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学明
村干部20余年带村民谋发展 让落后村成美丽新农村
敬业奉献
江西
2016年1月
sbhr.jpg
人物故事:

  邹学明,男,1946年6月生,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寨下镇梅岭村白沙组村民小组长。 

  1990年,人过中年的邹学明被村民选为村民小组长。20多年来,邹学明爱岗敬业、牺牲自我、无私奉献、不遗余力地带领村民进行旧村改造、绿化荒山、兴办公益事业,并大力倡导文明乡风,使昔日贫穷落后的白沙组成为远近闻名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新农村。如今,乡亲们只要说起他,都会不由得竖起大拇指,发自肺腑地点赞一番:“他呀,没私心,肚量大,吃得亏,受得气,真一位大好人,象这样的好组长、好干部,真是世上难寻……” 

  吃亏受气他为集体舍名利 

  初秋季节,走进位于山林之中的白沙组,映入眼帘的是一道别样的风景:数排三层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排列整齐,漂亮大气;一条马路从村庄中间穿过,旁边是水泥石头砌的排水沟;村庄左前方是宽广的运动广场,里面有篮球架和健身器材等设施……好一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谈起自己带领全组人奋斗20多年,实现美好白沙梦的经历,现年69岁但仍然身体健朗、思维清晰、精明能干的邹学明拿出发黄的白沙村规划图,打开了话匣子。 

  白沙组位于梅岭村与台上村交界处的偏僻山林之中,全组现有56户246人。20多年前的白沙组,是个一穷二白的村庄。村民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是土砖草屋,全组找不到一幢窑砖屋。这些房子低矮、阴暗、潮湿,破败不堪。“本来,大家长期住在这种房子里已经习惯了,麻木了。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们组上有一个后生找了个对象,女方对其人品相貌都很满意。按照农村规矩,女孩及其家人亲戚要到男方家里看‘人家’(即到男方家查看家庭情况)。”邹学明叹了一口气,“谁知道,看了以后,女方家死活不同意,当时女方是这么说的:‘全屋场都是泥墙板子屋,不晓得哪天刮阵大风,把屋吹倒了,人压在里面,还不晓得是怎样死的。’最终,这桩婚姻没成。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白沙的面貌必须改变,白沙人一定要富裕起来!”邹学明的语气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 

  但怎么改变村庄落后的面貌呢?说到旧村改造,村民都会赞成。可是旧村怎么改?新村怎么建?以后怎么发展?作为一组之长,心里要有底,要有计划。想到就干,有着初中文化的邹学明当即设计出一张白沙村规划图。“这可是一个老古董了!”说着,邹学明摊开了手中的“白沙村规划图”,皱纹里藏不住笑意。这幅规划图承载了他20多年的心血。“你们看,按照计划,我们对白沙的改造分两期进行。1991年至1993年为第一期,建设两排新房;1994年至1996年为第二期,建设两排新房。”由于村民经济困难,家庭状况各异,要把蓝图变成事实,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精力、时间、金钱,更需要全组村民的同心协力。 

  为此,邹学明召集全组村民开会,公布了规划图,描绘了自己改造白沙的宏伟蓝图。眼看村里的后生讨不到老婆,村民们也很着急,一致同意改造全村的面貌,并民主议定了旧屋拆迁、面积补偿、过渡安置、新房建设等具体规定和相关事项,由各户的户主签字画押后照章执行。 

  1991年,白沙组开始实施第一期旧村改造工程,组上一些住房改造意愿强烈、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民先行加入其中。经济状况困难的村民则纳入第二期改造工程。拆迁户的补偿标准全组统一,其过渡安置住所,自己能安排的自行安排,自己安排不了的由组里统一安置在祠堂、众厅里;村民改造房宅基地的分配,由组里按人口分配面积,并公开抓阄决定。此外,第一期旧屋全部拆除的,优先安排建新房。对于经济拮据、没钱请人做事的建房户,邹学明就发动村民义务帮忙,这一举措极大地减轻了贫困建房户的经济负担。 

