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新
五旬教师36年独守深山小学 一条半腿撑起教书路
敬业奉献
广东
2015年4月
2.jpg
人物故事:

  陈超新,男,汉族,1954年11月生,广东省高州市古丁镇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古丁镇古丁中心学校教师。

  陈超新,大山的儿子,光荣的人民教师。年少时因患骨髓炎而终生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坚守古丁镇新龙小学威武冲分校36个春秋,既当校长,又当老师,更当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们的家长,历尽艰辛,把摇摇欲坠的泥砖瓦房建设成牢固安全的新校舍;倾注毕生心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深受古丁人民爱戴。

  扎根大山,誓要旧校换新颜

  1978年,陈超新高中毕业后,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回到古丁镇新龙小学的威武冲分校任教,一干就是36个春秋。威武冲分校建在古丁、大坡、平山三个镇交汇点的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上,供7个自然村的儿童上学。说是学校,却只有几间摇摇欲坠的泥砖瓦房,连厕所也没有,更谈不上教学设备了。面对此境,陈超新没有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一切只能靠自己!学校的墙壁、瓦面破烂,自己修整;课桌椅、门窗坏了,自己修补;床板欠缺,自己刨锯;没有厕所,自己建造;就连直尺、三角板等教具也是自己制作。在他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面貌有了较大的变化,厕所也有了,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校舍还是变成了严重危房。1996年冬,陈超新极力倡议重建校舍。

  村民们把建校的任务交给了他。他利用课余时间用复写纸前后写了100多份建校倡议书。白天上课,放学后便走村串户发动捐资,这家说说建校的必要,那家聊聊孩子的学习,每天都干到晚上十点多。他的执着与大公无私,使筹集资金非常顺利,但有些村民常年外出打工,直到寒假建校款还没有筹齐,因此,他整个寒假没有休息,每天都去筹集建校款,除夕也不例外,终于筹足了40000多元建校款,还收到2000多元的捐资。

  新校舍终于动工了!他常常忙碌得汗流浃背,村民们见状,深受感动,都自觉来帮忙,工地上时常人头涌动,热火朝天。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仅仅花费40000多元,一层有两个教室、一间宿舍的校舍就建起来了,1997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后来,陈超新还带领学生平整操场、挖沙池、安装爬竿、建厕所、造篮球场,使该校成为教学设施较齐全的分校。

  以校为家,废寝忘食育幼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分校,他是校长、主任、老师,更是一届届学生们的家长,大事小事都要自己操持,里里外外都要自己忙碌。

  分校离校本部有5公里崎岖的山路,遇上下雨天根本不能通车。他没有摩托车,到哪里只能靠“一条半”腿。每个新学期,他都要亲自到校本部挑回书本和作业簿。崎岖陡峭的山路,常人都举步维艰,但他却用一条半腿丈量了36年。有一年的初秋,天气本来好好的,可是他挑书刚到半路的时候,竟然下起倾盆大雨,无处躲避,衣服和书簿全都淋湿了,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只好继续往前走。他眼耳口鼻都是水,狼狈不堪,走几步就滑一下,五公里的山路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回到学校时他已成了一个泥人。看着被雨水淋湿的书簿,他心疼极了。第二天,太阳出来后,他把书簿小心地拿出来,抹净、晒干,等学生到来上课,太烂太脏的簿就不要了,他自己掏钱买新本子补发给学生。此后每次挑书簿,他都会小心地把书簿包装好,同时带备雨衣,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36年来,分校只能实行复式教学,多则3个班级,少则2个班级。学生约有三四十人,因隔年招生,年龄不一。3个班级时,一、二年级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三年级学生在另一间教室上课。他常常是这边教室上了课,布置了作业,又匆匆到另一教室上课……他的家离学校只有600多米,但他以校为家,只是吃饭才回家,常常工作到深夜,每天在校时间不少于15小时,从不缺一节课。

