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彬
“血防卫士”27年坚守一线 打造防治血吸虫病全国样板
敬业奉献
江苏省
2017年1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他扎根新民滩27年,用执着和信念书写着对血防事业的忠诚,用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坚持、坚守、坚韧、坚强。

  有一种选择叫坚守

  中等的个子,腼腆的笑容,初见高金彬,以为他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然而,说起他的血防工作,他立刻神采奕奕,侃侃而谈。1989年,21岁的高金彬从扬州卫校毕业,便跟着前辈们来到了新民滩血防工作第一线。历史上新民滩曾爆发过震惊全国的大面积血吸虫病急性感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绝不能让这段黑色历史重演!”成为高邮几代血防人的坚定誓言。

  真正的血防工作却是枯燥无味的。钉螺是血吸虫生长的中间宿主,只有杀灭了钉螺,血吸虫才能无处容身。血防队员们需要在茫茫7万多亩滩涂上,一尺见方一尺见方地搜寻钉螺,根据分布密度测算灭螺用药。即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查螺还是需要通过这样近乎原始的人工肉眼进行识别。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炭的,细看是血防站的。”这是新民滩的渔民们给血防人员编的顺口溜。查螺灭螺面广量大,季节性强。春夏之际,血吸虫病最易流行。别人往空调房里钻,高金彬往太阳里走。血防队员们在荒滩孤岛中穿行,在芦苇丛中寻觅,每天迎着晨光出门,披着晚霞收工。烈日下,风雨里,高金彬不记得自己被晒脱了多少层皮,流了多少汗水。27年,9000多天,他用脚在一步一步地丈量着新民滩。

  最难熬的是孤独。新民滩距离高邮市区10多公里。过去交通极为不便,往返一趟需要大半天的时间。为抢抓时间,他只能驻守在荒无人烟的基地,忍受着蚊虫和高温的煎熬,经受着孤独和寂寞的折磨。高邮湖汛期泄洪时,灭螺基地就成为与世隔绝的洲心孤岛,生活物资匮乏。有一次,基地厨房里的蔬菜只剩下一个马铃薯,他和同事分吃了两天。还有一次,他一个人驻守在高邮大西北的乔尖滩,一驻就是两个月。查灭螺工作结束回家后,他感到喝口自来水都是香甜的。

  危险也时常伴随。一个大雾天,高金彬和同事带队查螺时,在一人多高的芦苇丛里迷了路,愣是转了一个多小时才走了出来。还有一次,他和同事们乘船查螺返回途中,突然狂风大作,小船差点被风暴掀翻。

  这份苦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得下来。与高金彬同届毕业的46个同学,如今只有3个人还坚守在血防岗位。高金彬坚持下来了。同学、家人曾多次劝他换一个岗位,高金彬总是憨厚地一笑:“血防工作总得有人做。能够学有所用,干自己喜欢的事,我乐在其中。”他真的将工作当成乐趣。他亲切地称钉螺为“螺丝钉”,查螺时,他以比别人更快、更多地发现“螺丝钉”而感到快乐。因为快乐,所以他从未有过埋怨和懈怠。

  “工作永远充满激情,永远一丝不苟。”这是曾经的同事卢宏朝对高金彬的评价。哪怕前一天忙得再累、干得再晚,第二天他又能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查灭螺现场,而且,永远是走在第一个的那个人。

  有一种履职叫敬业

  他刻苦学习钻研,成为行业的专家里手,他用专注、专业、专一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谛,用汗水浇灌出案头的累累硕果。

  在高金彬的办公书橱里,摆放着85本大大小小的笔记本,堆摞起来有半人高,上面工工整整地记载着他每一天的工作内容,这些泛黄的笔记本见证着他25年来每天的兢兢业业。

  在领导、同事的眼里,高金彬就是一个工作狂,只要不在血防现场,他就呆在实验室沉下心来做科研。“他的工作好像永远也忙不完。”市疾控中心主任黄亚民是看着高金彬踏进血防大门到成长为科室负责人的人,在他的记忆里,高金彬总是科室里第一个来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当天计划的事情没做完,他绝不会拖到第二天,血防实验室的灯经常能亮到半夜。

