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冬林
六旬检察官退休不褪色 清贫之中坚守正义
敬业奉献
湖南省
2017年8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蒋冬林,零陵区人民检察院一名普通检察官,敬业奉献好人。退休后仍被原单位返聘在民事行政检察科继续发光发热。

  他28年如一日,顽强地克服家庭中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行动书写对法律的忠诚,诠释了一名检察干警的高尚情怀,展示了人民检察官的崇高形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偶结检察缘,默默无闻铸检魂

  1988年,刚刚通过自考拿到法律大专文凭的拖拉机厂工人蒋冬林与二名同事在零陵大街上看到有一张招聘检察干部的招考通知,报考条件之一就是需要法律大专文凭,蒋冬林一时心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谁知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此,蒋冬林迈进了检察院的大门,一干就是二十八年。他从最先的控告申诉科干到驻所检察室,此后又先后在反贪局、反渎局工作,直至今天所在的民事行政检察科;他从书记员、助理检察员干到检察员,唯一称得上有些炫耀的就是从别人眼中的小检察官干到了两鬓渐白的老检察官,毕竟,老检察官相对于小检察官而言,也是一种尊称,一种肯定。

  尽可能忠孝爱三全,绝不耽误本职工作

  熟悉蒋冬林的人都知道,他的家庭可谓多灾多难:他的母亲因为脑梗塞,不仅生活上不能自理,经常出门后找不到家,还时不时地给蒋冬林“制造”一些小麻烦。像饭菜做好后,她又猛然浇上一瓢水,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而他的妻子,在冷水滩区一家即将倒闭的企业工作,因为各自要照顾自己的母亲,他们夫妻只好两地分居,以至于女儿周岁后就一直跟他生活。更不幸的是,女儿5岁多的时候,患上了世界上罕见的怪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这种病近30年来,在我国仅有14例,且无药可治。发病时,腿部时常剧烈疼痛,肌肉慢慢萎缩,只有在每年疼痛最剧烈的时候开刀割去坏死的肌肉,但不久以后仍疼痛亦然。而今,他女儿的左腿已比右腿少了6寸。在这种情况下,蒋冬林的日子的确是不好过。如果他不出差,每天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他常年累月一身制服,一双胶鞋,一辆自行车,早上先安顿好母亲,然后送女儿上学,接着赶回单位上班,下班后又急忙赶往学校接女儿,晚上为女儿炒盐敷膝按摩双腿。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面对困难,蒋冬林从没有怨天尤人,他不仅没在领导和同志们面前叫苦,也不愿意低头屈服,更没有懈怠耽误工作。有一次,女儿的病又犯了,疼得在床上滚,哭喊着:“爸爸,爸爸,我腿好痛。”正在承办一起经济大案的蒋冬林知道这个情况后,恰遇询问几个证人的关键时候。同事们都跑来劝说:“老蒋,回去吧,我们顶替你。” 蒋冬林却说:“这个案子是我经办的,已到了攻关阶段,你们接手不太清楚,工作是大事,耽误不得。”直到将证人一个个地问完话,做完笔录,他才疲惫地回到家。当看到女儿责备的泪光时,蒋冬林心里一阵酸痛。世界上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谁不爱护自己的家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哪怕苦点、累点,蒋冬林总想忠孝爱三全,但当必须有所舍弃的时候,他首先想到应该先尽到一名国家工作人员的责任。正如蒋冬林所说的那样,“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工作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他多次立功受奖,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他工作过的科、室、局也多次被省、市、区人民检察院评为先进集体。由于他表现突出,领导曾跟他说:“老蒋,你入个党吧”。他说:“我也想入党,但是,我学习了党章,要求很高,我怕做不到,入不入党也不影响我为党工作”。

  学习长能力,敬业见良心

  “作为新时期的检察干警,只有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才能提高办案能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检察干警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蒋冬林如是说。尽管他原本就是法律大专毕业,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算是业务骨干,但他从不放松学习,常常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晚上将老人、孩子安顿好后,然后挑灯读书。有些好心的同事关心地劝他:“老蒋,你一天这么劳累,四五十岁的人了,学习还有什么用?”蒋冬林严肃地说:“不学习、不创新,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万一搞错一个案件,既会伤了别人,也会伤了自己,还会影响法律的尊严。”有了决心和毅力,他参加自学考试,在院里,他第一个取得了自学考试法律本科文凭,还发表论文30余篇,累计20万字,其中多篇在省、市获奖。

  在取得学习成效的同时,蒋冬林的办案能力也进一步得以提高。蒋冬林因对法律的适用比较精通,就像一本“活字典”,干警们亲切地称他为“蒋博士”。他在审查有关审理卷和执行卷时,发现了执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涉嫌渎职犯罪。这一线索经检察长决定,迅速展开了初查。2008年,该院侦办了零陵区人民法院法官渎职犯罪系列案。他在与精通审判业务及审判技巧的犯罪嫌疑人的较量中,平静地从民事审判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入手,导致犯罪嫌疑人在回答问题中自相矛盾,打开了法官渎职犯罪的缺口。后获充分证据后,很快将案件移送审查起诉。

