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维胜
三次援藏以雪域高原为家 倾心付出做藏族孩子“阿爸”
敬业奉献
江苏省
2018年6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高港区援藏教师钱维胜写在日记里的一段话。

  钱维胜个头不高却很稳重,眼睛不是很大却明亮坚毅,两鬓的渐白显露着岁月的雕琢。写日记是他自援藏之日起就养成的习惯。

  西藏,一个千里之外的家

  《我在拉萨》:“青稞酒,酥油茶,是流入心里的话;格桑花,布达拉,是一幅迷人的画;我在西藏,我在拉萨——一个新的家;我们用粉笔写下杏坛的私情话,我们用歌声唱出高原的神话。人生总是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但是每一次的抉择我都没有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

  ——钱维胜日记

  1995年,19岁的钱维胜从泰州师范学校毕业,回到家乡高港区大泗学校教初中语文。他敬业勤勉、爱生如子,很快便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各方认可,成为学校骨干。

  钱维胜是一个不安于现状、勇于挑战自我的人。2014年8月,他带着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和支援边疆的热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并通过了泰州市委组织部和江苏省委组织部的层层选拔,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援藏教师,远赴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支教。

  到世界屋脊西藏支教,钱维胜也曾有过犹豫:那里离家远、海拔高、氧气少、气候干燥,条件非常艰苦,自己能适应吗?年迈多病的父母怎么办?正读高中的孩子怎么办?

  “但是,一名党员教师不就应该是有理想有信念、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先锋吗?那么多年的乡村生活我经历过了,再艰苦再寂寞的日子我也熬过了,有什么可怕的呢?”想到这里,钱维胜毅然决定: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钱维胜告别父母妻儿,从长江之滨来到雪域高原拉萨,高原反应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十指发紫、嘴唇干裂、头痛欲裂、食欲不振,两天没睡觉,三天没吃东西,只能靠吸氧和喝水维持生命。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查发现,钱维胜患有颈椎病和脑部血管痉挛症,这些病症在高海拔地区会加重颈椎压迫脑部神经疼痛。在那一刻,钱维胜想过放弃,毕竟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钱维胜在忍受高原反应剧烈折磨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留在西藏,身体将会面临很大风险;回到江苏,也就意味着当了“逃兵”。“既然选择,谈何放弃?”最终,他决定咬牙坚持。经过半个月的休养,他的身体逐渐有了好转,但时常还会感到头疼得厉害,脚下无力,像是踩在棉絮上一样。那种日子虽然很难熬,但他在内心深处无数次鼓舞自己:“缺氧不缺精神”、“坚持就是胜利”,要像籽粒饱满的青稞,耐受着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地生长。

  真爱,守护那片“格桑花”

  “这些孩子就像高原上静静盛开的格桑花,美丽质朴,洁白无瑕。如果自己不能给他们的心灵洒下一片阳光,不能教授他们丰富的知识,便是对这些孩子的亵渎。”

  ——钱维胜日记

  初入西藏,藏族孩子们的热情、淳朴、善良给钱维胜留下深刻印象,他给自己的工作定下了几项基本准则:敬业乐业、积极开拓、笃学智教、因材施教、永不言弃。

  可上完第一节课后,他发现困难远比想象中的多。“钱老师,我想把口袋里的钱拿出来数一数。”课上,一位学生真诚地对正在全神贯注上课的钱维胜说,闻言,他哭笑不得。课堂上,学生互相递东西、喝水、吃东西、做小动作……整个课堂乱糟糟。而且孩子们的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他们不能用汉语顺畅交流和流利朗读;学习习惯也很差,上课不知道记笔记,不会整理学习资料,甚至不知道课后要完成作业。这一切的一切无疑给激情似火的钱维胜泼了一盆冷水。当梦想跌进现实的深渊时,钱维胜不停地对自己说:“冷静下来,静能生慧,勤能补拙,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钱维胜深深意识到,作为一名援藏教师只有教育梦想和激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合乎时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智慧,这样才能帮助藏族孩子像格桑花一样美丽绽放。于是,他一有时间就到当地老师的课堂上听课,了解藏区学生的整体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不辞劳苦地听完了藏族老师50多节课后,钱维胜从中总结经验,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浅一点、课堂容量少一点、授课材料实一点、课堂互动多一点、课堂氛围活一点、练习定位准一点、师生距离近一点……

