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清
利用所学专业专注柑桔培育40年 带动8000余人脱贫致富
敬业奉献
湖北省
2020年12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1976年,杨承清从华中农学院宜昌分院果树专业培训毕业后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40年,他通过试验田带动柑桔大面积种植,如今,宜都现有柑桔种植面积31.8万亩,为18个贫困村打开了“产业之门”,带动8000多个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时间追溯至1981年,宜都市开始推广种植市场价值比较可观的柑桔,但柑桔树成熟周期长,短时间很难见效,农民顾虑重重,推广工作一度陷入困境。一次,杨承清在高坝洲镇白鸭垴村走访时发现,当地的土质、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温州蜜桔,他想找块田试试,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陈家忠进入他的视野。

  可是,陈家忠的父母极力反对,但杨承清并未放弃,带着陈家忠四处考察。经过两年的努力,1983年,陈家忠终于卸下心中所虑,答应试种柑桔。

  幼苗运回来后,杨承清亲自挖窝栽树、修剪施肥,像照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守护这片果园。

  1986年秋天,试验田第一年挂果,收获了3000多斤柑桔,卖了900元。农民们看到了柑桔的市场价值,纷纷改田种柑桔。

  一块试验田带动万亩精品园,“要致富,种柑桔树”已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法宝,柑桔现已是宜都市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全市10个乡镇(处)120个村有柑桔分布,已形成面积31.8万亩、年产量突破66万吨、系列产值达到36亿元以上的柑桔“三产”融合产业链。

  40年传技带徒万余人 行程4万多公里可绕赤道一圈

  40年来,杨承清痴迷于果树,苦心钻研,成为农民们心中的“害虫克星”。他薪火相传,培育本地土专家1250人,培训科技明白人万余人;他无私奉献,深入田间地头技术指导,足迹遍及省内外多个城市,行程4万多公里,可绕赤道一周。

  上个世纪80年代,红花套镇的柑桔出现了大面积落果,果农们心急如焚。杨承清发现罪魁祸首是吸果夜蛾,为了找到中间寄主,他和研究人员白天查资料,晚上守夜蛾,两个月后,终于发现了中间寄主,桔子得救了。

  有了杨承清这个病虫害“杀手”,桔农们发展柑桔更有信心了。随着柑桔种植面积从千亩到万亩的不断扩大,杨承清意识到柑桔技术的推广普及更为重要。

  1988年,他带头组建了第一支265人的柑桔技术服务队,推广普及柑桔栽培管理实用技术。为练就“一刀准”的嫁接技术,他自己关门苦练了一个月;为了撒播科技种子,他坚持到田间授课、操作示范、传授实用技术,他的足迹遍及宜都市10个乡镇和长阳、枝江、夷陵区、松滋、公安、丹江口等地。40年来,杨承清主持和选育了宜都蜜柑新品种“鄂柑2号”,20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级重大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18篇、专著5本,他培育的南桥精品宜都蜜柑在国际柑桔学会上受到中外专家好评。

  累身体贴票子 退休3年建立2万亩基地

  服务乡亲,杨承清甘愿累身体,贴票子。2017年退休至今3年来,杨承清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义务作技术指导,每年下乡120天左右,贴进去的扶困肥料钱和资料费等近万元,他无偿为农民开展技术讲座百余场,联系农户8000余户,辐射农户万余户,帮助增收近亿元。

  2017年,杨承清得知丰岛集团要在宜都建立出口桔瓣罐头优质原料基地的消息后兴奋不已,信誓旦旦地揽下了这个差事。

  为了高标准建设原料基地,杨承清每天清晨5点起床,6点坐公汽去乡村,发倡议、讲技术、读政策……在他的吆喝下,村民们跟着他一起干,一年后,基地的柑桔农残合格率达97%,2019年,优质原料基地已发展至2万多亩,覆盖宜都、长阳等地,产品出口美国后,农残抽检合格率达99.8%。

  丰岛集团曾多次提出给予他丰厚的报酬,但都被杨承清拒绝了,他说:“农民的需要就是我的动力,我的技术不能带到土里去,趁我还跑得动,就要发挥余热,让农民们的荷包鼓起来。”

  “服务不看人、不分区域、不讲条件”;“有求必应、有请必应、有问必答、有疑必解”。这是杨承清多年来坚持三不四必原则,他的电话就是技术服务专线,24小时不关机,帮助农民们解疑答惑。前不久,杨承清还应邀去黄陂讲课,他的服务半径已经走出宜昌,辐射湖北。据不完全统计,40年,他答疑解惑、现场诊断10万人次。

  一个个小果子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果果。宜都蜜柑的鲜果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及东南亚地区,而以宜都蜜柑为原材料的系列深加工产品,则出口到美国、日本、欧盟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宜都市也先后荣获中国柑桔之乡、中国柑桔产业二十强县市、湖北省水果专业大县、全国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称号,首批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

来源:湖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