  一丝不苟办事,兢兢业业工作,蒋冬林要求自己有这样的敬业精神。早在1994年担任驻永州市看守所检察室主任时,他利用短短一个月时间与所里近十余名干警、200多名犯罪嫌疑人逐一沟通谈心。一次,听说看守所晚上只有一名干警值班,并且经常不关大门。当晚11点多钟,他冒着磅礴大雨,骑着自行车艰难地走过十余里路的田间泥泞小路.赶到看守所一看,果真通往监房的三道铁门全部大开,只见一名值班干警正在与犯罪嫌疑人谈话。蒋冬林当即将情况向本院领导及公安部门领导作了汇报,并对值班干警进行了严厉批评。望着一身泥水的蒋冬林,看守所的领导当即接受了他的检察建议,第二天进行了全面整顿。

  我需要钱,但不需要肮脏的钱

  蒋冬林的生活很清淡,很清苦。一个月的工资除了买油盐柴米,就是给老的小的买药,说不想钱那是假话。特别是他想将女儿送到北京的大医院住院治疗。但,当打听到北京治疗仅入院费就得5万元,治疗费还无法估计时,蒋冬林只能望而却步,含着眼泪对女儿说:“孩子,爸爸对不住你,爸爸无能啊!”。

  也许有人会说,作为一名检察官,能量很大,并不缺少“发财”的机会。的确,这样的机会蒋冬林也不止一次遇到过。1999年,蒋冬林在反贪局工作期间,主办了一起副处干部刘某涉嫌受贿的案件。刘某的家属托人找到蒋冬林说,刘是副处干部,搞不好,你吃不了兜着走,并放下一个装有8000元钱的信封说,给孩子治病吧。关键时刻,蒋冬林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国家工作人员。他说他永远记得刚进检察院时,他的父亲对他说的话:各行有各道,你既然入了这个行,就要遵守这个道,不能吃的不要吃,不能要的不要,不能拿的不要拿,吃了别人的嘴软,拿了别人的手短,要了别人的人矮。莫做让别人背后骂娘的事。蒋冬林当即将钱退还给刘某的家属,并不卑不亢、义正词严地说:“我如果害怕威胁就不会穿这身警服。是的,我需要钱,但我不需肮脏的钱。”最终刘某被依法查处,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平淡无华, 却有颗金子般的心

  老蒋家境贫困,老蒋爱人下岗后,一家三口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来生活,还要赡养父母,足以捉襟见肘,加之为女儿治病,欠下了一身债,他的家可谓是一贫如洗。但他从未在组织面前诉过一次苦,从未要求单位照顾一点。单位领导曾多次主动找到他,问他有啥困难,尽量向组织反映,他总是摇摇头说:“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国家发了工资给我,不能给国家增加负担。”老蒋那颗金子般的心总是装着国家,装着单位,装着别人,唯独没有想到他自己。因而,单位组织向四川灾区和重病干警捐款时,他总是在最前面献出自己一份爱心。大家都劝他说:“老蒋,你家实在太困难,就不用捐了吧。”负责募捐的领导不忍心收下他的捐款,诚恳地对他说:“老蒋,你的爱心,灾区人民心领了,这钱你拿回去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吧。”老蒋摇摇头说:“我家虽穷,但还有人更需要帮助。”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高尚的情操!98年以来,老蒋捐献救灾、扶贫等款物20000余元。

  履职谏言,发挥代表作用

  蒋冬林自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时时关注社会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共查处水污染源案22件,其中农村养殖水污染案12件,工业小型企业加工厂水污染案4件,城镇事业单位及社区水污染案6件。向相关行政机关发《检察建议书》22份,各相关部门均回复并整改。

  2013年开始,他在工作中了解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公、检、法基层办案力量严重不足,故对此进行了重点关注。经走访了解到:这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编制不足、一线办案人员年龄老化、不适应现代办案的技术需要以及优秀的年轻人才不愿留在经济欠发展地区的基层司法机关等诸多原因。蒋冬林于2016年1月大会期间向省人大提出了建议,省人大将该建议转省委政法委主办,省编办、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高院、省检察院会办,效果很好。

  2016年2月份,一红网知名网友向蒋冬林抱怨说,现在的环保工作人员不怎么作为,老百姓发现了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请他们去管一管,环保部门不管,说要有重大污染行为才能查处,这是环保部门不作为。蒋冬林同志高度重视,立即找有关环保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得到的反馈是环保执法部门无办案经费的结果。于是,蒋冬林继续找环保部门分管财务的领导了解情况,得知目前污染环境方式多样且隐蔽,污染源点多面广,环保工作自身还存在一些短板,造成环保监督工作力不从心,查处困难,特别是我省基层环保部门执法办案经费短缺,这是全省性的问题,因此,执法办案只好挤占其他方面的经费,工作上也只能重点查处非常严重且影响很坏的污染环境行为,对一般的污染环境违法行为,也就听之任之。蒋冬林又查阅了全省其他市、县环保部门的财政预算及决算,除少数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有专门的执法办案预算,大部分没有环境执法办案专门预算。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新的环境保护法已将保护环境上升到“国家的基本国策”高度,而实践中环保执法办案却无专项预算。为此,蒋冬林于2017年1月向省人大提出了将基层环保部门执法办案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的建议。

  蒋冬林同志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又是一个高尚的人。正是蒋冬林同志这样一些平凡而又高尚的检察官,却为检察事业做出了不平凡的功绩。

来源:湖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