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雅冬
援鄂医疗队长带病驰援一线 危急时刻彰显党员本色
敬业奉献
河北省
2020年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袁雅冬,女,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1月27日,大年初三,医疗队抵达武汉,入驻武汉市第七医院。58岁的袁雅冬与当地医疗队与国家卫健委工作人员接洽沟通后,快速部署我省医疗队的各项工作,进驻病房、协助诊疗、核对病人情况……大家克服旅途劳顿、环境差异、语言不畅、工作习惯不同等条件,迅速融入到防治最前沿。而她本人不仅承担着一个病区的医疗工作,还负责着整个团队的医疗、护理协调工作。

  每天早晨7点30分左右从酒店出发,大概步行25分钟,8时,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队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都会准时来到武汉市第七医院。

  虽已近花甲之年,但是从1月27日到达武汉后,58岁的袁雅冬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满满的。她所在的病区共48张床,目前已经满床。袁雅冬说,刚到这里感觉不太适应的主要还是天气,武汉这里没有暖气,但是为了保证病房通风良好,每个病房的窗户都是开着,而且空调都已经关了。为了工作方便,只能穿着一个秋衣,然后外边儿穿防护服。

  “我们河北省医疗队的医务工作者不论年龄,不论性别,从抵达后就开始进入病房工作,毫无怨言。有些还是很年轻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疫情,但是他们也都积极主动要求冲在第一线,党员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并且这些党员所到之处都能起到先锋带头作用。比如像我们护士长李岩,作为一名老党员从早上8点进入病区,连续十几个小时进行救治、协调工作,义无反顾,我作为我院援鄂医疗队的临时党支部书记,真的很感动。”袁雅冬说道。

  在同事眼中,袁雅冬平时每天早晨7点刚过就出现在办公室;一件白大衣加一副听诊器,走起路来永远都是步履生风;一副金丝边眼镜下一双严谨坚定又不失温柔笑意的双眼,随时、敏锐地洞察着患者的病情变化,同时,又在温暖抚平每一张焦虑、期待的面孔。

  袁雅冬自1984年毕业后,一直在教学医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选择了医学也就选择了奉献,要学会笑着迎风而动,逆风而行,并且把笑容留给患者和家属。”从第一次踏进医学专业的门槛,她就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也无时不刻身体力行践行着这句承诺,以真诚的医者仁心,做着生命线上的逆行者。

  36年来,她始终以严谨、求精、真诚、奉献的工作作风,承载着医生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无论是2003年SARS病毒、2007年“肉毒毒素中毒”事件、还是2009年 “H1N1甲流”肆虐,从组建病房、到一线救治、指导会诊等工作,袁雅冬都冲锋在前,任劳任怨。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按照国家卫健委要求,袁雅冬教授、杨红申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到江苏等地指导防控工作。大年初二,就在大家都喜庆地准备回娘家团圆时,根据省卫健委统一部署,省二院紧急抽调14人组建援助湖北医疗队。袁雅冬闻讯后再次报名,作为首批队员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护士长、主管护师李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护师夏鹏举,重症医学科护师刘烨星4人迅速集结,并担任我省援鄂医疗队队长率队出征驰援武汉。

  勇士逆行,党员带头。1月27日,大年初三,医疗队抵达武汉,入驻武汉市第七医院。袁雅冬与当地医疗队与国家卫健委工作人员接洽沟通后,快速部署我省医疗队的各项工作,进驻病房、协助诊疗、核对病人情况……大家克服旅途劳顿、环境差异、语言不畅、工作习惯不同等条件,迅速融入到防治最前沿。而她本人不仅承担着一个病区的医疗工作,还负责着整个团队的医疗、护理协调工作。

  “听到患者的一句谢谢,谢谢我们河北医疗队,看到他们的眼神儿,渴望生命的眼神儿,什么都值了!武汉加油!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笑到最后!”袁雅冬坚定地说。

来源:河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