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燚
女村官独臂带领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路
敬业奉献
贵州省
2020年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张兴燚,女,1986年10月生,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沙营镇纸厂村副主任兼人口主任。

  2013年,张兴燚遭遇车祸失去右臂,短短一年时间,离婚、失业接踵而至,从月入万元变成村里的贫困户,陪伴她的只有尚在襁褓的儿子。靠着顽强的意志力和决心,张兴燚战胜了命运,还当起了村里的调解员、计生专干和村副主任,为了发展村里的产业,早日让村里的群众过上好日子,她第一个站出来担保5万元加入合作社。为了解决短期收益问题,张兴燚按照“以地养地”“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组织群众在刺梨基地套种500亩乌芋,形成长短产业齐发展的好势头。通过产业带动,纸厂村合作社共发放土地流转费60余万元,累计发放务工费8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13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张兴燚具有中专学历,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妇女,2013年以前,她都在沿海一带做业务管理员,收入可观,2013年,她与丈夫生下了可爱的儿子,就在生活充满无尽希望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她的右臂,看着右边空飘飘的袖子,张兴燚的精神几近崩溃,然而接踵而来的打击更是让张兴燚的生活顿时陷入了无尽黑暗,狠心的丈夫竟然将她和孩子抛弃了。

  在家人的帮助下,张兴燚带着孩子回到家乡关岭沙营镇纸厂村。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她强忍身体疼痛,咬牙坚持训练左手,用左手抱孩子、用左手干家务,用左手写字……旁人看到都心痛不已,她却从不喊苦不喊痛,总是笑着对亲人说:“没事,习惯了就会慢慢好起来的。”

  2014年,国家大扶贫东风吹遍全国、也吹到了纸厂村,村里的干部看到她艰难的生活后,便动员她申请贫困户,争取国家扶持,但张兴燚毅然拒绝了,她坚定地说:“没有右手我还有左手,也有文化,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村里比我困难的人还多得很,我不能因为少了一只手就占大家的名额。”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张兴燚的坚强勤奋村里的干部群众都看在眼里,2014年,她被推选为纸厂村村委副主任,让她的人生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为了能够尽快步入工作岗位不拖全村后腿,张兴燚将孩子交给母亲照顾,全身心投入工作。

  如果说“本地人”是她熟悉村情村况、打入群众中的“尚方宝剑”,那“真心为人、真诚待人、真情动人”便是她做好群众工作的“窍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她的坚持,最终换得了村民的真心相待。

  纸厂村吊脚组的串户路因一些农户不愿意出让土地便一直拖着,张兴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让吊脚村村民尽快走上干净路,张兴燚冒着严寒反复到农户家中协调,持续了大概一周以后,涉及的5户人家全部在同意出让土地协议上按下了红手印,吊脚组串户路顺利得以实施硬化。

  2014年以来,张兴燚与其他村“两委”干部累计帮助95户实施危房改造、77户实施老旧房整治、192户搬迁到县城集中安置点,全村的串户路、庭院硬化、饮水安全实现了全覆盖,原来贫穷落后的山村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村干部必须冲锋在前。张兴燚负责联络纸厂村的哪稿组和大坡组,她多次深入这两个组调查摸底,对贫困人口底数、产业发展有了自己的思路,她带领着乡亲一天天地苦干。2017年初,纸厂村决定大力发展刺梨产业。可去哪儿找发展资金,是摆在村干部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开会后,大家决定由7名村干部带头,到银行贷款入股成立合作社,我第一个跑到银行贷了5万块。”张兴燚说道。

  荒草丛生的放牛坡上,常常看到张兴燚的身影,白天村民下地干活不好找,夜晚她便登门入户逐个走访。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兴燚的带动下,哪稿山上每天有八九十人出工。除草、挖坑、种树……张兴燚样样都干,只为将荒坡早日变成刺梨果园。关岭县一位驻村帮扶干部感叹道:“张主任太拼了,一只手拿着锄头刨坑栽树,别人哪还好意思偷工混日子。”如今,站在海拔1280米的哪稿山坡,看着长出嫩芽的刺梨树,张兴燚看着漫山遍野的刺梨,一脸骄傲。

  3年多的时间,在张兴燚的带领下,纸厂村就种植了1200亩刺梨,养殖了1.3万斤鲤鱼和165万条泥鳅。产业兴旺了、基础设施改善了,纸厂村脱贫了。

  这一件件、一桩桩,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小事、烦心事、糟心事,张兴燚都用心去对待,始终将“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牢记心中,也正是她的真心实意和甘于奉献,赢得了干群的信任和尊重。

  身体健全的人,无法想象仅有一只左手能做些什么,这只有经历了浴火重生的张兴燚能懂,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大家,一只左手能撑起灿烂的生活,一只左手能为群众排忧排难,一只左手能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来源:贵州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