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承华
退休院长把家变成免费“医务室” 筹集善款为民解忧
  敬业奉献
  重庆
  2014年9月
熊承华.jpg
人物故事:

    熊承华,重庆市江津区人。30年如一日常怀为民之心,卫生院退休的熊承华把自己的家变成群众的免费“医务室”;他筹集善款为民解忧,把垃圾场变成300平米的健身广场;他致力于古镇景区建设,为古镇旅游发展献计献策……熊承华60岁退休后,街坊邻居十分拥护他,又将他选为社区主任,一干就是7年。生病的街坊找到他,总能免费得到一张治疗单。老街居民说,“他没架子,看病不收钱,我们都服他,愿意听他的。”2014年8月1日,中山遭受暴雨袭击,连夜抗洪的他因体力不支,摔倒在离家门只有6步阶梯的转角处,被发现时头朝下,口鼻出血,经医生诊断,熊承华颅内大面积出血,脑挫裂伤,全身多处骨折。百余位乡亲坐了2个多小时客车,陆续从古镇赶到医院看望他。
  9月8日,三军医大新桥医院主病房大楼8楼,睡在161病床上的江津区中山镇三合社区居委会主任熊承华打着吊针,仍处于浅昏迷状态。

  8月1日凌晨,67岁的熊承华熬夜参加抗洪抢险,昏倒在回家的路上,大脑严重受损,被送往医院急救。

  熊承华的儿子熊刚告诉记者,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尽管父亲目前已经脱离了危险期,但意识仍不清醒,不能开口说话和进食。

  深夜抗洪抢险,他昏倒在家门口

  8月1日凌晨,中山镇遭受暴雨袭击。

  家住中山镇三合场的熊承华难以入睡。凌晨3点过,大雨倾盆而下,熊承华在自家阳台上发现通往笋溪河的排水管道被冲破,洪水沿着路面涌向中山古镇老街,他立即拨通社区干部卞宗尧的电话。

  “以前也发生过好几次淹没古镇老街的情况,熊主任心里有数。”卞宗尧回忆说,接到熊承华的电话后,他立即出门与熊承华一起赶到街上查看排水管道破裂情况,“当时齐腰深的水已经完全把排水口覆盖,古镇老街几户地势较低的人家已经进了水。”

  情况紧急!熊承华一边联系抢修人员,一边寻找排水口,并提醒附近居民防水防灾。一直忙到凌晨6点过,看见雨势渐小,地面积水下降,已经在雨中奔忙了3个小时,疲惫不堪、全身湿透的熊承华,准备回家换身衣服,再回来抢险。

  “他一去就是2个多小时,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直到8点过,有居民发现熊主任昏倒在家门口。”卞宗尧说,熊承华被发现时已经深度昏迷,医院诊断为“颅内大面积出血,脑挫裂伤,身体多处骨折”。

  30多天过去了,经过抢救,熊承华至今仍处于昏迷状态。中山镇的众多居民得知熊承华的情况后,自发组织到新桥医院看望他。大家动情地说,“熊主任对群众的好,我们都记得。”

  医技精湛,他却不愿自己开诊所

  熊承华1964年进入中山镇卫生院当医生,由于他勤学肯钻,业务水平提高很快,无论内科、外科,还是儿科,他都很在行。

  1980年,熊承华众望所归当上了中山镇卫生院院长,这一干就是20多年。

  村民武树康患上严重的肝硬化,无钱治病。熊承华听到以后,主动上门免费为武树康治疗,经过10多年的中药调理,武树康慢慢战胜了病魔。

  村民王平左下肢坏死,无钱就医,熊承华挨家挨户为王平募捐,筹钱为王平做截肢手术。

  即使现在熊承华从医院退休后,仍有不少居民到他家里,请他帮忙诊治,他也从不拒绝,哪怕正在吃饭,也立即放下碗筷为居民把脉。

  熊承华一直以来有个习惯,只开药方,不收钱,不卖药。有居民就劝熊承华,自己开个诊所,生意肯定会好。熊承华笑着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说,我要是开诊所,岂不是挖自己服务了一辈子的医院的墙角。街坊邻居找我看病,说明他们信任我,这已让我很满足了。

  从医院院长到居委会干部,他想为群众做更多的事

  身为中山镇卫生院院长的熊承华用自己的品格和医技赢得了群众的信任。1991年,熊承华被群众推选出来,兼任中山镇三合社区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整整13年。

  2004年,熊承华因年龄原因辞去社区书记的职务,但是居民们舍不得他,又将他推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

  2000年,为了让中山古镇旅游得到更快发展,让古镇居民增收致富,熊承华日思夜想,终于想到了开发特色小吃这条路。当时,居民们心里没底,不愿意干这个可能会赔本的事。情急之下,熊承华找到熟人冯三姐,拍着胸脯说:“冯三姐,你大胆干,赚钱算你的,赔钱算我的!”于是,冯三姐做起了石板糍粑这一特色小吃。现在,石板糍粑已经成了中山古镇的一张名片。

  中山古镇的另一张名片“千米长宴”,也源于熊承华的创意。每逢春节,中山古镇老街居民都有吃团圆饭的习俗,熊承华就想,何不借这一民俗吸引更多游客参与进来,增加古镇客流量?于是,他号召大家自发献厨,每家出几道菜,在千米老街上摆起百家宴。

  没想到这一摆,竟摆出了名气。自2004年以来,中山古镇已举办了9届“千米长宴”,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品尝美食。

  其实,熊承华为中山古镇作出的贡献还有很多——

  2001年,为加快中山古镇旅游开发,熊承华决定把自己祖辈留下来的两楼一底的老屋捐献给镇里。“当时我们很不理解,父亲没和我们商量一下就把老屋捐了,而且还告诉我们,谁要是不同意,就别认他这个父亲。”熊承华儿媳王霞回忆起当初的事,感慨地说。

  从中山古镇邮局到老街有一条石板路,年久失修,坡陡路窄,许多居民都曾经摔伤过。今年7月,熊承华提议改建这条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当起了义务监工,顶着40℃的高温与工人们一起工作。“他这么辛苦且不计个人得失,让我们十分感动,我们只有努力把工作干好。”施工人员敖云会说。

  下水管道堵了,他找人修;谁家吵架,他去调解;有人打架生事,他耐心劝说……谈到熊承华,中山古镇居民无不交口称赞。

  帮助群众毫无怨言,却不愿为家人谋福利

  在群众眼中,熊承华很大方。

  哪家家境贫困,他就会买米买油去看望。有群众遇上困难需要借钱,他也会慷慨解囊。

  但在家人眼里,熊承华却特别“抠门”。

  1998年,熊刚筹办婚宴时,熊承华站出来反对办酒席,理由是办酒席太浪费,在社区里影响不好。当时儿媳王霞不干了:“人家都能风风光光办婚礼,为什么我们就不行?”

  熊承华耐心地向儿媳、亲家解释,最后还把准备办婚宴的几千元钱捐了出来改造中山古镇老街道路。

  在女儿熊健的印象中,从读书到找工作,父亲从来没有关照过自己,弟弟熊刚当兵回来,卫生系统准备将其安置到防疫站,熊承华却以儿子没有专业知识为由拒绝了。

  正是这种对群众的“大方”和对家人的“抠门”,熊承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深受群众爱戴。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重庆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