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生
草根剧团团长16年潜心编创儿童剧 带领剧团闯过难关走出新路
敬业奉献
江苏省
2018年4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史国生,男,1964年8月出生,金坛区锡剧团(华罗庚艺术团)团长,国家二级演员。

  1982年,史国生以全能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坛戏校。出于对锡剧事业的热爱,毕业后至今史国生一直在区锡剧团工作。他专业精湛,成为剧团文武兼备的当家小生。也是继崔龙海后的第三代猴王,一直担任剧团的主要角色,并在苏锡常享有一定声誉,深受观众喜爱,代表剧有:《蝴蝶杯》《何文秀》《孙悟空大破波月洞》等在省市获大奖。2002年,为使剧团走出困境,金坛市政府对剧团进行了文化体制改革,史国生挑起了改革后的剧团重担,成立了华罗庚艺术团并兼团长。十余年来,史国生带领剧团成员日夜奋战在第一线,跑上海、浙江、广东等大中城市,勇敢地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发展的新路,排演了8部原创儿童剧目,在全国各地巡演了8000多场,创造了全国县级剧团的“演出神话”。

  临危受命 作出果断抉择

  人生需要不断地抉择,但最关键的往往却只有一两个。2002年的史国生,他所作出的决断,至今仍令人惊叹。

  “当时我们这个剧团,应该说是天天演,天天亏。”史国生每每回忆起当年的剧团改制,内心都十分感慨。2002年,金坛锡剧团面临严峻的经营困难,于当年8月在全省第一个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这对剧团的每一位员工而言,都是一场巨大的人生考验。

  “当时北京一家公司已经以50万一年的高薪聘请了我。”史国生说,剧团改制后,在北京开公司的亲戚看中了他从商的潜质,邀他加盟。几番邀劝之下,史国生答应了,随后就去了北京。可到北京之后,史国生思前想后,却又无法放弃自己长年钟爱的舞台。

  “我从小就喜欢艺术,这是我最喜欢的职业。我们前辈把这个牌子挂到现在,曾经是那么辉煌,怎么能到我们这辈就倒掉呢?”史国生回忆道,经过一个星期的思想斗争,他不顾亲朋好友的一致反对,做出自己人生最大的决定,义无反顾地从北京返回了金坛。

  回坛之后,经过民主选举,史国生成了改制后剧团新的领军人。“改制以后成立了华罗庚艺术团,我当时心里真没有底。”史国生说,为了更快地走出困境,他们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开始从老龄观众向未成年观众发展,从农村市场向城市市场转变,从古装戏向现实题材改变,从锡剧向儿童剧改变。《少年华罗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出来的。

  矢志不移 闯出一条生路

  困难是人生的试金石,也是成功的必经路。人生的精彩不在于成功时的光芒四射,而在于面对巨大困难时的不屈、坚毅和勇敢。史国生凭借一股不屈服的精神以及对舞台艺术的痴迷与热爱,带着他的剧团逆势而上、风雨行舟,终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想要排出像样的作品,必须招聘专业儿童剧演员。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剧团,专业演员是不太愿意加盟的。在史国生的诚挚邀约下,才有几位戏剧专科的大学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剧团。史国生一方面放手让她们担当重要角色,一方面像慈父一样在工作和业务上耐心指导她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关爱照顾她们。刚来剧团的小演员由于带的被褥单薄,史国生便把自家被子带来给她们使用;小演员因病医院就诊挂水史国生都亲自陪护;演员因病休假在家,史国生不远千里赶去慰问,送上祝福与关心。小演员们真切感受史国生父亲般的温暖,她们不但全都留了下来,还成了剧团里的骨干演员,有的甚至走上了剧团的领导岗位。这一切都是史国生用真情付出得来的回报,现在孩子们都习惯的叫他为史团爸爸。经过小演员们的口口相传,现在剧团吸引了安徽、四川、哈尔滨、河南、湖南等地专业戏剧院校的几十名本科、大中专毕业生加入。

  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设备的简陋。“我们的排练厅不足60平方米,连国内专家看了都叹气摇头。”史国生说,他们的排练厅小得连演员都没法调度,导演到最后都急得直跺脚。为了把节目排好,他们不得不分两批人排,一个画面分成两个画面,然后到临演前再去租别人的剧院拼起来。

  排练厅虽然很简陋,但是史国生和演员们没有退缩。除了《寻找红头发》以外,他们先后推出的包括《留守小孩》在内的7部大戏,都是在那个不足60平方米的排练厅里排出来的,而且全都获得了成功。

  “当初我们外出演出的时候是被人轻视的。”史国生说,为了节约经费,他们外出演出根本就没想过要住旅馆,全部都住在后台,或打地铺,或直接睡在水泥地上。此外,每次演出他们都是自己带灶具,自己买菜做饭吃。没有桌椅,他们就站着风口里吃。

  对于史国生以及华罗庚艺术团的所有成员而言,他们这一路走过的经历远比成功来得刻骨铭心。

  苦尽甘来 “草根团”华丽蜕变

  在史国生的带领下,剧团克服了重重困难,《少年华罗庚》首演最终取得了成功。史国生与华罗庚艺术团开始在业内走红。之后,他们又连续推出了《飞吧!大雁》、《永远的雪梅》等多部剧作,都获得了成功。

  2010年推出的《留守小孩》让他们收获了持续不断的荣誉,先后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集体奖”、第七届全国儿童剧优秀剧目展优秀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等奖项。2013年,《留守小孩》更一举摘得第十二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从改制时的人心不定,到斩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史国生只用10年时间,作为一县级剧团,这一成绩让全国同行都为之侧目。

  《留守小孩》当时在中央电视台领奖时,全团演职人员都流下了酸甜苦辣的泪水。“这么多年,一个县级剧团,在困境和逆境中求发展求生存,实在是太难了!”每每回忆起当年获奖的情景,史国生总是感慨万千。

  “这么多年,我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女儿。在女儿成长的路上,我几乎是缺席的。”史国生说,剧团改制的时候,女儿才13岁,史国生常年在外演戏,而女儿却只能留守在家,相当于一名留守小孩。后来女儿上大学了,他也没有到学校里去看过女儿一次。“我对艺术的热爱是发自骨子里的。这么多年,我无悔我的选择。”在剧团里跌爬滚打36年的史国生坚定地说。

  今年,华罗庚艺术团迎来了建团以来的最大喜事,他们搬入了宽敞的新团部,圆了多年的梦想。虽然条件越来越好,但是他们的理想没有变。“我们剧团还将坚定不移地走现实题材儿童剧的发展之路。”史国生说,他和他的剧团仍在追求更大艺术梦想的路上。

  2017年9月,史国生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

来源:江苏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