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凤
五旬村干部为村民脱贫致富鞠躬尽瘁
敬业奉献
贵州省
2020年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陈永凤,女,1969年7月生,生前系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谢都村党支部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

  2019年11月27日下午,陈永凤在工作期间突发脑溢血,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1月28日20时去世,年仅50岁。

  陈永凤是百姓心中的好干部,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她始终冲在第一线,哪怕身患重病躺在病床,她心中装着想着的还是村里的百姓。作为村委会主任,每一样工作陈永凤都要亲自过问。为了帮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在陈永凤的带动下,村里近年来引进了产业,进一步夯实了村民脱贫攻坚的基础。目前,谢都村的贫困户100%加入合作社、100%有产业覆盖、100%有产业分红、100%有技术指导,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2019年3月和7月,谢都村和全县一道顺利接受了省委托第三方脱贫验收,胜利接受了国家脱贫成效验收。

  “天上的星星数不清,陈永凤做事好认真。他们工作做得好,我们老人得翻身。我们翻身又好过,永远记住党的恩……”86岁的老人张恩秀,在听到陈永凤去世的消息后,含泪说了这样一段顺口溜,作为她对这位好干部的最深切的悼念。

  当陈永凤突然去世的消息不胫而走时,凤山乡谢都村的老百姓都是一脸惊愕的样子,他们根本不敢相信:年纪尚轻的陈永凤,他们心中的好主任,就这样匆匆地离开了……翻开11月27日这一天的签到册,还很清楚地看到,陈永凤早上8点20分签到上班,下午6点30分签退离开。在村里的工作微信群里,她是晚上7点发出了最后一条工作动态,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其实,微信发出之后,陈永凤就突发脑溢血,昏厥倒下……时间倒回到一年前,2018年11月26日,大方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到了最后的冲刺时刻,那天在谢都村,按照乡里安排,准备对村干部进行脱贫攻坚应知应会测试。陈永凤像往常一样,埋头复习测试内容,突然感到头昏,在大家的劝说下,她爬到村委二楼休息室休息。

  不一会儿,乡里负责督导考试的副乡长来到村委办公室,不见她下来,大家感到情况不妙,立即跑上去一看,只见陈永凤已经晕厥在沙发上,喊都喊不醒了。村干部立刻把她背下楼,并把她送到医院,因为送得及时,她总算捡回一条命。不过根据医生检查,她患的是脑梗,有脑溢血的危险,必须住院疗养,至少一年以上。

  听到“一年”这个时间,陈永凤简直比遇到病魔还要害怕,最后,她只住院半个月,就硬是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谢都村,驻守在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上。她总是放不下工作,就算在医院的半个多月里,她也没有闲着,不听医生劝阻,依然悄悄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随时调度村里的工作。

  出院后,陈永凤工作期间只要头一晕,就要吃降压药,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都一直在劝她,叫她去医院再好好休养一下,她的工作大家会帮她分担的,她总是在推,一会说等青贮收割完就去,青贮收完又说等种菜结束就去,菜种好了又说等主题教育过了就去……而因为太过于专注工作,有时忙得是否吃过药都记不清了,很多时候顾不得休息,就在办公桌上用手撑着额头休息一会儿,又投入到工作中。

  陈永忠是大方县发改局派驻黄泥塘镇的驻村干部,作为陈永凤的大哥,他也经常劝导陈永凤要按照医生的安排好好疗养,但是陈永凤的一番话,说得连他也无可奈何。陈永凤说:“哥你也是驻村干部,你也知道脱贫攻坚的重要,我这点病不算什么,只要能够坚持,就要回到村里去。”

  陈永忠的手机里还保存着妹妹出院时发在朋友圈里的那句话:“感谢老天再次给我机会,因为我作为子女我的责任还未完成,作为父母我的责任还未完成,作为工作我的任务还未完成……”

  是的,陈永凤还记得自己是子女、是父母,但最后她记得的,永远只是工作。只要手中有工作,陈永凤就一心钻进工作里不能自拔,简直忘了自己原本是个有病之人,也忘记了家里还有几个孙儿孙女需要她去照顾。

  在凤山乡,谢都村不是太富裕的村,为了帮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在陈永凤的带动下,村里近年来引进了产业,前期以种植猕猴桃和冬荪为主,进一步夯实了村民脱贫攻坚的基础。目前,谢都村的猕猴桃种植有2000余亩,平时在基地务工的群众,少则20来人,多则70余人,每人每天70元务工费。2018年深秋时节,冬荪喜获丰收,为了节约不必要的支出,陈永凤带领村干部为群众清洗冬荪,分文不取。

  村里还有一个养牛场,目前养牛87头,有26户参与入股,2018年每户一年分红4800元。陈永凤总是对农户说,一定要把个人的发展融入集体里,这样才能不乱分寸,确保每年的收入都有保障。对于村民的后续发展之路,陈永凤一直有自己的想法。自从2017年以来,陈永凤就充分利用脱贫攻坚的大好机遇,动员贫困家庭发展冬荪、猕猴桃和养猪等产业,实现了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的转变。村里忙着处理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产业结构调整、迎接国家检查等事宜,作为村委会主任,每一样工作陈永凤都要亲自过问,从挖水沟到埋水管,从数据把关到材料报送,她都事无巨细,认真负责。目前,村里的贫困户100%加入合作社、100%有产业覆盖、100%有产业分红、100%有技术指导,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凤山无言,青松呜咽,凤山人民的好儿女陈永凤就这样走了,但她规划好的蓝图,正在凤山脚下慢慢铺开。

来源:贵州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