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益建
骨科医生潜心钻研业务30余载 让上千驼背患者挺直腰杆
敬业奉献
四川省
2016.6
人物故事:

  梁益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从医三十年来,用孜孜不倦的“工匠精神”实现在极重度脊柱矫形领域禁区的不断突破,用自己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和刀尖上行走的精妙技艺书写了医务工作者忠于信仰、无私奉献的人生轨迹,为无数“低头”病患开启了他们的“抬头人生”。

  “刀尖舞者”的精妙技艺

  “医生没有挑选病人的权利,只有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义务。”

  为让自己在脊柱矫形领域走的更远,为更多的患者挽救生命,多年来梁益建一直勤学不辍,在考取重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两年后,又受邀去美国做访问学者,站到世界脊柱矫形界的学科最前沿。学成后,他怀揣着建立一个国家级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治研究中心的梦想婉拒了美国医院丰厚的薪酬,又毅然回到成都。多年来,他参与过的“驼背”手术有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了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梁毅建在无数个本可以拒绝的病例中创造出了一连串的“之最”,突破了国际上公认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的手术三大禁区:极重度脊柱畸形无法矫正、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髓畸形无法矫正、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极重度呼吸功能障碍无法矫正。他已经治疗过的病例已经囊括了极重度脊柱畸形的所有类型,年龄跨度从2岁到80岁,无论在中国还是海外,这些教科书般的经典案例都是难以复制的奇迹。同时,他还出版了两本脊柱畸形专著,分别是《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畸形截骨矫形手术技巧》和《脊柱畸形手术学》。发表在2015年2月国际脊柱顶级杂志《spine》的一个病例,以“无一问题提出”状态全文发表,一举打破该杂志在审稿时会针对每篇文章提约20个问题的惯例。

  “脊柱中心”的学科梦想

  “如果有一天我要倒下,就倒在医院里,那将是我最大的幸福。”

  为打造一个国家级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治研究中心,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梁益建的手机时刻保持畅通,不仅如此,他还要求自己的科室人员也保持手机的开启以便病人可以随时问诊求医。为了节约上下班时间和处理突发病患,他甚至把家搬到医院附近。他每天坚持7:30到岗,晚上七点过离开,像一根上紧了的发条——查房、问诊、手术、回访,回家还要研究案例,甚至周末也是各种讲座和交流,平均每周要施行5次手术,每周的工作时间接近100个小时。在2008年抗震期间,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于获得了全国“抗震英模”(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根据学科未来的发展,他把科室的研究方向重点放在了重度脊柱畸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微创治疗和非融合技术以及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策略研究。他依托医院麻醉科、呼吸、消化、心血管科等相关科室的整体优势,成立了一个近五十人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团队,确保完成一般医院不能完成的一些重危、高难、超高龄和疑难病例的诊疗,其技术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处于国内先进。

  他率领科室独立研发技术300余项,其中《头盆环在极重度脊柱畸形矫形中的应用》、《改良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骶骨双开门切除骶前病变手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治疗颈椎病》、《侧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固定技术》等技术项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改良脊柱截骨矫形技术、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等技术已经在全国推广应用,近三年,全科室在SCI上发表论文6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

  “医者仁心”的大爱情怀

  “作为医生,除了要有技术,更重要的是富有爱心,只有爱心能促使你去做一个更好的医生,这种情感是很温暖的。”

  最终找到梁益建的,大多是无路可走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病人。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除了经常向医院申请减免患者就治费用外,还常常为拿不出钱来的患者向朋友或者公益基金筹款进行治疗。