  思,方能远行;行,方能到达。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生慢慢步入正轨,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在学校综合检测和拉萨市中考中遥遥领先,2017年中考均分比接班时上升了近40分。当地老师很是敬佩,纷纷走进他的课堂听课“取经”。为了带动学校师生共同进步,钱维胜利用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整理汇编了多套校本教材在全校推广,让更多的老师、孩子从中受益。

  爱,是教育的基石。在生活中,钱维胜总是把班上每一位学生当作朋友,经常与他们聊天谈心,为他们排忧解难。来自边远藏区的旦增尖才、罗布措姆等同学,一学期只能回去一次,家庭也比较贫困,周末时,钱维胜常帮他们辅导功课,还请他们到教师食堂就餐,时常补贴他们一些生活费;学生感冒或是嗓子发炎时,钱维胜就骑车到街上买常用药品免费给孩子使用;每当孩子们有些小进步时,他还会买些钢笔之类的学习用品鼓励他们。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钱维胜的真心付出赢得了家长、学生的一致尊敬,学生们都亲切称呼其“阿爸”。2016年感恩节的下午,钱维胜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忽然发现黑板上写满了祝福感恩的话语:阿爸!感谢您对我们的不离不弃……阿爸!我愧对您的教导,平时我虽然很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上不去……阿爸!您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太累了……待钱维胜转身细读这些稚嫩淳朴的文字时,孩子们一起唱起了《感恩的心》,并献上洁白的哈达……那一刻,他激动得泪眼蒙眬。

  家长们对钱维胜很感激,他们会拎上自家酿制的酥油茶来学校,倒满热乎乎的一杯双手敬上,再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这种简单质朴的方式是藏族人民最真挚最浓厚的情爱。

  难舍,心中的那份牵挂

  “《凤城别》:凤城别,天涯远,一路无言,醉看江淮几时回,月下绕庭院,心碎龙王潭。梧桐雨,黄花灿,圣城杏坛,两地辗转烛情缘,桃李竞芬芳,雪域歌韶华。”

  ——钱维胜日记

  江苏省第一批教育援藏周期为一年。2015年5月,首批援藏任务即将结束时,钱维胜面临第二次抉择:回到江苏或留在西藏。那时,他的内心纠结不已:面对学生的依恋、家长的信赖、领导的重视,只有留下才能不辜负那份真情的期盼;可千里之遥的家里也在翘首以盼:父母需要照料,儿子面临高考,妻子还在等着他回去……

  这时,他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函,这封信是孩子和家长联名写给他的,“老师,您像圣洁的太阳一样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有您在我们就觉得孩子有了未来,我们家长恳请您能留下……”信的最下面是孩子和家长的签名,密密麻麻。钱维胜看完满脸热泪。他静下心来细细回顾这一年援藏的日子,发现自己有太多不舍。经过一番思考,他最终说服家人,选择留下来,继续圆自己和孩子们一个七彩的梦。于是,他又申请加入了江苏省第二批援藏团队,继续援藏两年。

  恶劣的自然环境、强烈的高原反应、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钱维胜的援藏之路充满艰辛和坎坷。但是每当困难来临之时,钱维胜总会想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以此来激励自己。

  为准确理解把握教育援藏工作精髓,钱维胜一有时间就认真学习了解中央关于西藏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政策措施,“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提出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钱维胜对这20字的方针早已熟稔于心,他对其中的“富民兴藏”有着自己的理解,“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必须加快补上教育这个‘短板’,为西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富民兴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由此,他更加坚定了奉献西藏教育事业的决心。

