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会
山村教师创办乡村小学 34载爱心点亮山村桃李
敬业奉献
贵州
2015年9月
1.jpg
人物故事:

  王朝会与他创办的化那小学已经相伴34年。30多年来,校舍规模的逐渐扩大,生源数量的不断增多,都与他呕心沥血的付出息息相关,都饱含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私奉献。

  化那小学位于黔西县花溪乡沙坝村化那组,散居着40余户不同民族的群众,与该乡的兴民社区(原花溪村)箐边组、班毛林组和钟山村下高坡等村民组比邻相交。30年前,由于贫穷落后受“读书无用”观念的影响及当时就近读书要步行2个多小时的山路等自然因素,在化那小学周边基本上没人送孩子去读书。但王朝会却是例外,因为父亲原是私塾教师,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王朝会便成了该地当时唯一的高中生。

  1978年高中毕业回家的王朝会,被家乡的落后与贫穷深深的刺痛了心,看着缺乏知识的同龄人和嬉戏的孩子们,看着赶集买点东西都要请人算账的乡亲们,他暗下决心,立志一定要在老家办学,让孩子们就近入学,让更多的人学到知识。1981年7月的一个早晨,他迈出了办学史的第一步,没有教室就腾出自家堂屋,没有课桌就用石凳垫上木板,没有黑板就用门板代替,没有操场就铲平自家菜地......他说:当时在他心里,只要是自己拿出来的这些能建成学校就心满意足了。在几个月的努力下,简易搭建的化那小学诞生了。从此,山脊上响起了朗朗书声,据他介绍仅第一批就招收了36名学生。为了让更多的乡亲们能识字,能学到简单的农村适用技术知识,王朝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办起了扫盲班,白天给孩子上课、晚上给群众上课就成了他每天的工作。一年后,也就是1982年7月左右,孩子们升级了,扫盲班的青壮年脱盲后又要进入了业余小学班。然而,老师就是他一个人。

  执着办校,但面临学生增多,教师怎么办?校舍怎么办?,这成了他的心病。

  化那小学的建成,方便了与周边邻村交界自然村组的学生就近入学。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年学生就增至104人,这远远超出了他当初按班级逐年递增的计划。学生的增加就面临着教室不够、教师不够的实际困难,怎么办?只有扩大规模。

  王朝会细算扩建需求,卖掉用以过年的年猪,请工程、筑土墙、添校舍。并动员妻子李家珍、二妹王朝碧参与协助教学,随后他的二弟王朝举、李永秀夫妇与三弟王朝进也参与到他的教学团队中。教学力量的充实,使更多的学生慕名而来,这个山村小学学生人数一度增加,高峰时期达到200多人。王朝会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他对教育事业的敬爱之情。

  王朝会办学的事迹很快得到地方教育部门的重视,当时的区教育局(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积极将此事上报,县教育局、县民委共同决定,拨款10000元修建及充实化那小学的设备设施。1989年拿到拨款的王朝会,为了节约土地使用调节资金,又无偿拿出自家的自留地,规划并新建校舍,增建不在拨款规划外的厕所等部分附属设施。由于没有预计拨款资金只用于物资采购,工程所产生的运输及修建等后续工作只能靠他自己。于是他带领他的家庭集团军放弃了星期天,运用午休和放学的时间,背瓦运砖、背沙石运水泥,身体力行谱写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1991年春天,建筑面积180个平方的新教学楼建成使用。他回忆说: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只要学生有学上,再苦再累也情愿,出钱出物心也乐。

  新教学楼建成使用历时22年后,也就是2013年,经申报审批国家拨款为化那小学重建四间教室和改扩建了厕所,增建食堂,对此他又一次献出了自家的土地,没有要一分补偿,他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爱与敬。

  王朝会为了让孩子们也能享受免费午餐,他与妻子李家珍商议,决定用夫妻两微薄的工资搭起棚子作为厨房,掏钱为131名师生提供了以面条为主的午餐。直至同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乌蒙山区的黔西县成为先期试点,免费午餐试行开始。他常说:“学生就是我的子女,关心他们是我们的责任”。

  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随着外出务工热潮的冲击,更多的年轻人放弃广种薄收的土地外出务工,这样的家庭在学校周边随处可见,大量留守儿童的滋生与贫困生的形成就占了学生的大部分比例,对此王朝会又一次沉思,留守儿童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为了让留守儿童有家可住,他出资26000余元建房为留守儿童建宿舍,让孩子们住下来,他与妻子则成了孩子们饮食起居的管理员与监护人。据了解,目前王朝利用自家的房屋为34名留守儿童免费提供住宿(2015年6月1日,12名学生搬进新落成的爱心教学楼入住)。在这个留守儿童群体里多为该乡周边村组,也有来自外县他乡的。留守儿童家长汪勇说:送孩子给王校长,放心。在留守儿童眼里,化那小学就是家。

  为了留住前来教学的老师,他凑足22600元买车方便远处的教师回家,在生活上总是招呼大家老师在家共同就餐。

  付出就有收获,他的奉献精神与敬业精神也得到政府的肯定,在他先后获得各级各类表彰中,当数1986年被评为贵州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1年入选贵州省优秀教师名典,同年入选中国世纪英才荟萃。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贵州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