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峻甫
痴心工作 短暂生命定格在37岁
敬业奉献
甘肃省
2018年5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朱峻甫,男,37岁,生于1981年2月,中共党员,省委党校研究生文化程度,甘肃兰州人,系兰州市西固区河口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兼任河口镇咸水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2月1日当晚值班时,朱峻甫同志由于长期加班工作劳累导致心脏病突发,经医院抢救无效,他短暂的生命仓促地定格在了37岁。

  “群众关心的,就是我们要解决的”

  2016年5月,朱峻甫从西固区发改局调任河口镇副镇长。刚一上任,就遇到了这样的难事——征地拆迁。曾经长期在西固区发改局重大项目办工作的朱峻甫知道征地拆迁的难度,但他更明白农民对土地的挚爱。正因为深深地理解这一点,所以每一个拆迁环节他都更谨慎、更耐心、更细致,在项目建设、发展经济和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寻找结合点。朱峻甫在工作笔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百姓,了解民意,要时时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为他们今后的生活着想。”白天,很多村民都去上班、打工,家里没人,他就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出东家奔西家,一次又一次上门摸底,一次又一次挨骂受气,一次又一次解释沟通,反复讲政策、做工作,有的人家他都跑了不下十次,直到把拆迁村民的情况弄清楚、把工作做通。就这样朱峻甫同志日复一日的工作,和镇上的干部们肩并肩,完成了河口古镇10余项建设工程的拆迁任务。

  “只要心里有群众,事情就能办公平”

  2017年3月,村级班子换届时,朱峻甫被推选为河口镇咸水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兼顾镇上和村上的工作,他白天是副镇长,村上的工作只能放在晚上去处理。

  咸水村由于北滨河路西延段的建设,遗留了很多集体土地和资金的相关问题,村民尤其对征地款的发放有意见,群体性事件频发、维稳压力极大。朱峻甫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把全村158户拆迁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大家的想法……征地款发放前,朱峻甫一遍又一遍地审核,生怕把谁漏了,生怕发得有一点点不公平,最后将征地款合法合情合理发放下去,村民没有一点异议。

  朱峻甫担任咸水村支部书记到现在还不满一年,但村民们丝毫感觉不到他是一个“新书记”,仿佛他已经在这个村子生活了许久。直到2018年2月生命结束前的当晚,朱峻甫还在办公室为咸水村的第二批征地款发放的事情操心着。如今,他最关注的咸水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已经开始得到解决,他带领大家确定的依托沿黄资源和河口古镇发展乡村旅游的蓝图正在展开。虽然,朱峻甫却再也看不到了,但乡亲们却实实在在看到了希望。

  工作上的“拼命三郞”,一年只休息了6天

  2016年5月,朱峻甫从西固区发改局被安排到河口镇担任副镇长,组织上找他谈话时,就明确告知河口镇建设项目多、工作任务重,他却表示,“组织把我放在哪里都是信任,让我做更多的事就是重用”。当时,已查出高血压、血脂高的他二话不说,带上药品、带着组织的嘱托就到河口镇报到了。

  把河口古镇打造成西北地区知名的旅游景点,这是西固区的长远建设目标,也是省列项目,更是朱峻甫分管项目建设工作以来最大的心愿。大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持,为了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和扶持,他真是跑断腿、磨破嘴,谁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他迈进上级单位的门槛。2017年,在得知市政府将有一笔特色小城镇建设前期专项经费要拨付到县区的消息后,朱峻甫非常兴奋,如果能争取到,这将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古镇很多项目前期费用紧张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但是在当时,争取这笔资金的难度相当大,不但其他县区申报的项目多,而且河口古镇有一项申报条件还未达到,按照规定,河口古镇项目将要被排除在外。要在短短的不到一周的时间内补齐申报材料基本没有可能,因为那差不多是平时一个多月的工作量!朱峻甫在这时主动请缨:“缺少的这项申报条件你就交给我吧,你给我四天时间,我保证准备好所有的申报材料!”四天的时间,朱峻甫不分白天黑夜,带着镇文化站的干部们连续加班包装项目、反复修改申报材料。四天的时间,他吃住在单位,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当朱峻甫在第五天把所有的申报材料完整地摆放在眼前,看着他那充满了血丝的双眼,镇长又是惊诧、又是感动、又是心疼。就在材料上报后不久,市建设局就顺利地为河口镇特色小城镇建设安排了2500万元的前期专项资金。

  这样的加班加点,朱峻甫却早已习以为常。每天,他都会很早赶到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而经常到晚上十一二点还坐在办公桌前。尤其在兼任了咸水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河口古镇项目建设和咸水村的大小事务上,一年多来休息的时间加起来总共只有6天。就是凭着这股干劲儿,朱峻甫成为了推动古镇建设的一把好手,也没有辜负组织上对他的重托。

  “要守规矩,做干干净净的人”

  其实,对于朱峻甫而言,优越的家庭环境、宽松的成长氛围,真的没有必要让他那么拼。可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文化的滋养,让他变成了这样一个肯负责、有担当、有一颗爱民之心的国家公职人员,也让他对自己有了更严格的自我约束。

  从西固区发改局到河口去工作时,母亲赵瑛就一再叮嘱儿子两件事:“一是要管好自己,不能犯错误,尤其是和那些工程、项目上的人打交道,要守规矩,做干干净净的人;二是要随和,不能端架子,尤其是和老百姓打交道,不要那种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朱峻甫,自始至终也是用这两条原则来要求自己的。

  而每次遇到丈夫为了工作忘记家人的时候,妻子姜瑞则是又心疼又生气。“我不想他当多大的官,有多风光,只是希望能像普通人一样,一家人在一起散散步,开开心心生活”。“在他心里,总是事业第一,家庭第二,平时都是很晚才能回家,回家后他总是说很累,一倒头就睡着了。” 2018年元旦之际,人们都在欢乐地迎接新年的到来,而朱峻甫却仍然忙碌在古镇建设现场。直到傍晚回家后,一家人才去看望93岁高龄的姥爷,很难得的在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当家人在一起说笑聊天的时候,朱峻甫却说太累了,倒在沙发上就睡着了。妈妈摇醒他,心疼地说:“儿子,去床上睡吧!”朱峻甫朦胧着眼睛对妈妈说:“妈,我太累了,不想动,就让我在这睡一会吧。”

  2016年国庆节,朱峻甫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开车带着妻子和女儿到成都散心。这是他仅有的一次三口之家出行,10月2日上午,正在带孩子在海洋公园游玩时,朱峻甫接到紧急电话,说河口古镇污水池项目在施工时2名人员意外受伤。朱峻甫没有多想,他扔下妻子、女儿和车子,立即订了机票赶回来处理事故,当妻子抱怨时,他歉意地解释说:“安全事故是人命关天的事,我必须要赶回去,这是我的工作。”

  对父母而言,他没能尽到一个儿子的孝道;对爱人而言,他没能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对孩子而言,他没能尽到一个父亲的义务。然而,他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书写了真心为民的滚烫情怀。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年轻的朱峻甫匆匆走了,可他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河口镇百姓的心中。信念如山,真情不改,在他年仅37岁的历程中,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他的名字,你我会记得,这片山水会记得。

  朱峻甫走了,但是,他用生命践行“钉钉子精神”的人生壮歌, 必将激励我们不负时代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懈奋斗,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同行。

来源:甘肃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