  自古忠孝两难全,他没有耽误学生,却愧对母亲。2007年10月,他母亲不幸患了重病,住进医院。为了不旷课,他只在周六、日才去照顾母亲。他母亲病逝那天正好是星期五,为了给孩子上课,他未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他爱他的学生,爱他的工作,更甚于爱自己的身体。复式教学,节节讲课,声音嘶哑是常事。他经常一边吃药,一边上课。他的左腿没有骨头,造血功能差,常患风湿关节病,他只能拄着拐杖回校上课,不轻易走下讲台。因为工作忙,他常常是倒出药液、拿出药片忘记吃就去学校。

  大爱无疆,视学生如子女

  他身有残疾,做了大半辈子民师,直到1994年才转正,妻子半痴呆,两个孩子在读书,母亲重病去世,欠下一大笔债务,经济非常拮据,但对于资助特困生、奖励学生和对家乡、社会的捐助,他始终慷慨解囊。“六一”儿童节,他经常自己掏钱买糖果、文具送给学生,送上自己对下一代的关怀。对于特困生,他经常送笔送簿送钱。有一次,一个山里的女孩子不声不响就辍学了。陈超新匆匆地赶到小女孩的家里,小女孩正在做饭。此刻,她正在为不能上学而苦恼。他望着她瘦弱的身躯、愁苦的面容、渴求的目光,心都碎了。他询问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缺钱交学杂费。学杂费不多,只需要50元钱。陈超新当时月薪也只有200多元,而且两个儿子在外面读中学,经济相当拮据。但陈超新没有过多的考虑,对小女孩说:“你的学杂费,就由我帮你交吧。”面对着像慈父一般的老师,小女孩又惊又喜,连声说:“老师,谢谢您!谢谢您!”他抚摸着她的头说:“不要谢,孩子,让你有书读是我应该做的工作。”凭着自己每月微薄的工资,陈超新资助过不少交不起学杂费的山里孩子。在他的努力下,36年来,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无一人辍学。对后进生他更是倍加关心,常与他们促膝谈心,鼓励他们树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老师关心学生,学生就爱戴老师。学生除了专心听课,努力学习,认真作业报答老师外,有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也会留他一份。在他的办公桌上,经常放着糖果、饼干、山花等礼物。每年的教师节,他都会收到远近学生发来的贺卡、贺信、贺电或纪念品等,去年他的生日,原来被称为“捣蛋大王”的陈志兵同学也给他送来一份礼物,使他激动万分。

  刻苦钻研,终成一方名师

  向别人传道,得自己懂经。他刚任教时,理论知识较浅薄。大山的孩子见识少,学前家庭教育又差,教育质量总是上不去。为了适应教学,他一面教书,一面自学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他先后买了200多本各种教育教学书籍,有空就学习研究,经过多年自学和参加各类培训,他教学理论不断增长,教学能力有较大提高。

  在教学中,他大胆创新,改革传统教法。重点抓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为了使学生便于区别和记忆汉语拼音字母,他把声、韵母编成歌诀,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百读不厌,从而加深记忆,提高效果。在识字方面,他借鉴了北京景山学校集中识字的先进经验,把500多个构字能力较强的基本字编成40首《三字歌》,学生好读易记,掌握这些基本字后,学生记忆汉字就易如反掌了。

  辛勤耕耘,换得丰硕果,他的教学成绩逐年提高。每次镇中心学校考测,他的学生成绩都高于本镇其他小学相应班级,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都达到或超过市的标准,每次镇中心学校组织学科比赛,他教的学生都获得好成绩。1998年练鸿获镇一等奖,陈丽二等奖。2000年陈志锋获镇第一名,练鸿二等奖。2002年两位同学参赛,张飞获镇第一名,练婷二等奖。其中全镇学科比赛总分第一名的陈品宇同学正是他亲手转化过来的后进生之一。2011年,古丁镇考入高州中学读书的学生达到30人,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他多次被评为学校和镇级优秀班主任。2002年被评为高州市先进教师,并获得市政府的表彰奖励。2006年被评为高州市模范教师。200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14年被评为第四季度“广东好人”。人民网、新华网、《南方日报》、《高州教育》及县、市媒体作了事迹报道。

  回顾过去,他无悔青春,无愧于党和人民。36年来,他培养出来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有教师、医生、司机、老板……正是这份坚守与艰辛换来桃李满天下,穷山沟飞出了金凤凰,他用行动验证了他的誓言:要大山的幼苗叶更绿,花更艳!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广东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