  “大家都非常敬佩他。”同事们说,高金彬对工作要求严苛到近乎完美的地步。很多次,一些疑似血吸虫病人前来检查身体,按照现在的医学技术,完全可以通过抽血检查血清抗体,既方便又快捷。但高金彬坚持以血清抗体与传统粪便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力求精准无误。他亲自反复淘洗疑似病人的粪便,在实验室孵化制片观察,从未嫌过脏、怕过累。“我得对病人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高金彬总是这样说。

  对于不懂的知识,高金彬总是虚心向科研院校专家教授请教,自费购买专业书刊,千方百计搞懂弄通。为了尽快掌握血吸虫病免疫学抽血检测法,他从网上下载视频学习,在自己手指上先做试验。经过不断演练,他的抽血技能堪比临床专业护士。高金彬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为解决药物灭螺与群众种植、养殖之间的矛盾,他组织开展了塑料薄膜覆盖后氨水薰杀钉螺,灭螺新药对小麦、龙虾的的毒性实验等多项研究,不断探求创新灭螺技术,力求做到灭螺与群众利益两相融。

  他将自己多年的一线实践积累升华成一篇篇论文专著,先后参编完成《高邮市血吸虫病防治志》、《高邮市疟疾防治资料汇编》等系列资料汇编,填补了我市公共预防行业历史空白。他的《南水北调东线高邮段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等22篇研究论文在国内科技类核心期刊发表,4项研究课题被省卫生厅立项,两项研究成果经教育部科技查新站确认处于全国领先水平。20多年来,高金彬不断摸索探求、刻苦钻研,在自己钻研的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专家。他两次作为县级市唯一代表,参加卫生部血吸虫病控制标准的修订前期研讨,去年11月他被确定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是血防行业地、县级城市的第一人。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

  他用责任呵护着万千生命的健康,用担当承载着对家庭的遗憾,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赞歌。

  “有女莫嫁血防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去,破衣臭袜堆满床。”谈起丈夫高金彬,妻子柏忠香又怨又爱。结婚后的前十年里,高金彬每次驻扎在血防基地,少则个把月,多则小半年,没有电话,不能通信,“虽然知道他人在高邮境内,可感觉比出了国还要遥远。”那种牵挂、担忧至今仍让柏忠香记忆犹新。

  因为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高金彬对家庭几乎照顾不到,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了身为医院护士的柏忠香一个人身上。年过古稀的老父亲看不过,也只好过来帮忙。他们的儿子早在18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到私立幼儿园,每天孩子都是第一个被送去,天黑最后一个流着眼泪等着母亲来接。

  儿子高建楠印象最深刻的是,每逢节假日,别人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出去玩,而自己的爸爸总是闭门在家整理资料、写论文。唯一一次,高金彬利用半天时间,奢侈地带着妻儿们去“旅游”,玩的地方,就是新民滩血防基地。在那里,儿子见识了爸爸工作的艰辛,也理解了爸爸的“不称职”。

  对家庭,高金彬充满了太多的愧疚。他常对妻子说的一句话就是“对不起”。但只要一有疑似血吸虫病人报告,高金彬马上拔腿就往外跑。高邮已实现了40年无当地感染血吸虫病疫情的记录。但外来传染源输入的风险却时刻存在,高金彬从没有掉以轻心,他对所有涉及疫区的工程项目提前介入,积极主动做好血吸虫病预防检查,对每一例疑似病例做好反复观察检查,确保不漏诊、不误诊。

  新民滩上有一种不起眼的野生杨柳,虽经历数次泄洪,仍顽强地挺立在风雨中。高金彬,不正像这样的杨柳树吗?没有公众瞩目的辉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20多年如一日,坚守着他的血防事业,尽心守护着一方安宁,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守、敬业和奉献的精神!

来源:江苏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