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鉴
乡村医生34年坚守农村 将病人当亲人
诚实守信
山东省
2016年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故事:

  人物简介:

  王金鉴,男,196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诸城市龙都卫生院原院长。2015年8月因病去世。

  事迹简介:

  他用诚信和年仅50岁的生命践行了“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的承诺。34年坚守农村守护百姓安康,多次临危受命去最困难地方履职,到哪里哪里工作就出色,走到哪病人跟到哪看病。曾获潍坊市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诸城市劳动模范称号。去世后被追授潍坊市先进工作者、山东好人。《齐鲁先锋》、《支部生活》等专访过他事迹。

  正文:

  辛兴镇山东村伤残军人刘淑臻,部队复原后定期到镇卫生院诊疗。2003年11月,初任院长的王金鉴在病房楼查看时,听到因病痛折磨心情不好的刘淑臻在跟值班大夫闹情绪,就走过去安慰他。了解到已70岁的老人是复员军人,腿在战争中受伤截肢,而现在儿女都不在身边,每次住院只有老伴照顾。王金鉴便每天抽时间陪老人聊会天,经常自己拿出钱来给两位老人买饭、帮老人打水。有次他要外出培训三天,他怕老人外出不方便,就给了同事100元钱给老人扛回了两箱子大碗面放在病房里,以备老人不时之需。再后来,老人不光看病找他,换假肢找他,家里有难题了也找他。2009年6月,王院长因工作需要调到百尺河卫生院,刘淑臻老人就跟到百尺河卫生院看病住院。2009年12月,王金鉴调到龙都卫生院,老人又跟到龙都卫生院看病,直至2015年8月20日刘淑臻老人去世,一直是王金鉴的“铁杆粉丝”。不理解他的人问:“大爷,王院长又不会看病,您为什么大老远跑去找他?”他只是一句简单的“俺信他”就给了大家答案。他用心守护一方百姓安康的理念在无形中感动着很多人。像刘淑臻一样,王院长调到哪里就跟到哪里看病的人还有很多。

  2007年,在辛兴镇卫生院门诊大厅,一个40多岁的病人家属在门诊拿药时,发现身上仅有的120块钱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心疼地在门诊上大哭。王院长问清什么事后,就安慰老人说:“钱找到了!钱找到了!快别哭了!”其实,在场的好几个同事亲眼看见是王金鉴从兜里掏出了120块钱,塞给了病人家属,让她付了医药费。只要碰到困难病人或孤寡老人拿药时钱不够了,他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以至于,他的医保卡很多时候用来帮助了病人或者需要帮助的人,而他自己在病后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特殊要求,给妻女留下了9万多元的负债。

  他不只是对病人兑现自己的承诺,对同事和事业也是这样。在辛兴卫生院最低迷的时候,他毫无怨言地接受组织安排接手了“烂摊子”。用实干、苦干、带头干一起实现了“只要我们一起踏踏实实地干,就保证让大家伙吃上饭”的承诺,并很快从考核倒数转入全市先进行列。其身正,不令而行,职工们以他为表率,卫生院上上下下团结奋进充满活力。他常告诉大夫的一句话就是:“谁都有爷娘,谁的家人不生病?病人既然来了就是相信我们,我们就得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

  程戈庄、桃园、辛兴、百尺河、龙都,五所农村卫生院,记录下他一生的工作足迹。“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承诺。2009年,王金鉴将这12字矗立在了诸城市百尺河卫生院新盖的门诊大楼上。而同样矗立在当地百姓心中的是:他走到哪里,病人跟到哪里看病;大家称他为“三实”院长——朴实、求实、务实。他用诚信和生命庄严地践行了这个承诺。

  他坚守农村卫生岗位34年,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卫生院负责人,在最基层的工作岗位上,守住自己的初心,守住对病患和一方百姓的承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离世的时候,400多人自发为他送行,泪洒棺前,泣不成声;他的离世引发了许多人无尽思念,他的事迹报告会感动了很多人,他的名字在大街小巷传颂,他的故事也在当地百姓中口口相传,以他事迹编排的《平凡人生—王金鉴》情景音乐剧演出时,现场的800多名观众全体起立,掌声久经不息……

来源:山东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