  根据规划,全组将建5排新房,无论是从房子采光、视野、出行还是风水习俗,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房子建在村庄的第一排。但是,第一排的建房面积连原先旧屋位置在前面的村民也不能全部安置下来。怎么办?邹学明的旧屋就在村庄前面,为了推动旧村改造工作,他说服5个儿子,主动让出自家的宅基地安置其他村民,而将自己和儿子们的新房地址安排在第三、第四排。 

  “别人的老屋不在第一排都要想方设法争到第一排去,邹学明的老屋本来就在第一排,还主动让给别人,真是度量大,吃得亏,要是我,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村民邹木根感叹地说。 

  “大概是1992年吧,我们组上的孤寡老人曾贵生,脾气比较古怪。旧村改造要拆他的房屋时,他生死不同意。一户不同意,就会影响整个改造工作。为此,邹学明苦口婆心地做工作,要他腾出老屋搬到新房子里去,可他躺在床上死活不下床。邹学明急了,不顾自己的脸面和自尊,扑通一声跪在曾贵生面前,请求曾贵生老人搬走。当时,曾贵生看到这架势,十分震惊和感动,忙翻身起床扶起邹学明,答应马上搬迁。为了集体的事,邹学明竟能如此委屈自己,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呀!”村民邹春生对此事记忆犹新。 

  持续发展他为圆梦造“银行” 

  经过全组村民6年的努力,白沙组率先在全镇完成了旧村改造。一个新农村,光有新房子还不够,得有科学的、合理的、完备的配套设施。 

  为使村庄更卫生、更洁净、更舒适,旧村改造完成后,邹学明又带领村民拉开了改水改厕、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文体设施、健身场所等工程建设的帷幕。这些年来,村里投资2万多元改造了电力设施、投资3万元安装了26盏路灯和3盏广场灯、投资78.5万元新建了面积达780平方米的白沙文化活动中心、投资6万元挖了水井买了抽水机建了水塔、投资11万元新建了面积达2600平方米的村民运动广场、投资4万元修整了6公里的机耕道…… 

  办公益事业,化了上百万元的资金,钱从哪里来?“除了上头拨了点钱外,其余的都来自组上的公山。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邹学明自豪地说。 

  正是邹学明的远见卓识,英明决策,白沙组才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兴办公益事业。邹学明上任白沙组组长后,看到分到村民家的山林没人抚育和管理,成为杂草荆棘丛生的荒山。为了变废为宝,1990年,邹学明组织召开全组村民大会进行讨论、表决,大家一致同意将全组1100余亩山林收为“公山”,实行统一植树造林、统一经营管理。如今,这1100余亩“公山”,经过20多年的科学管理,当初栽下的树苗都长成了参天大树,成了白沙组兴办公益事业的“绿色银行”!民主决策他为白沙树新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尽管我们白沙组村民纯朴、勤劳、实干,但当涉及个人利益时,也难免会有杂音。我们就用‘村规民约’来管理、约束。我们组规定,组干部三年一届,民主选举产生,每届组干部在当选后,都要提出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至少完成一项公益事业建设。在决定某个公益项目时,我们组干部只有建议权,没有拍板权。先由组干部提出建议,召开村民大会,由村民投票决定,再由组干部组织实施。”邹学明如是说。 

  大到修建白沙文化活动中心、村民运动广场,小到决定聘请村庄保洁员、垃圾清运员,都要经过村民民主讨论确定。 

  “民风兴组、和谐白沙”给白沙组带来了新变化、新风尚,催生了“勤劳、守法、团结、奋进”的白沙新精神。村民都自我约束,积极进取,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 

  如今,全组有70%的人家从事种养、贩运、开店等产业,100%的人家住上了新房,90%以上的人家有存款。随着财富的增加,村民的素质也在显著提高,组上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村民彭禾秀捡到别人1300多块钱,主动寻找并归还给失主邹发牙。 

  同时,组上互帮互助蔚然成风。特困户孙胜根是智障人,他父亲去世后,没钱安葬,邹学明组织村民出钱出力帮他料理父亲的后事。看到孙胜根没有经济来源,村民邹晓林带着他到外面打工赚钱,照顾他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帮他把打工的钱寄回家中,由组干部建立专账为他托管。 

  更让人羡慕敬佩、叹为观止的是,邹学明5个儿子(其中三个是继子)成家立业后,并没有和邹学明分家,而是一家25口人生活在一起,过着和睦相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生活。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江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