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家盛
机械工人传承劳模家风 30余年勤学苦练终成工人典范
敬业奉献
云南
2015年6月
A0954bc9e-27ab-4872-acc6-1c34a12bf519.jpg
人物故事:

  耿家盛,男,1963年10月生,1982年参加工作,共产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为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拉丝成套设备制造分公司加工车间主任。30多年来,耿家盛同志在良好的家风(父亲耿鼎是全国劳模)熏陶下,坚定“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理念,勇于实践,勤学苦练,不畏艰辛,乐于奉献,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企业生产工作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改进多项刀具、模具及加工工艺,为确保公司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产品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3年以来,他在云南省及全国“车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车工第二名和第十四名。2004年后分别荣获市级、省级和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云南省首届“兴滇人才”荣誉称号;2010年获昆明市首届名匠称号;2012年获得国家人社部“耿家盛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称号(在云南省获此殊荣的仅有三家企业);2013年被省总工会授予“耿家盛技师工作站”;2014年被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云岭首席技师称号”。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虚心求教,一专多能

  1982年,耿家盛同志从昆明机床厂技校产品表面处理(油漆)专业毕业,分配在昆明铣床厂从事产品油漆工作两年。1984年11月调入原云南重机厂工具车间改行为车工,同时兼做油漆工。没有车工基础,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他感到有些茫然,然而他觉得他爱车工,他决定要拜师学艺,先后拜了当时的车工大王黄庭富等四位车工师傅,从基本的摇手柄开始学起,反复训练大拖板进、小拖板退和砂轮磨刀,双手经常磨起了血泡,衣服也经常被汗水浸湿,为了早点学到技术,他没叫一声苦,没喊一声累。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经过三个多月的勤学苦练,他就能独立开班工作了,并且很快成为了车间的生产骨干,技术一天比一天强。之后两年,他利用休息时间又学会了镗床、钻床等加工技能,成了一名技术全面的加工能手,每年完成了车间大量的“硬骨头”加工任务。由于工作表现突出,1986年—1989年多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及先进生产工作者;1990年参加“全国青工技术大赛云南省选拔赛”获得车工第二名,并取得高级技术理论合格证书。

  二、勇于担当,大胆改进多项生产工艺

  1993年公司首次承接了132塔式起重机生产任务,主要零件主弦杆长2500mm,要求四件一组长度一致,原加工工艺是在落地镗床上加工,效率低,费用高。他和同事分析研究后,制作了四件双“V”形铁,将主弦杆摞起来用T68镗床加工。同时通过改进刀具利用机床夹盘铣刀,将刀片主后角减小,再加强工件钢性,加大了吃刀深度和走刀量,使每班加工一组提高到加工三组,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每组的加工费用从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

  1998年耿家盛接受了某塑料厂一塑料挤出丝杆加工任务,其中丝杆长为3040 mm,外径130mm,底径为锥度,最小直径Φ85mm,最大直径Φ124mm。由于工件细长且外径小,加工刚性差,非常容易出废品。为了增加工件钢性,耿家盛制作了一个大型跟刀架,在加工底径的锥度时,由于没有靠模,他采用分段加工逐步切入,再用宽刃刀精车,最后用沙带磨削,使底径的表面粗糙度达1.6,赢得到公司干部、职工的称赞,到1999年7月他制作了摩擦压力机规格为150吨至1000吨等10余种丝杆和螺母,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7年拉丝机分公司开发制作橡胶设备,耿家盛在加工绉片机的辊轴时,长700mm,外径350mm的辊轴表面要加工成导程为1.8米、83个头的左、右旋向的网状菱形,加工难度大。他通过改进机床挂轮,达到所需导程,改装可调速电机,降低工件转速,自制高速铣头,将其固定在刀架上,利用小拖板的移动,消除了工件正转与反转所带来的综合间隙。改造后的设备以车代铣,提高了加工效率,为公司争取了系列类型的产品,成为分公司拉丝机除外的第二大支柱产品。