  2015年8月,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更是给钱维胜带来极大的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优良传统,不断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总书记的话像一股和暖的春风,吹进了钱维胜的心田,成为他“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

  一天、一个月、一年、两年……就这样,他在雪域高原的三尺讲台上默默坚守着。四年来,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容颜衰老了不少,脸上的黑斑、双鬓的白发多了,记忆力也愈发衰退,免疫力更是越来越差,常常是药不离身,有时必须双剂量地服药。他也知道这对身体伤害很大,但为了缩短被病痛折磨的时间,为了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他别无选择。

  援藏四年,他没有迟到过一次,更没有请过一次假,这在雪域高原是很难得的。2016年5月,他被藏区的野狗咬后引起了严重湿疹,痒得整宿睡不下,即使这样,他都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

  转眼间到了2017年5月,第二轮援藏任务又将结束,这次钱维胜没有丝毫犹豫,选择留在西藏再支教一轮,继续他的追梦之旅。有朋友表示不解,“你都援藏两轮了,受了那么多苦,该有的荣誉也都有了,你图啥呢?”钱维胜坚定地说:“我当初选择援藏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圆自己一个梦。多年的援藏生活,让我深切感受到,在祖国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西藏地区的家长和孩子们对知识的那份渴望。而且,我对校本教程的开发和相关援藏课题的研究还没有完成,就这样离开,我心有不甘!”钱维胜决心通过自己的长期努力,为西藏教育留下一点有意义的东西。

  奉献,坚守在援藏最前线

  “我们要将‘输血式’教育援藏发展成‘造血式’教育援藏,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扎根祖国边陲、开花结果。”

  ——钱维胜日记

  钱维胜援藏期间负责初三两个藏文班的语文教学,同时还兼任初中部语文教研组长,每天的教育教学任务排得满满当当。他一天要上5、6节课,双休日、节假日也几乎不休息。有时上课太累感到心脏不舒服,就吃下两颗速效救心丸,继续上课。雪域高原,山高水美,可援藏这么多年,他一次未曾离开过拉萨城。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也对西藏的教育工作作出了指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做好支教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我要把江苏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带到西藏,为西藏的基础教育作出贡献。”钱维胜说。

  钱维胜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他始终走在最前面,为江苏“教育援藏”品牌增光添彩。在2015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拉萨站的分赛活动中,钱维胜辅导的5位学生成功冲出了初赛、复赛、决赛,并在西藏自治区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西藏自治区团体一等奖,学生分别荣获西藏自治区一等奖和拉萨市一、二等奖;2016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拉萨站的决赛中,他辅导的学生包揽了赛区的前三名,另有两名同学也取得了第五名、第七名的好成绩,并以绝对优势赢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此外,他辅导的学生曾先后多次在国家和省市级作文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帮助当地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变“输血式”教育援藏为“造血式”教育援藏,他先后多次面向地市级开设示范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多次参加送教下乡活动,多次在省市级培训活动中辅导帮扶青年教师……“钱老师很能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去思考。这样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信任学生能让学习更有自主性。”拉萨第三高级中学教师胥玉蓉听课后说道。

  在校园青蓝结对工程中,钱维胜先后帮助了白玛伟色、代梦、郭辉、王媛媛、小次央、德庆桑姆等青年教师。郭辉、代梦等老师曾多次荣获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优秀辅导老师奖,郭辉在拉萨市首届微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王媛媛在西藏自治区中学语文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德庆桑姆在拉萨市中学语文教学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品质源于不断的追求”,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钱维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收获很多,他主持研究的课题《学案导学模式在援藏区——拉萨有效实施的策略探究》被确定为泰州市重点教学研究课题,他先后荣获西藏自治区优秀教育援藏工作者、拉萨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拉萨市优秀援藏教师、泰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泰州市“十行百星”--教育之星、泰州市最美教师、泰州市十佳交流教师、泰州市援教工作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西藏卫视、《拉萨教育》微信公众号、泰州日报、泰州电视台等媒体广泛报道。