  2008年2月,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梁益建前往盐源县做医疗支援,在泸沽湖畔,他遇到一个体型极为奇特的人——这个坐在凳子上的人只要一起身,头就往下栽,脊柱严重畸形,上下半身几乎叠在一起,胸口都快贴到了大腿,走路时眼睛只看得到地面,非常痛苦的姿势,这就是伍才林。梁益建一眼就看出他得的是强直性脊柱炎。一支铅笔,一张白纸,一个医生40多分钟的专业绘图解说,梁益建的出现让伍才林已如死水的心绪重起微澜,“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我真的能再站起来!”于是,他们俩定下了一个约定,等医疗支援结束后梁益建把伍才林接到成都接受治疗。5月,伍才林如约被接到成都,术前检查显示,他的强直性脊柱炎病程已经停止,但多年患病让他的脊柱椎骨间的韧带拉长变形,且已骨化变硬。梁益建翻遍当时能查到的所有文献,“从患者照片看,没有比他更严重的病例。”手术准备期间,汶川地震突然发生,很多外地的外科专家来支援,看到伍才林的实际状况都觉得没法做,认为不是瘫就是死。伍才林面对各路专家的诊断,失落的心情象被碾碎的尘土,伴随着的是绝望的哭泣。梁益建轻轻坐到他身边,用手掌慢慢的摩擦着他的背部,轻声说:“我能治好你,相信我,我们在泸沽湖的时候不就说好了的么?”等忙过地震救援,6月5日,梁益建立刻带领医疗组给伍才立做了手术,整整13个小时的手术,医生们将伍才立的脊柱截成三段,把弯曲部分矫正,还取掉一节脊椎骨,避免其术后过度伸直,造成腹部脏器的血管、神经损伤。这个术前不足1.3米的矮个,十多年没躺着睡过觉的“驼背”平躺着被推出手术室,等到完全回复时竟然是个1.78米的大个子!手术彻底改变了伍才林的生活,“以前悲观得不想活下去,现在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为了铭记生命中的这个重大转折,伍才林改名“伍才立”,而这段故事,也通过央视的《驼背奇遇记》流传成了一段佳话。

  2011年,一名脊椎弯曲达153°的25岁小伙子刘仁富求助到了他的面前。刘仁富有个姐姐叫刘仁美,时年已满27岁,但仍未婚嫁,主要原因就是为了照顾“驼背”弟弟。从1998年开始,只有15岁的刘仁美便去木里县城打工挣钱,所挣的每一笔钱都存起来,希望某一天能帮助弟弟通过手术直立起来。在打工期间,有很多人给她介绍男友都被她拒绝,“弟弟没有站起来,我就不会嫁出去。”刘仁富姐弟的故事打动了他,使他四处“化缘”筹集手术款。梁益建拿着他照片去找支具器械厂家希望得到捐助;他将刘仁富的照片和故事贴在一个茶楼的墙上,希望人们伸出援助之手;他找到一家皮鞋厂的老板,希望他能为刘仁富捐款……一笔笔爱心款就这样筹集起来,当第一阶段捐款凑够的时候,梁益建就赶紧去接刘仁富,完成了第一次手术。一个多月后,刘任富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将第二腰椎取掉,并截去第四、五腰椎的椎板,从而将他的整个脊椎成功扳直,整场手术耗时8个小时。

  梁益建对于病人,可谓是殚精竭虑:他联系了一些大学志愿者来为住院的孩子补课,还自掏腰包请了声乐老师来教孩子们唱歌,以锻炼肺活量;对于一些极度贫困的患者,安排他们的亲属在医院做护工以保障他们的住院生活不受影响;病人住院期间,他请来计算机老师,想帮助这些身体不便的病患多学一种技能;等病人出了院,他又积极联系爱心人士帮他们解决工作问题……2014年和2015年,梁益建联系智善基金两次奔赴西藏义诊,以他的精湛技艺和良好口碑获得基金会近五百万的捐款,帮助了200余名患者。

  三十年间,从一个普通的医生到攀上脊柱矫形领域的最高峰,每一次进阶都见证着他无悔的付出与决择;从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脊髓畸形矫正,再到极重度脊柱畸形合并极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矫正,每一步跨越都见证了他带领科室奋进的艰辛与无畏。

来源:四川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