培训课程成果,与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共享。学校还承担了教育部“影子培训”计划,持续支援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并牵手贵州、内蒙、安徽、河北等教育薄弱地区,支持乡村教师进修,实现了教育教学观摩、学校管理交流的常态化。学校为内蒙赤峰持续进行了10年的教师培训,400余名学员中有20余名学员成长为学校的领导,80余人获得区教学能手称号。在这条拥有家国情怀、具有史家特色的教育精准扶贫创新之路上,王欢带领史家教师团队扎扎实实地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担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以来,王欢坚持定期到群众中调研,针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就学生减负、教师发展等焦点问题建言献策,真切回应了人民对新时代好教育的热切期盼。

  在丰富的教育实践基础上,王欢也取得较高的学术影响。她担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组织多个全国基础教育学术交流活动。王欢主持多项国家、市、区级研究课题,并荣获全国、北京市多个奖项。著作《永远的新校长》《和谐教育》正式出版。她所主编的德育、健康、安全、体育、艺术、人文等多个领域的校本教材在全国公开发行。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教育学刊》《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北京教育》等各大期刊公开发表。王欢曾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卫视、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多个媒体进行办学经验介绍。在教育督导评价国际研讨会、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中芬基础教育论坛、京台基础教育校长峰会、全国教育家成长论坛、全国中小学校长发展论坛、国务院参事室举办的“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论坛”、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教育部主办的未来人才培养研讨会等多个大型教育会议或论坛中都留下王欢进行学术交流的身影。

  王欢于201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201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13年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20年北京市特级校长等荣誉。

来源:首都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