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强
“打拐英雄”10年助百余家庭重团聚
  敬业奉献
  云南
  2014年12月
1.jpg
人物故事:

  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质朴善良的沧源山区妇女儿童成为了人贩子眼中的摇钱树,人贩子频频到边县沧源寻找拐卖对象,常常打着以婚介或招工为名,拐卖思想单纯、岁数较少的妇女儿童。2004年,年仅35岁的李峰强被调入沧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工作。“人民警察就是保一方平安,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谈何平安!”这是李锋强的信念!从此,他就走上无悔的打拐之路。

  他今年45岁,常年破刑案、惩犯罪,战斗在打拐一线。只身辗转全国14个省区100多个市县,克服重重阻力,冒着生命危险,历尽千辛万苦,参与破获拐卖儿童妇女案件79起,打掉拐卖犯罪团伙9个,解救被拐妇女儿童113名,让近百个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他先后荣获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获“首届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爱我中华共创和谐社会优秀新闻人物”、“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优秀奖”、云南省“五一”劳动奖和“云南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等荣誉称号、2013年5月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他是中宣部党建网《身边的感动》栏目展播《佤山雄鹰》纪录片的正能量人物。他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形象刻在佤山人民的心碑上,提起“打拐英雄”李锋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主动请缨,初战告捷

  李锋强打拐第一次解救的是两名16岁的花季少女。2004年10月的一天,沧源县公安局接到一名佤族群众的报案求救,“称他家的娃娃被骗到江苏省,正在被捆绑在涟水县一个农户家中,饱受折磨,请公安局救救娃娃”。接到报案后,县公安局高度重视,马上召集刑侦大队的民警开会,要求刑侦大队不惜一切代价将被拐少女解救出来。李锋强主动请缨,按照报案人提供的地址和另一个战友从沧源出发,坐客车、火车辗转7天7夜赶到涟水县,在当地公安机关民警的配合下,找到并解救出被拐卖的2名佤族少女赵某和陈某。看着两名被拐少女与亲人重逢的喜悦和泪水,李锋强第一次深深意识到,作为人民警察的崇高职责。

  成功破获,沧源首起盗卖幼儿案

  2007年7月21日,沧源县一个叫肖叶者的妇女,哭哭啼啼来到公安局报案称:“今天中午,在我背儿子洗衣服时,一个叫老艾的说帮我抱小孩,我就给他帮抱,并把儿子的裤子拿给他请他帮穿,到现在他还没有把儿子领回来,请你们帮查找。”接到报案后,按照肖叶者提供的线索,当天晚上李锋强便带领民警四处寻找,得知老艾是云南省耿马县勐永镇人,李锋强当即带领办案民警前往耿马县勐永镇调查老艾的下落。但在派出所查寻老艾时,叫“老艾”这个名字的人很多,经过排查,经常在外面打工的只有耿马县勐撒镇忙模村的南老艾。于是他们又前往忙模村了解情况,当时正值雨季,交通不便,他们步行8个多小时,于凌晨2点赶到忙模村,但却扑了个空,南老艾得知消息早已连夜逃跑。经过反复调查摸底,经过1个多月,在耿马县勐撒派出所的帮助下,于8月15日将在逃的南老艾抓获。南老艾已以1500元的价格将小孩卖给了云县的人贩子张某和杨某。他们继续前往云县,并于9月11日,在云县将俩人抓获,同时,解救回另一名未接到报案却已被盗卖的8个月大的沧源籍小男孩。这就是李锋强带领民警成功破获的沧源首起盗卖幼儿案,摧毁盗卖幼儿团伙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

  不畏艰险,坚持到底

  李锋强多数营救工作都是跨省跨境,多次遭到村民的围攻,行动中要保证被拐妇女儿童的安全,在“打拐”途中,经历了诸多困难和委屈,甚至生命危险,但他始终不畏艰险、坚持到底的开展解救工作中。2005年,沧源县妇女叶红艳因生活贫困不得不外出谋生,不料却被人以招工为名诱骗卖至甘肃兴和县的一座大山里,从此便失去自由。她的丈夫,多年四处寻找未果,一直在家苦盼着,终于,4年后失去人身自由的叶红艳借外出看病之机偷打了报警电话。接到报警后,李锋强立即启程赶到兴和县,与当地公安一起进山,但村里人也不肯带路,李锋强摸黑侦查,听到李锋强说起了家乡话,叶红艳知道家乡来人营救了,鞋也来不穿,跟在李锋强后面赶紧跑。村里人闻讯追了出来,李锋强叫同伴带叶红艳先跑,自己殿后。村里人团团将李锋强围住,石头、泥沙、拳头、朝他身上、脸上打,后被前来增援的民警解救到警车里。李锋强头上被石头砸出一个口子,血流如注,染红了身着的上衣,手臂、大腿多处被打肿、抓伤,鞋不见了一只,裤子皮带断成了两截……李锋强没有放弃,继续跟踪此案,直到成功解救叶红艳回到沧源。

