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钟
村支书真抓实干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敬业奉献
黑龙江省
2016年12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肖金钟,男,1970年4月14日出生,1989年参加工作, 2003年11月起任春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作为领头羊,肖金钟始终坚持带领村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带领村民修路、砌围墙、栽花种草、收拾环境卫生,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他以提高村民生活品质为目标,立足于村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实现了全村水稻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打基础,聚合力,促进水稻产新发展

  以旱改水项目为依托发展经济,2015年肖金钟(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和田学奎(合作社理事长)合作发起了,安泽稻谷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旱改水工程。采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支部+理事+监事的管理模式,两年共计发展社员340人,土地入股3100亩。其中改水田1800亩,这个工程让农民们得了大实惠,单每亩纯收入就增加了500元,当年就实现了收入翻番的目标。

  在肖金眼里,村里一人富不叫富,能带动全村发展,自己才能算是好干部。基础农产品收入低,他就动起了要做加工的念头,他带领村里的骨干成员开创了“能人创企业”工程,带头筹集资金100多万元引进玉米深加工项目,日加工玉米15吨,实现本村玉米基地增收百万元目标,扩大村级“绿色无公害种植基地”面积1000余亩,实现新增经济收入15万元。趁着收入势头好,他又带头成立了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代耕收入实现10万余元。同时,他想尽办法通过管理、服务、房屋出租等方式,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确保了集体经济保值增值。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650元,同比增长10%;村集体积累69万元,同比增长14.8%。

  二、重民生,记宗旨,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新提高

  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以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为抓手,他带头落实党员干部包组联户、设岗定责等制度,不断健全服务村民体系,全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加快发展。一是树立服务理念,在他的坚持下,每年发放慰问金2000—3000元。针对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等生活困难人员,定期深入家中,积极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二是落实各项政策,采取村委补贴、群众自愿的原则,帮助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减轻村民看病负担,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就医。目前,全村参保农村医疗合作率达100%。他始终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做好低保申报工作,将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范畴,三年来累计发放低保资金89万元。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大力宣传国家政策,做好村民思想工作,累计参保人数达380人。三是积极争取项目。针对部分村民盖房资金不足的问题,他积极与民政、住建等部门沟通,成功争取危房改造项目,投入资金7万余元、完成改造9户。为确保群众用上放心水,实施自来水改造程,并在幸福屯打一眼155米的深井,有效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

  三、优环境,改村貌,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变化

  2015年,碾子山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东北亚最美旅游小镇”的发展战略,肖金钟看到了新的机遇也萌发了新的思路,2016年他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开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部署,他结合本村实际,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升级,力求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造旅游沿线风貌,以“两口一路”即东、南出城口,靶场线路为重点,投入200余万元,新建文化围墙1000延长米,军工宣传墙2010延长米,植两松230株,花灌木2万余株,新建村部厕所、修整村级道路7000延长米、搬迁柴草垛100余个,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市容管理向城中村延伸的目标。

  硬件建的好,还需好的软件来维护,为了保持村容村貌整洁,春光村每年至少投入5万元,对农村环境进行长效综合整治管理,极大的改善了人居环境。农村卫生门前三包、集中清运、党员包片等方法的实施,实现了春光村环境治理全覆盖,环境卫生无死角,环境整治的实效。

  广大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村民的参与。过去农民关心“有没有”“够不够”,现在则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渴望,鞭策肖金钟必须重视农民的利益诉求,带头做好村民与新乡村之间的“融入”文章。让美丽乡村建设更多体现在形神皆美的考虑和实现上,不仅农村环境要“洗脸”、农业产业要“洗牌”,农民素质更要“洗礼”、乡村文明程度的提高是每一位村民对更高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期盼。农民切身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所带来的实惠,也更愿意去做美丽乡村的践行者和建设成果的维护者。春光村的美,已经美进了每一位村民的心里。

来源:黑龙江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