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亦鸣
“火眼金睛”发现上海首例新冠肺炎患者
敬业奉献
上海市
2020年9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最近,同仁医院呼吸内科的于亦鸣医生“火”了,他的“抗疫传奇”让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同仁医护的朋友圈被“小于哥”刷了屏。可每次见到于医生,他还是那副喜笑颜开又带点羞涩的经典表情,一叠声地说着:“运气、运气!”。这份“运气”来得也着实不容易,说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也不为过。

  2020年1月15日,对于大多数上海人而言,“武汉新冠”还是一个传说,于医生在发热门诊也只是一个临时支援的“客串”,但是,那天深夜10点30分,他却在对一位女病患的问诊和观察中,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丝隐约的线索:“来自武汉”、“连续多日发热咳嗽”、“精神萎靡”,这些字眼让于医生脑海中亮起了“警灯”,他甚至还追问了阿姨是否去过华南海鲜市场。之后,立刻给武汉阿姨安排了胸片检查,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印证了于医生的猜想,患者的两侧肺部呈现多发渗出病灶,这是“非典型肺炎”的“典型”征象。于医生马上向总值班和医务科报告,最终经过5天时间,这位患者被确诊为上海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于医生也许不会料到,他从医生涯中一个小小的习惯,在“新冠”非常时期,竟然第一个守住了上海开放的门户。这个习惯就是——察言观色!

  做医生,埋头读书不如抬头看人

  于亦鸣医生不仅长相讨喜,嘴巴也甜,病人和家属都喜欢和他交流,其他医生遇到难缠的病人,于医生出马一定能搞定。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甚至护工、保安都熟悉于医生,遇到呼吸科疾病习惯找他,或者介绍熟人来看他的门诊,而于医生总是乐此不疲、不厌其烦。

  其实,于医生愿意和病人聊天,并不是天生健谈,而是他喜欢以这种方式了解和观察患者,从而比别的医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成为自己临床诊断的依据。而这种职业上的习惯,终于让他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于医生不是耐心听着那位“1号病人”絮絮叨叨说什么从武汉来上海看女儿、在当地就多次因发热就医等等一大堆家长里短,他也不会凭空长出火眼金睛。

  典型的佛系上海男人,非典型的坚忍和耐力

  80后的于亦鸣医生出身于一个上海知青家庭,他身上不仅有上海男人典型的温文尔雅、体贴善良、守规矩懂道理,也有非典型的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拼劲和韧劲……

  2007年,于亦鸣医生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终于披上了从小向往的“白大衣”。经过一年的大轮转,他被我院精明能干的呼吸内科主任金晓燕一眼相中、纳入麾下。后又师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余莉教授、徐镶怀教授,取得医学硕士学位,次年在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1篇SCI论文。

  呼吸系统疾病是人群中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之一,呼吸内科医生又是综合性医院危急重症疾病救治和传染病防控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在年复一年高强度的历练中,于亦鸣医生的业务能力日臻成熟,临床思维愈加缜密。

  2019年,同仁医院呼吸内科开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金晓燕主任让于亦鸣医生担任助手,那段时间,于医生除了完成日常医疗工作,还要仔细研读评审标准,准备大量的迎检资料,这位平日里超级顾家的“模范老公”,那段时间几乎吃、住都在医院。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同仁医院成为了全国PCCM示范单位,这可是同级医院呼吸科的最高荣誉。

  医院等级评审期间,他也全身心投入,有好几次明明已经下班回家了,晚上8点又出现在医院。护士长问他,他轻描淡写地说:“我再来准备点资料,等11点半回家正好喊儿子起床上厕所”……算是工作、家庭两不误!

  男女比例1:16,我不干谁干

  呼吸内科男女比例严重失衡,2013年两院合并前,于亦鸣几乎是科里的独苗。而身处“花丛”中、深受主任器重和同事喜爱的他,却一点没有被“养娇”,相反总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十余年的临床一线工作,让于医生对于呼吸内科常见的胸腔闭式引流、支气管镜检查等操作驾轻就熟。女医生们遇到穿刺困难,都会习惯性地找“小于哥”帮忙。很多恶性肿瘤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常常需要反复抽胸水,只要经于医生治疗过,就一定从此认准了他,他若是正好休息,人家就非得等到他来才肯做。“我是男人,我不干谁干!”,他还承包了呼吸内科所有男病人的导尿操作。因而,每天忙得脚不点地。

  高度的职业敏感、缜密的临床思维,让于亦鸣医生成功筛查出上海首例“新冠”患者,打响了本市抗疫第一枪。而这一切的背后,并非机缘巧合,是他一贯对事业的孜孜不倦和对病人的体察入微,是一次完美的厚积薄发!武汉阿姨确诊后,于亦鸣医生作为密切接触者接受了14天隔离和医学观察。当他再度回到工作岗位时,就第一时间志愿报名加入驰援武汉的后备梯队,他说“国有难,召必应,战必胜”。

  随着越来越多媒体的新闻报道,认识于医生的人每天几何级数增长,但他一如既往低调处事、和气待人,不遗余力地播撒着“暖男”的热力,苦活、累活抢着干,大事、难事争着上,因为这一切已成了一种习惯,十余年如一日,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

来源:上海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