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丽
乡村女医生为牧民看病30年 退休后依然坚守乡村诊所
敬业奉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7年1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事迹简述:她年轻时潜心治病,退休后依然坚守在医疗工作岗位上,患癌症后仍坚持治病救人。30多个春秋,她为哈萨克族牧民看病治病3万余人次,接生新生儿2200多名。她就是被沙湾县博尔通古乡牧民称为“生命健康守护者”的最美乡村医生王素丽。

  事迹描述:王素丽,女,汉族,1963年2月出生,沙湾县博尔通古乡肯阿根村卫生所医生。

  1963年,王素丽出生在沙湾县博尔通古乡三队,那里90%的居民是哈萨克族。由于三队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就医难一直困扰着当地牧民。王素丽5岁那年,母亲突然晕倒,幸遇一位军医路过王素丽家,由于治疗及时,母亲脱离了危险。从那以后,王素丽便下决心,长大后当一名乡村医生,为牧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1990年,王素丽和八师一四二团职工时磊结为夫妻。1994年,她通过了一四二团职工医院的招考,成为六营卫生所的一名医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王素丽报考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成人大专班。通过学习,她的医术得到明显提高,吸引了更多地方牧民来六营卫生所就医。2004年,为了兑现守护牧民身体健康的承诺,王素丽向卫生所领导递交了辞职信,保留连队职工身份,去博尔通古乡开办乡村诊所,为牧民看病。王素丽向博尔通古乡卫生所提出开办乡村诊所的申请,很快得到批准。并让她负责肯尔根村700多名牧民的卫生医疗、计划生育和健康教育工作。

  王素丽下功夫学会了哈萨克语,能够用哈萨克语同牧民顺畅交流,使她给牧民看起病来更加得心应手。

  博尔通古乡有9000多名牧民,他们大多居住在山区。去山区出诊,骑马是最快捷的方式。为了学会骑马,王素丽磨肿了腿,时常连路也走不成,还多次从马背上摔下来,最终,王素丽学会了骑马。

  2007年5月,白杨沟牧民古丽巴恨分娩时难产大出血。王素丽得知后,立即快马加鞭,仅用两个半小时就赶到了古丽巴恨家,使他们母子平安。20多年来,王素丽骑马巡诊,从死亡线上救活了上百个哈萨克族新生儿。

  2013年,王素丽成了一四二团三十二连的一名退休职工。退休后,丈夫和已在石河子市工作的儿子都恳求王素丽关掉乡村诊所,回到石河子市安度晚年。但王素丽觉得,20多年来,她同博尔通古乡的牧民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她舍不得这片土地,依然坚守在乡村诊所。

  2015年年初,王素丽突患乳腺癌,住进了石河子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在接受了乳房切除手术,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化疗、放疗后,王素丽感觉身体在一天天康复。患病期间,王素丽仍然惦记着博尔通古乡牧民的身体健康。

  2016年年初,王素丽和丈夫商量,打算回乡村诊所继续为山区牧民治病。丈夫时磊担心妻子大病未愈,没有同意王素丽的想法。可王素丽的态度十分坚决:“博尔通古乡的哈萨克族牧民需要我,我一定要回去。” 3月20日,王素丽刚回到博尔通古乡的乡村诊所,就让丈夫开车把她送到肯尔根村。因为,这一天全村72个小孩要服用预防小儿脊髓灰质炎的免疫糖丸。王素丽在丈夫的陪伴下,不少一户、不漏一孩地完成了72个孩子的服糖丸工作。大病初愈,王素丽的身体还很虚弱,出诊时她经常感到有些吃不消,但为了不耽误为牧民看病,只要接到电话,王素丽总是立即拿起药箱出诊。在她看来,为牧民们看病,解除他们的痛苦,是天大的事情。

  博尔通古乡的困难牧民多,因病致贫的牧民更多。碰到没钱看病的牧民,王素丽会免费为他们看病。据不完全统计,在开办乡村诊所的20多年里,王素丽少收或减免哈萨克族牧民诊疗费及医药费10万多元。

  三十多年间,她多次荣获142团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2016年10月份,荣获“师市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个人”,2017年2月份被第八师石河子市评为“师市第三届道德模范”。

  对于荣誉,她看的很平淡,因为哈萨克牧民需要她。王素丽说:“我会永远做一名乡村医生,这是我和他们的约定。”

来源:新疆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