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波
“侦察兵”把好疫情筛查第一道关口
敬业奉献
辽宁省
2020年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张立波,辽宁沈阳,北部战区总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博士后,硕士生导师。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是一个兵,始终记得入伍时的谆谆誓言,在人民期盼、国家有难的关键时刻,我定会冲锋在前。”张立波说。

  2003年张立波就曾参加过抗击“非典”任务,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抗疫老兵”,武汉疫情发生后,他又一次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提交了参战申请,2020年2月,作为军队援鄂医疗队成员奔赴武汉,被火线任命为泰康同济医院医学影像技术专家组组长、放射科副主任。

  肺部CT检查是新冠肺炎的重要诊断指标,放射科是疫情筛查的第一道关口,被称为新冠肺炎的“侦察兵”。援鄂抗疫一线,到处弥漫着新冠病毒,是生命的禁区,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张立波承担巨大感染风险带头最早深入疫情一线,调整CT检查感控流程,制定医疗队影像医学诊治方案,并带领队员们直面生死,尽职尽责,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为患者做CT检查,为了更快更好的救治病患,他们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

  作为科室领导,张立波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号令意识,当好疫情防控的先锋队突击队员,他以走前列、站排头的姿态,与疫情赛跑,与生命抢时,率领来自全国各地的31名放射科抗疫队员奋战56个日夜,累计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做CT检查5300人次,极大提高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效率,为新冠疫情防控做出了突出贡献。

  正是由于张立波在援鄂期间,靠前指挥、勇挑重担、模范带头,在行政管理、一线医疗、科研创新三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2020年3月,他作为前线医院1400名队员的10名代表之一,获得军队优秀科技人才1等津贴。

  “患者恢复健康,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张立波始终坚守“生命高于一切,人民利益至上”的从医追求,用精诚大爱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用精湛的医术服务患者。近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紧急收治了一位少数民族患者,患者入院时腹部剧痛、大汗淋漓,血压持续降低,病情危重。危急时刻,医院第一时间向帮扶医院——北部战区总医院提出远程会诊申请,通过最新研制的诊断系统将患者的医学影像学信息传送到数千公里之外。后方专家及时会诊,判断该患者为溃疡性急性肠壁穿孔合并腹腔积液,并给予紧急处理意见。经过治疗,患者转危为安。

  还有一次,总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了一名外伤患者。入院时患者出现头晕、神志不清等症状,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图像显示无明显异常,与患者症状表现不符。随即,张立波将该患者的医学图像输送到一套特殊的“系统”上,很快,系统自动判定患者有脑挫裂伤并有出血倾向,提示可给予脱水、止血以及止痛、神经营养类药物进行治疗。经过及时有效的紧急救治,患者脱离生命危险。

  这套系统,就是张立波所承担的全军某重点专项课题的研究成果。张立波介绍,通过医学图像智能化分析技术,精确测算病灶性质和特点,辅助临床医生对病患进行全面评估,为精准施救提供有效参考,为及时救治赢得时间。

  “每当看到患者恢复健康,就是我最高兴的时刻,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张立波说。

  “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咱就有底气。”

  多年前,医院一台法国引进的先进ECT设备突然“罢工”,无法扫描图像。雪上加霜的是,设备制造厂商已经被并购并退出医疗市场,没有售后维修人员。眼看着数百万元的设备陷入瘫痪,大量患者无法及时检查,医院上下心急如焚。

  “我来攻克这个难题!”作为科里的技术能手,张立波主动请缨。半个多月时间里,他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研究技术资料、钻研设备原理,对设备进行了改造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采集与报告系统,高精设备在他的维护下又重新开工。后来,他的技术革新成果被推广应用于国内20家医院,解决了国内此类设备没有售后服务的后顾之忧。“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咱就有底气。”提起此事,张立波深有感慨。

  这样的技术和科研攻关对张立波来说,经历过太多次,也正是由于他能吃苦、爱钻研的本质。近年来,他承担全军和省部级课题5项;获得全军与辽宁省科技二等奖2项、全军科技三等奖5项。主持开发了“卫勤医学影像处理与远程诊断系统”、“CT断层图像重建与低剂量成像算法平台”、“颅脑战创伤救治网络化与计算机辅助决策分析平台”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在国内300余家医疗机构免费推广应用,在医学诊断、应急救援、远程会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惠及广大患者。同时,成果的英文版曾作为国家军事援外项目援助给柬埔寨等友好国家,为国家赢得了赞誉。2013年作为全军和武警部队的50名代表之一被树立表彰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个人事迹曾多次刊登解放军报。

来源:辽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