  乔装营救,斗智斗勇

  解救被拐妇女需要智慧,不但要斗勇还要斗智。2011年4月,李锋强在值班时,接到一个外地妇女打来的求助电话,说:“她女儿一个月前去沧源找工作,家中一直收不到信息,直到几天前才打电话回家,说她被拐卖了,求公安局救救孩子”,案情就是命令,李锋强迅速做出反应,将案情报告了县公安局领导,采取技术手段设法追踪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号码是湖南祁阳县的一个小镇。并与当地警方取得联系,解救了被困女孩,女孩用佤语告诉他,离他被关地方不远处的一间小屋里还关着另外一个女孩,现在不知道被转移到什么地方了。李锋强立刻出发前往湖南,在当地警方配合下找到了另外一个女孩,李锋强带着两个女孩准备离开的时候,女孩们的买主带着10多个人提着长刀冲进公安局,要求李锋强退还他们付给人贩的26000元钱,当时县局里值班民警很少,情况十分危急,急中生智的他乔装成生意人,再乔装两个女孩,带着两个女孩从买主眼皮底下“溜”了出去。

  群众送锦旗,感谢人民好警察

  2014年8月7日上午,沧源县一名被拐往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朱店镇某村的27岁妇女,在李锋强陪同下,乘坐昆明至沧源的夜班车顺利安全返回到家乡沧源。李锋强一下车,被拐妇女家属和白塔社区支书送上《感谢人民好警察,为民解忧显神威》的锦旗,表示感谢,被拐10年的赵某与亲人紧紧抱在一起,泪流不止。一次又一次的跋山涉水,一回又一回的风雨兼程,李锋强,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用自己无私奉献、忠诚职守的爱岗敬业精神,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形象镌刻在佤山人民群众的心碑上。有人问他:你到外省打拐解救人,人生地不熟的,你不怕吗?他说:“怕,但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有无数双渴望自由的眼睛正看着我,那是我的职责,只要人贩子犯罪的黑手仍在伸向妇女儿童,我就不会停止自己打拐的脚步”。

  回访帮扶,亲民爱民

  李锋强和群众特别“投缘”,他喜欢串村走寨,和村民家里长家里短地聊聊天,有时顺手帮着干点活,赶上吃饭就随便在哪家搭双筷子,有事晚上回不去,就随便在哪家凑合一宿。一次走到沧源县勐角乡翁丁村一位70多岁的佤族老大爷家,老大爷突患疾病,家中儿女都外出打工,李锋强立刻把乡卫生院的医生接到老大爷家中为他治病,又跑到医院为大爷抓药。老大爷的儿子赶回家,看到李锋强守在父亲身边,感动得直掉眼泪。又一次,李锋强在走访过程中,到勐来村傣族妇女家中,看到她家里只有一张床,子女都在读书,生活十分困难,他便隔三差五到农妇家中帮做农活,并自己出钱买来小母猪,想办法帮她度过生活的难关。

  在群众眼里,李锋强不仅仅是“打拐英雄”,更是他们的“贴心人”。在打拐工作中,李锋强每解救回一名被拐妇女儿童,内心就更多一份牵挂和责任,他希望被解救回的人不要增加家里的负担,他常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到被拐人员家中开展回访帮扶工作,只要她们有困难,他都会尽其所能给予帮助,她们也把李锋强当做自家人,有什么事情都和他说,碰到困难也都愿意找他。目前,他个人筹资4万余元,帮助9名解救回的妇女在村里开起小商铺、建加水站、考驾照、开养殖场等,让她们自己创业,开始新生活。

  “帮助群众就是我的工作”,李锋强总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这样的例子在他身上数都数不清。正是因为李锋强心系群众,亲民爱民,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而与群众建立了良好的警民关系,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群众只要发现有可疑的情况就会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为沧源县公安机关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线索来源。

  荣誉背后的“家庭账”

  群众送的“身困他乡不知途、千里解难恩如山”等锦旗挂满他的办公室,人们称他为佤山妇女儿童的救星、打拐雄鹰,年青民警亲切地叫他英雄哥。然而,荣誉背后,总是保函着太多的理解与支持,每一次解救,使百余个家庭团圆,而自己却欠下太多“家庭帐”。

  2003年因公司改制,妻子钟玉萍下岗,经济收入减少,家庭十分困难,但看到丈夫辛苦的工作,妻子将所有的困苦都埋在心底,为了增加收入,在李锋强出差在外的日子里,她一个人扛着一袋袋的大米到街上卖,下岗11年,她独自挑起繁重的家务、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的家庭的重担,默默地操持着这个家。为了使丈夫安心工作,她在家照顾好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和身体日渐瀛弱的老母亲,虽然错过无数次上岗机会,但她仍然能以苦为乐。

  自古忠孝难两全,李锋强一直觉得愧对亲人,工作之余,他与妻子一同照顾好老人,尽心抚养子女,为使子女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同妻子一起把低矮小平房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尽力给家人创造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现在家中的两个女儿特别懂事讨人喜欢,大女儿李钰在云南省国土资源学院读书,从小学起就一直是“三好学生”,曾经代表临沧市中学生在云南省首届“三生教育演讲比赛”中获高中组二等奖。小女儿李锜现读沧源民族中学高一年级,也曾代表沧源县到北京参加由文化部大众音乐协会、教育部中国教育电视学会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中华青少年文艺英才推进活动”中荣获舞蹈类集体舞专业小组金奖。

  每当回想往事,李锋强总觉得愧对家人,他感谢妻子,她以乐观的精神支撑着小家庭,以贤惠的美德教育孩子、以孝顺的爱心赡养老人、以无言的行动勉励丈夫。李锋强现在已45岁了,身体大不如前,但他的信念永不改变:“为百姓打拐,为人民请命,这是党和人民交付的神圣使命,我将义无反顾地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云南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