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丰
独守“乡村播音”25载 最接地气的好声音
  敬业奉献
  广西
  2014年9月
苏文丰.jpg
人物故事:

  “各位父老乡亲,你们好!巴别乡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26年来,每到巴别乡的圩日,人们都会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

  作为广西田阳县巴别乡一名普通党员兼普通话和壮语广播员,从1988年至今,苏文丰已连续26年坚守在基层一线。尽管没有分文稿酬,但他却在一间简陋的播音室里,用一支笔、一份稿、一个话筒,以及一腔热情,支撑起巴别乡广播站,将党的声音传遍壮乡的村村寨寨,传到边远山区各民族群众的心间。

  特色广播

  普通话壮语广播兼而有之

  7月24日,在巴别乡广播站、一间由乡政府会议室一角改成的简陋播音室里,记者见到了苏文丰。

  播音室里随处可见各个年代的大喇叭和工具书,一旁还放着许多关于广播知识方面的书籍。苏文丰说,他第一次接触广播,还得从1988年说起。当时,巴别乡广播站站长因为工作调离岗位,曾经担任过学校广播员的他,凭借着对当地壮话的熟稔以及对播音工作的热爱,接过了广播站的话筒。

  苏文丰这份广播员的工作是兼任的,没有任何报酬,但每个圩日的中午,他都会端坐在播音室里,专心致志地播发当天的稿件。

  苏文丰介绍说,刚开始,广播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播放一些乡里的通知。后来,他特意增加了读报栏目,把在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广播出去,为此,他还自掏腰包订阅了《科技报》、《广西日报》等报纸。

  “刚开始广播的时候,我说的是本地壮话。”苏文丰说,但有一次,他走在路上,有群众向他提议道:“你用壮语播音,当地群众都很喜欢,但那些从外地来巴别乡工作和做生意的人却听不懂,能不能让他们也听懂你的广播呢?”苏文丰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几天后,巴别乡的广播不但有了壮话播音,同时也有了普通话播音。

  有了普通话和壮话的轮流广播,苏文丰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根据当地群众喜欢山歌等特点,经常向当地歌手学习一些用壮语编歌的技巧,然后把一些节目内容改编成山歌,唱给大家听。后来有了电脑,他又把自己新编或收录的山歌传送到电脑上,播放给广大群众听。通过这种形式,大家很快接受并记住了广播的内容。

  新农合与新农保是惠及广大农村民生的重要政策,为此,苏文丰特意编了一首山歌,歌唱党的这一惠民政策——“新农合与新农保,政策人人都要缴,大病小病都补助,六十以上都养老”。该首山歌通过广播播出后,在当地群众中影响很大,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与此同时,苏文丰还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农事要点,主动与涉农部门联系,将农业生产日常管护、防寒防灾等技术措施编辑成山歌,大力广播宣传。

  流动广播

  一路走一路讲 遍及壮族山寨

  “每人参合60元,吃药报销管一年……”每当听到广播声由远而近,巴别乡大录村的村民都知道,苏文丰“广播站”就要到了。原来,这个村民口中的“广播站”,就是苏文丰在自行车上安装的“流动广播”。

  说起这个“流动广播”,还得从2009年说起。当时,巴别乡火灾频发,乡干部们都很着急。为了及时向村民们宣传防火灭火知识,苏文丰想出了一个办法——流动广播。他用本地方言自编了多套通俗易懂的防火“顺口溜”,自唱自录,并带着喊话器来到自己挂点的安宁村进行“现场直播”。那段时间,苏文丰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喊话器,轮流到各个村寨播放自己编录的防火山歌或顺口溜。他在宣传防火灭火知识的同时,还将法律法规、农科知识和地方新闻也编辑成一些通俗易懂的打油诗或顺口溜。“国家出哪样政策,他就宣传哪样。他的广播特别实用,而且大家都听得懂。”提起苏文丰的流动“广播站”,安宁村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李瑞英献花

  巴别“金话筒” 飞进北京城

  “他20多年如一日的义务广播,兴起了乡村永不落寞的声音,更成为大山里最受欢迎的广播员”!2013年2月25日,是令苏文丰毕生难忘的一个日子。当晚,他作为访谈嘉宾,应邀来到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现场,出现在亿万观众的目光中。颁奖典礼上,北京广播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春妮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张东介绍了苏文丰广播工作的事迹,并对他进行了现场采访。

  其后,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瑞英走上舞台,“这束鲜花,是送给以苏文丰为代表的所有工作在最基层广播站的我们的同行,我建议我们所有在场的播音人,全体起立,用掌声表达我们由衷的敬意。”说完,李瑞英将一束鲜花送给苏文丰。

  苏文丰对记者说,当时,作为访谈嘉宾,他内心非常激动。“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广播员,却能得到这样高的荣誉,这更坚定了我加倍努力工作的信心。”

  采访后记

  儿子“接棒” 山村广播后继有人

  记者采访获知,2012年,苏文丰的儿子苏俊岭就已经从医学院毕业并回到巴别乡计生站工作。同时,他也从父亲手里接过了广播站广播的“接力棒”。现在,每到圩日,苏俊岭都会跟父亲一同商量当天广播的内容,收集相关信息和新闻。为了更贴近村民生活,苏俊岭还和父亲一起下到各村收集材料,并鼓励村民们学写广播稿。

  苏文丰的妻子蒙凤玉告诉记者,之前,她对丈夫长年坚持义务广播还有些不理解,后来,看到乡亲们听了广播,学到了那么多知识,而且在种养殖方面减少了那么多损失,她开始为丈夫感到骄傲,对丈夫的工作也逐渐从理解转变为支持。

进入网友互动

来源:广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