  三、勤奋学习,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与新工艺

  在多年的工作中,耿家盛除了积极完成车工工作任务外,还养成了勤奋学习与刻苦钻研的好习惯,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与新工艺。工作中他大胆应用各种可转位机夹车刀(正反90°、45°、75°外圆、端面车刀),使用新型刀片(643、610、726、758)及硬质合金变刃精车刀、可调试浮动镗孔刀,既降低了刀具材料的费用,提高了工件表面质量,又保障了产品交货期

  1995年来,耿家盛来到拉丝机分公司后,看到拉丝机成套产品外观质量很差,于是他向公司建议改用过氯乙烯类漆,采用喷涂工艺进行施工,这样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表面质量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过氯乙烯漆的基础上,还喷涂过垂纹漆、聚氨脂高级装饰漆、亚光漆,使拉丝机产品外观质量获得了极大改善,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2010年以来,由于分公司缺乏技术员,他通过自学掌握了AutoCAD机械制图电脑软件的运用,并设计完成了φ70×150—1:10两刃锥度铰刀;改进完成了LZ-3/750、Z63583-00等直线拉丝机六条生产线的工艺编制;改进完成LSG-1000立式工字轮收线机Z620E-00、Z620F-00及LFG-1000立式工字轮放线机等十余个产品零部件五百余份的工艺编制任务。改进完成了ZC3570柴油机橡胶绉片机、φ700×650高速橡胶锤磨机、某公司1800翻转机SD3148轴承座、杨林工业区某公司的φ1000×1200橡胶破碎机、φ350×800橡胶洗涤机等16个产品的600余份制图及540余份的工艺编制任务,为保障拉丝机分公司产品的按质按量完成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热心带徒,无私传技

  2010年耿家盛被评为昆明市首届名匠,2012年被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为促使年青员工快速成长,他热心带徒,每年平均带徒7人以上。几年来,耿家盛先后带了技校毕业生孔凡生、陈红能(钻工)、董国春(车)、刘涛(铣床)、马自辉(车工)等20名徒弟。为了尽快使他们适应岗位需要,他根据每个人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手段或方式进行辅导,理论上耐心讲解,操作上手把手示范,在他的指导下,3个月后他们基本能独立承担工作,80%都是生产骨干,其中赵声辉技能素质比较过硬,2013被公司推荐参加了团中央青年“振兴杯”车工竞赛,开阔了眼界,获得了竞赛经验。

  为有效促进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工作,2013年以来,大师工作室每月开展一次 “传绝技”交流活动。耿家盛作为大师,采取授课或现场演示等方式先后传授了“刀具的运用”、“车工四件套(国家竞赛题)加工实战技巧”、“大偏心轴”、“轴瓦类”、“70吨位起重圆筒螺纹”等加工技巧讲座,无私传授了他选刀、磨刀、多头螺纹、大偏心距轴、轴瓦及圆筒螺纹的加工技巧,其中快速返程法螺纹加工方法是他自创的绝技。公司相关工种400余名员工听了他的授课,启迪了广大职工的思维、快速提高了员工技能水平。

  除了内部技术交流活动外,耿家盛作为技能大师与名匠代表,还多次参与昆明市职工技能提升办等部门组织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交流活动”,无私地传授了他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与技艺。

  五、主动作为,发挥大师引领作用

  作为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耿家盛除了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积极支持工会组织的职工技能鉴定培训与技能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大师引领作用。2010-2014年,公司工会在昆明市总工会、市高技办及集团工会的支持下,与昆明市高级技工学校、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省机电学院联合开展了车工、焊工、钣金工、铸造工、维修电工、库管工、锻造工等13个工种共493名职工参加的初级工、高级工、技师资格鉴定培训活动;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车工、焊工、钳工、钣金工、镗工、维修电工、天车工、库管工8个工种10余批次近300名职工参加的岗位技能竞赛活动。其中每个工种的培训、每个岗位的竞赛都有耿家盛亲自参与策划、培训、出题、审题及考核评估的辛勤付出。目前,公司在岗一线职工460余人, 其中60.4%职工获得了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职工整体队伍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大师耿家盛发挥了应有的技术引领作用。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云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