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润
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始终奋战在传染病防治第一线
敬业奉献
福建省
2020年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徐成润从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第909医院后,毅然选择了传染病专业,从此一直战斗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从生机勃勃的青年到现在,多年来牢记使命、初心不改,无论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登革热、恙虫病、伤寒,还是此次新型冠状肺炎,他和同事们一起面对一起埋头苦干,在别人“误解中”默默前行,凭借心中“救死扶伤、重建信心、回归生活”的好医生信念,为广大传染病患者提供优质的诊疗体验和提高群众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提升患者在家庭、工作及交往中的自信。

  使命担当在肩。2020年1月,在不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多强、死亡率多高、是否有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人们对这个疾病有太多的未知和恐惧。又因为临近春节,人口流动性大,如何控制疫情、筛查出已感染者并迅速隔离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在时间紧,工作的难度、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

  感染科责无旁贷,疫情就是命令。在医院及相关科室的指导下,徐成润迅速调整科室结构,抽调人员开设发热门诊、改建隔离病房,在相关区域每一分钟都存在感染的风险,对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做到及时隔离、治疗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战胜恐惧积极配合治疗和转诊。

  党员就是旗帜,徐成润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把父母的惦记、妻子的担忧化作工作的动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勇于担当、敢打必胜,不怕牺牲的本质。

  细节决定成败。感染科以前叫传染科,绝大多数病种繁杂,病情变化快且传染性强,老百姓会谈之色变,甚至绕道走,还认为里面的医生也是危险的,担心接触后会被传染。

  作为科主任,除了日常管理事务,他还承担着科里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科里,到病床前了解危重患者的情况,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患者反映的每一句话都要在脑子里多转几个圈,每一个查体发现的细节都不要轻易放过,多查阅资料,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一定要整体考虑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要有反馈,想不明白提出来大家讨论,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正是这么一句“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的话,换来的是患者良好的信任和口碑。“草木秋寒野甸荒,缠磨病体若昏黄。千寻隐患除灾祸,百觅良方送吉祥。滴滴琼浆输血管,绵绵厚意入胸房。多曾忖策扶青艳,又见山岗画锦昌。”这首《画锦昌》里饱含深情的话,是一位危重患者康复后有感而发后,赠送给徐成润的,也反映感染科医务人员给悲观绝望中的患者带来了新生。

  医者初心不改。徐成润始终认为医务人员所做的每一个努力,都会体现在患者的病情变化里,体现在对医务人员工作的认可里,他给自己的职业定义就是要实心、实意、实在、实干,每一次抢救都是在跟时间赛跑。

  记得有一天夜里,他接到值班医生电话,说一名患者突发病情变化极其危险。为了与死神和病魔争夺时间,结果他跑得太快时一只脚踢到了台阶,当时只想着尽快赶去病房。其后经过积极抢救,这名患者转危为安,徐成润这时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此时他才发现自己的那只踢伤的脚痛得厉害,连整个脚趾都青肿了。当进行X线检查,原来是脚趾骨折了。

  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类似这样的为了抢救患者和病魔抢时间的事情屡见不鲜,可徐成润却说:“医生的使命就是这样,你实心实意就会实实在在去干,就能跑赢”。科研方面,他围绕慢乙肝、肝衰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影响人民健康的这一中心环节,深入开展与临床相关的课题研究,先后通过对慢乙肝肝组织中负性调控因子的表达的监测,及时调整无应答患者的治疗。目前正在进行的优选核苷类似物经治患者优选优化治疗,达到较好的应答。

  在他的努力下,漳州市率先成立了妊娠肝病多学科协作组,根据病毒学、生化学等指标确定慢乙肝母婴阻断策略,有效降低了乙肝母亲生育及垂直传播风险。工作中他以身作则下,所在科室临床治疗工作井然有序,稳步推进,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建设单位、战备先进单位、安全先进单位,2015年被分部表彰为优秀团支部,2016年获表彰为漳州市优秀党支部。徐成润本人2015年、2019年评为优秀基层干部,2017年荣获三等功。

  

来源:福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