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教
访贫返村途中遇车祸 他用生命照亮瑶山
敬业奉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20年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黄景教,男,壮族,1970年5月出生,199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供销联社党组成员、监事会副主任、拉烈镇地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的扶贫工作充满关怀、富有成效、受人爱戴。

  2019年12月26日,都安县拉烈镇地平村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黄景教同志家访贫困户返回村部途中,所乘车辆不慎翻下路坎发生车祸,不幸殉职。他用49岁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得知黄景教去世的噩耗,地平村和九渡乡九光村在家的和外出打工的村民200多人自发到他家悼念。

  2017年,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黄景教2016-2017年度“优秀驻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2018年1月份,国家级刊物《中国扶贫》杂志社在总第 315 期以《耕耘在驻村土壤上》为题推出其先进事迹。黄景教去世后,都安县委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第一书记”“优秀扶贫工作队员”。中共河池市委日前决定,追授黄景教同志“河池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开展向黄景教同志学习活动。

  “事业重如山,名利淡似水。”地平村委会一间不足14平方米的房间内,黄景教留在墙上的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一间办公兼卧室里,依然摆放着一张床铺、一张办公桌、一个水桶、一条毛巾,以及有些卷了角的工作日记和一些书籍文件,这便是第一书记黄景教生前驻村的全部家当。

  2015年10月,身为都安县供销联社监事会副主任的黄景教毛遂自荐,到偏远的加贵乡加泵村任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因为工作出色,2016年2月组织上安排他到贫困程度更深的拉烈镇地平村任党支部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4月任期期满,为了继续带领地平村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步小康,他主动请缨,继续留任地平村驻村第一书记。

  2016年2月,组织宣布他调任地平村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二天,黄景教泪别月子中的妻子,背起行李扎进了大山之中。

  为了尽快掌握地平村的情况,他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走遍了地平村的山山弄弄。“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他首先从抓党建入手,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党课教育。黄景教每天起早贪黑,带着工作队员到党员和致富能人家里访谈,查短板寻良方,不到半年的时间,村党组织、党员和群众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全村党员一对一开展帮扶工作,有力促进了精准脱贫项目的推进落实。

  地平村的村委办公楼破旧简陋,黄景教争取到了后援单位县供销联社援助3.5万元,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宣传栏。他还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项目30万元,建起了文化室、舞台、篮球场等。

  “为了地平路更平。”这句话是黄景教同志到地平村第三天写在日记里的一句话,这也是他要改变地平村交通落后状况的誓言。村部至巴桑屯1.5公里的沙土路是村里的主干道,路面坑坑洼洼,黄景教向上级争取到扶贫资金45万元把这段路硬化了。又争取上级拨付项目资金18万元修通了地平至弄园1公里的屯级公路。弄费、弄仁两个屯是地平村最偏远的屯,到镇里办事,需绕道走五六十公里。只要修通连接弄园至弄仰1公里的屯级路,两屯到镇政府的距离就可缩短一半以上。黄景教向上级申请到25万元,他又多次到相关农户家做思想工作,在他的感召下,村民无偿让出土地。公路于2019年7月动工,10月就竣工通车。

  地平村花东路口至弄险5公里的砂石路,是地平村的主要交通,受益群众近400人,经过黄景教的努力,2019年9月份,这条路终于动工硬化。在地平村加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卢海林含着眼泪说:“黄书记为这条路费了太多心血,开工后常到工地察看,有时还参加劳动。而今,人不在,路在,功劳在!”。

  “地平不脱贫,坚决不走人。”这话是黄景教同志来到地平村后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2016年6月,黄景教组织6个队的群众组建了养鸡场,成立农民养鸡专业合作社,他请来专家在村委举办养鸡技术培训班,又先垫资购进一批鸡苗。2017年,合作社养殖出栏土鸡3000多只收益2万多元。2017年,都安县实施了“贷牛(羊)还牛(羊)”产业扶贫项目,黄景教先后请县里畜牧专家到地平村举办了4期养牛、养羊技术培训班,还带领群众创办了加忙队农民养羊专业合作社、地平村加顺养殖专业合作社。

  黄景教还策划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引资种植两性花毛葡萄110亩;瞄准市场需求,引导村民发展旱藕种植,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自己借钱为贫困户垫付种子款,发动群众种植旱藕100亩。

  除了为扶贫产业出策出力,他还时刻关心群众的利益。2019年下半年适逢大旱,地平村加顺集体牛场因为饮水设施还没有完善,12月中旬,牛场的人畜饮水告急。他立即组织人员用车运水,解决了场里工人和36头黄牛的饮水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地平村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100%。2016年至2019年底,地平村贫困人口只剩下21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47%。

  “做平凡人,干平凡事”是黄景教写在扶贫工作日记扉页上的一句话。刚到村时,黄景教主动选择五户最困难的贫困户帮扶,农户袁廷飞和袁昌法是残疾人,袁廷飞患关节炎十年只能坐在轮椅上,一家五口的生活重担全落在体弱的妻子身上。黄景教多次住到袁廷飞家,两人彻夜长谈,让袁廷飞重拾生活的希望。黄景教带着袁廷飞四处求医,多方打听找到民间偏方,用一种草药泡澡,病情有所缓解。袁廷飞的母亲说:“黄书记把廷飞当成亲弟,为他买来一个大浴缸专门泡药浴,还亲自为他采药、熬药、敷泡双腿。有一次下雨路滑,还摔破了头缝了几针。现在袁廷飞已经可以站起来了,黄书记却走了。”

  “没有黄书记就没有我的今天。”黄景教同志出事后,70多岁的贫困老人袁昌法每天都站在门前逢人便说。老人原住在不通公路的弄费屯,最大的愿望是能搬迁出来。袁昌法也是多年的关节炎,54岁才成家,育有一儿一女,生活极度贫困。2016年黄景教为他申请到36000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开始修建60平方米砖混房子,并发动工作队员为其捐资2100元作为建房补助。黄景教一有空就来帮忙,每次都带菜带肉。搬迁那天,正值袁昌法的儿子生病,黄景教背着他走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新居。半路妻子打来电话:“女儿生病了,你赶紧回来。”黄景教说:“我这边也有一个生病的孩子,实在走不开,你马上送孩子去医院吧!”袁昌法得知黄景教去世后,痛哭一场,然后拄着拐杖,用粉笔在墙上写道:黄书记,我的亲人呀,您什么时候回来看我?

  黄景教同志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扶贫事业。地平村与他的老家德雅村虽距离不是很远,但他很少能回去看望70多岁的父母。县城的家也是两三个月才能回一次,每次到家,小女儿总是搂着他的脖子不放,怕爸爸“走丢”,每一次依依不舍离家时小女儿总问:“爸爸,你什么时候再来我家?”“景教每次回来,都抢着做家务,我知道,他是用这种方式来弥补,每一次我都默默地看着他做,又默默地看着他离开。以前我总觉得景教亏欠这个家太多,现在我才理解他。”黄景教的妻子石彩田说,“我知道他也不容易,就把自家的一个门面转掉,换了一台越野车给他下乡使用。”

  在地平村委,黄景教的办公桌上整齐摞着的12本民情日记赫然醒目,日记本里记录全村贫困户各家的人口、耕地、山林、劳力、收入、房屋等基本情况,也记下了他借亲戚朋友的钱、垫支群众产业的项目款。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这是黄景教在一本笔记本页脚上圈起来的一行字。

  他永远留在地平村的扶贫路上。

来源:广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