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萌
茭白田里走出的致富能 农业扶贫有绝招
敬业奉献
浙江省
2021年5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北京受到党中央的隆重表彰。来自缙云县的李春萌,光荣地接受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她激动地说:“表彰是荣誉,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而就在几个月前,她还获得2020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荣誉,也是丽水本次的唯一获奖者。

  李春萌是缙云茭白种植的拓荒人、领头雁,她用智慧和坚持带领越来越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她的事迹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肯定点赞。

  从租15亩荒地开始种植茭白

  早在1998年,李春萌就开始跟茭白打交道。“村里空地也很多,都是荒置在那里,我就‘零租金’租了15亩地开始试种。”李春萌道。

  然而,在20年前李春萌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当初的一个创业选择,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有三个字“被逼的!”

  当时,李春萌夫妇在永康的市场做着香菇买卖,虽然起早贪黑特别辛苦,但生意做得也还不错。也许是因为内心不安于现状的情愫,也许是因为人生必然会有自己相应的使命,在一次偶然交谈中,李春萌了解到茭白将成为新的农业产业,敏锐地嗅到了这是一个新的商机。于是,她在第二年便尝试性的收购茭白。

  当时的缙云种植茭白的数量很少,壶镇更是零星的有人家种植,在供应本地市场的同时,李春萌突发奇想要把茭白运到外面市场试试,但是一没有客户,二没有销路,运出去谈何容易?夫妻俩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决定先收一部分茭白运到台州去。

  用什么办法运呢——拦车!在公路边拦下前往台州方向的车辆,不管是货车、客车、拖拉机见车便拦,每次也能有两三百元的利润。没曾想用这种土办法居然慢慢地打开了茭白的销售渠道,周边茭白种植户的茭白几乎都被李春萌夫妇包销了。

  这一晃过了几年,随着市场不断扩大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为了提高收入、稳定货源供应市场,李春萌在江西玉山租了200亩水田,决定在那放开拳脚大干一场。可由于当时技术的匮乏与信息的闭塞,以及种植经验的落后,种植效果并不理想。一下子让亏损了30多万,多年的积蓄付诸东流。

  倔强的李春萌不甘心,毅然决定回到壶镇重新试种茭白,开始研究种植技术。当时,壶镇民间流传,这个地方是无法大面积种植茭白的。李春萌却不信邪,硬是在壶镇应庄附近租了5亩水田开始大面积试种。

  试种茭白,真是摸着石头过河。李春萌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围着茭白田转,心里也背负着巨大压力,茶饭不思。苍天不负有心人,最后的成果让人倍感欣慰。李春萌说:“看着茭白慢慢长大,就像看着自己孩子成长一样,到了茭白快要成熟的季节,每天天不亮就去茭白田里转,看到一颗成熟的茭白,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20年来,李春萌销售茭白的足迹,遍布景宁、庆元、台州、福建、江西等省的田间地头,逐渐以产销兼顾、以销促产、示范带动、共同致富的生产理念,使“小茭白”越种越大,特别是从2008年以来,带动壶镇农户4500多户,辐射周边基地16000多亩。

  钻研技术,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2008年,李春萌带领周边100多户茭白种植户成立五羊湾果蔬专业合作社。

  可到了2009年,田租、人工都越来越贵,而茭白一年只能采收一季,怎么样才能让它高产呢?

  爱琢磨的李春萌开始对茭白种植技术进行研究。其他地方没有可供参考的技术,也没有书本知识,她就扎在茭白水田里“做实验”。

  为了让茭白采收两季,李春萌动起了脑筋,对茭白做施叶面肥、提早采收等试验,过去需8月份才能收割的茭白,7月份就可以采收了。在采割后,再施一次肥,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治虫,她尝试把缙云麻鸭放到茭白田里,这样鸭子又吃害虫又吃浮萍水藻,连杀虫剂都省了。

  到10月茭白果然又长出来了,虽然只是薄薄的叶片,但晶莹剔透,口感生脆。第二年,李春萌在试验成果推广基础上,又探索疏苗的新技术,让第二季产出的茭白质量更好。

  2015年,经过县农业部门的总结提炼,以李春萌的“五羊湾”果蔬专业合作社名义,将单季茭白“一种两收”模式申报发明专利,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茭白实现“一种两收”,让原本一亩地5000元产值的效益,增加到8000元以上,最高效益达1.5万元。

  2019年,合作社已带动壶镇4500户农户增收,辐射周边茭白基地16000多亩,而缙云也成为了“中国茭白之乡”。

  村民李新昌说:“像我这几年种茭白,种了22亩,收入预计有40来万,合作社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现在销路也不用愁了!”

  同样一块地,可以收两次茭白,李春萌研究的新种植技术,不仅种出一年收割两季的茭白,提高了产量,还成功错开茭白上市高峰期,让价格卖得更高。在李春萌等人的带领下,缙云新开发了10多项茭白种植技术,这在全国独树一帜。

  千里驰援,助力南江顺利脱贫

  茭白“种”出了扶贫事业,小茭白成为扶贫大力量。

  2018年,缙云县农业局给她带来一个消息,说缙云和四川南江县结成了扶贫对子,希望她能帮帮忙,把茭白种植技术移植到南江去。

  当时农业局的同志很头痛,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愿意学。李春萌说:“这好办,你把他们请过来,我负责给他们教好。”

  其实李春萌也没别的好办法,他们人到了之后,她直接通知几个农户把他们领回家,一起吃一起住。刚开始他们叫苦连天,早上3点就要起来割茭白卖茭白,结果不到三天,他们就服了。都跑来跟她说:“老板娘,我相信了,这次真不是忽悠我们,种茭白真的能赚钱!”

  在缙云看到很多农户一年能挣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让带队而来的刘昌国下决心要好好种茭白。当年9月,刘昌国试种的2.5亩茭白共收入2.5万元,不仅一下子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还成了当地茭白种植的“土专家”,经常指导周边村民种植茭白。现在南江县有6000多人在种茭白。

  为了让更多村民掌握茭白种植技术,李春萌还派弟弟李德鹏常年蹲点南江,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村民。从2018年小范围试种,到2020年超过3200亩,三年时间,缙云茭白已经帮助南江400多位贫困户实现脱贫,产业链产值将突破3200万元。

  原本是产于浙江的水生蔬菜茭白,如今成为了巴中市南江县红光镇产业扶贫的特色产业。

  2019年,南江县红光镇茨竹村的马明种了11亩茭白,收入了8万多元。2020年,他将种植规模扩大到了500亩,产量将达到200万斤。“第一年我们试种,亩产只有2600斤,今年从选苗、育种、大田移栽、施肥、治虫,全程有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亩产达到4000斤以上,效果非常好,所以现在要加大推广。”巴中市南江县明旺茭白种植场负责人马明介绍说。

  同样一亩地,种植产量却相差1400多斤,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马明告诉我们,这都归功于专业技术人员“茭白女王”李春萌。

  缙云当茭白引入南江后,让当地百姓致富有了“金钥匙”。“过去种水稻,一年只是3000多块钱,现在土地流转在里面务工,半年有五六千块钱了,现在好得多了。”村民陈碧华说。

来源:浙江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