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开宽
乡村教师多次放弃调离机会 27年坚守孤岛教学点
敬业奉献
安徽
2015年8月
1.jpg
人物故事:

  汪开宽,男,1970年9月生,含山县运漕镇杨谢小学河北教学点教师。为了乡亲们的期盼,汪开宽师范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孤岛教学点,而这一干就是27年。虽然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汪开宽却从未缺过孩子们一堂课,他还多次放弃调离的机会。这些年来,他教过的学生中共有17人考上大学,其中4人读了研究生。

  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西南端的运漕镇河北自然村,离运漕集镇约12公里,这是一个面积只有1.1平方公里的水上孤岛,裕溪河环绕四周。从镇上乘车20分钟到新河港,上船、摆渡,再走上10多分钟,会看到一座占地约150平方米,有3间教室的砖木平房。四周是简陋的护栏,前面一个6米高的旗杆,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是汪开宽和他现在10个学生待的地方——杨谢小学河北教学点,他在这里已经工作27年。

  1988年,18岁的汪开宽从含山师范学校毕业,当时的河北村党支部贾书记对他说:“家乡学校很缺教师,你回家乡来教书吧。你若不回来的话,学校就倒了。”“好,那我回来。”从小在河北村出生长大的汪开宽不能眼看着学校关门,孩子没地方上课。这一回来就是27年。

  当时,学校设施差到没法想象,90多平方米的砖木瓦房,中间用芦席隔成几间教室,没有水、没有电、没有黑板、没有像样的桌子和板凳,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大门也没有。这一切难不倒充满激情的汪开宽,没有自来水,他每天从家里烧好开水带来;没有电,阴雨天时,他就自费买上蜡烛放在学生课桌上;没有桌子板凳,他便省吃俭用,从微薄的工资中省出钱来逐渐添置;没有乐器,他将歌词写在黑板上,带学生们唱歌。

  2008年,另一名代课教师退休,教学点只剩下汪开宽一位老师。教育部门准备撤掉河北教学点,可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却不愿意,他们舍不得亲爱的汪老师。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睛,汪开宽和学生家长联合向上面反映,如果撤掉教学点,孩子上学就要先渡河,然后再走上30分钟,才能到最近的杨谢小学上课,放学又要渡船回来,别的不说,单是渡船来回的安全就让家长不放心。最终教学点保留了下来,而汪开宽更是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他的学生上。

  在他的学生中,有的孩子只有5岁,只能读学前班,而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年岁已高,不能按时接送,汪开宽便经常送他们回家。有时雨天,年龄小的学生因路滑难走,他会留下他们在自己家中吃饭。有一年冬天,一位男同学上厕所时不慎掉进了粪坑里,浑身又脏又臭,脸上冻得通红,来到学校后,汪开宽赶紧将他带回家中,洗了一个热水澡,并找来了儿子的换洗衣服让他换上。村民们都说汪老师是一名好老师,把孩子送到他那里放心。

  27年来,汪开宽一直都是早上班晚下班。虽然有高血压和心脏病,每天吃药,但他坚持在岗,万不得已绝不请假。“我一请假,学生们也只能放假了,学生在,我就要在。”汪开宽说,“虽然我所在的学校偏僻,条件落后,学生数少,但是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教过的学生当中共有17人考上了大学,其中4人读了研究生。看到我教的学生长大成人,不管是从事什么职业,我都为他们感到骄傲。”

  汪开宽有多次机会可以远离这里,到条件好的小学,但他都选择留了下来。一次,朋友们甚至帮他协调好了工作调动相关事宜,只差他去中心学校盖章办交接手续了。但是他思考再三,还是放弃了调动的机会。因为他知道,他走了,也没有人会愿意来,孩子们还需要他。汪开宽说:“我就在家乡干下去,好好工作,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我就满足了”。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安徽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