  支持,援藏路上他不孤单

  “烟雨十三洲,一去三千里;萋萋满别情,泣泣挥江淮”。——钱维胜日记

  一人援藏,全家援藏。每一个援藏工作者的背后,都有伟大的父母和妻儿。

  援藏的日子里,钱维胜白天总是在忙碌中度过,一到夜晚,浓浓的思乡情绪就涌上心头,令他辗转反侧、难以成眠。钱维胜是家中长子,最放心不下的是他的父母。父母亲年岁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他的母亲在年轻时就患有肠粘连和慢性肠胃炎,一旦发作就疼得床上打滚满头大汗。每当想起,钱维胜就不禁泪流满面,深感愧对母亲。

  2016年8月6日中午,钱维胜的母亲因病住院,急需开刀。可第二天早晨就是他们集体出发进藏的时间。母亲坚持说是小毛病,坚决不同意开刀,因为她不想耽误儿子的进藏日程,不想让儿子一心挂两头。最终,在医生和家人的一再劝说下,母亲才于当天下午进入了手术室。那一夜,钱维胜斜靠在病床,愁肠百转,彻夜未眠。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儿啊,你去吧,妈没事的,工作要紧!”第二天早晨,钱维胜在母亲的劝慰、催促下,背起行囊奔向远方。

  钱维胜的父亲钱正宝今年69岁,精于琴棋、乐于写诗,还曾荣获高港区“百姓名嘴”比赛第一名。说起儿子去西藏支教这件事,老人家满脸自豪,他说,“家里困难肯定是有的,但我们自己能克服。他是共产党员,党培养了他,就要听党的话,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在父亲眼里,钱维胜非常孝顺懂事。去拉萨这几年,每个礼拜都会打电话回家,关心父母的身体状况。钱维胜自小体弱多病,让老两口牵挂不已。“尤其是我老伴儿,为了这事,不晓得哭了多少回。才去西藏那一年,维胜高原反应严重常被送去住院,儿媳妇又不敢告诉我们,后来我们知道了,很心疼!”

  钱维胜去西藏支教后,家里的担子都是妻子吴红琴一人担着。儿子在省泰中上学,吴红琴白天在大泗镇上打工,晚上还要赶去二十公里外学校附近的出租房,照顾儿子。高中三年,一千多个日夜,丈夫不在身边,吴红琴不是没有过怨言,尤其是遇到雪雨天气,或是面临一人难以担当的困境时。有次下暴雨,天黑得厉害,她骑车从大泗赶到儿子那,一路艰难骑行,喃喃自语:“如果维胜在家多好啊……”。但她从未跟钱维胜提过自己的艰辛,因为她知道,丈夫在西藏更不容易,高原反应强烈,几乎去一次就要消瘦十多斤。

  自从儿子考上大学后,吴红琴便辞去工作,跟着丈夫去了西藏,全身心照顾其饮食起居。有了亲人的陪伴,钱维胜的身体状况才慢慢好转,可以集中更多精力钻研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成绩。夫妻俩还时常请学生到食堂吃饭,讲讲泰州的风土人情。

  “维胜工作确实辛苦,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八点,回到家时疲惫不堪,有时我给他打好了洗脚水,他斜靠在沙发上吸着氧就睡着了。”吴红琴对丈夫很体谅。

  今年农历正月初十,距拉萨江苏实验学校开学还有一个星期,吴红琴就已经收拾好行囊,跟随丈夫再次踏上征程。“那里的孩子们需要他,如果今后他还要留在那边,我也支持!”吴红琴眼神坚定。

  “水因为有了五谷的浸润,才拥有酒的芳醇;山因为有了草木的装点,才拥有如屏的苍翠;教师因为有了忘我的精神,才会拥有桃李的芬芳;一个共产党员因为有了无私忘我的精神,才会拥有厚实饱满的人生。”钱维胜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面对未来,他充满乐观:“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来源:江苏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