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我身边的好人”故事演讲摘编
发表时间:2012-09-27   来源:中国文明网

  9月20日,是全国第十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也是第二个上海“好心人节”。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新区文明办在浦东图书馆第一报告厅举办“我身边的好人”故事演讲比赛暨“普通人·浦东梦”微文学创作大赛颁奖活动。中央文明办秘书局副局长杨武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燕爽,市文明办副主任朱响应,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邓捷等领导出席活动。新区各部、委、办、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各街镇党委宣传委员,新区获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荣誉称号的典型代表及部分社区群众代表等参加了活动。 >>>点击详细

[视频]浦东新区“”我身边的好人”故事演讲暨“普通人·浦东梦”征文颁奖

  一等奖:寻找“浦东救人哥”

  罗巍

  前几年,南京有个老太自己摔倒了,别人扶起她,她却恩将仇报,诬赖对方推倒了她,并打起官司来。舆论一片哗然,一片声讨,但没有能够阻止,其他地方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几经折腾,人们对跌倒者搀扶或施救时,有了心理障碍。

  然而,前几天,浦东周家渡社区发生的一个故事,又让人悲喜交加、百感交集。

  那天气温32度以上,70岁的高正龙从普陀区中心医院陪老母亲看病回来,走到离自己家还有100米时,意外发生了。因为天热和疲劳,他忽感不适,先是心慌,再是发抖,想抓东西未能如愿,眼前一黑,就朝前扑倒,不省人事了。

  此刻时间:8月24日13点10分。此处地点:上南八村大门口。

  在老人快跌倒时的时候,就有人看到他身体在发抖;在他跌倒以后,人们渐渐围拢过来。这是令人痛心的场景:老人假牙摔掉了,胸膛和口鼻贴地,口吐白沫,呼吸困难。这种姿势使呼吸受到压迫,他随时都有窒息的危险。更让人痛心的是:围观的人只是围观,用眼睛看,眼睛和表情里有紧张和焦急,但没有人给予救助,甚至没有人敢于靠近。

  一边是火焰,一边是冰山;一边是生命,一边是人性,在那一时刻,有了一种定格。

  一位刘先生开始用手机拍摄眼前的场景,这是很有意思,也很耐人寻味的举动。事后,记者问刘先生:“你怎么第一时间没想到去救人呢?”刘先生回答 :“第一现场我在拍呀,我一个人,把现场拍下来,拍下来,就是说看看现场有没有人一起动手救人。”

  刘先生没有去救人,但还是希望有救人的场景出现,而他负责拍摄。刘先生的希望如愿以偿了,一个陌生的青年闪亮登场。青年背着双肩包,学生模样,带着眼镜。他毅然决然地走上前去,准备施救。围观者有人说“小弟弟,不要靠太近,人家会说是你推倒的了。”青年并不害怕,开始救助,围观者有人说:“不要碰他,要出事的。好吗。”青年回答:“稍微有点良心,好吗?”有人说:“有良心?等下,要赖到你身上,就有良心了。”

  在围观者的眼里,青年涉世不深,太嫩了,太幼稚了,早晚会吃亏的。也许过些时候,围观者回想这样的场景,又会觉得是自己太老于世故、太无情冷漠了。

  眼下,青年轻轻地让老人侧卧之后,用手托着老人的头,让其保持呼吸畅通。然后,在老人的包里翻找,试图找到急救药品或家属联系方式,而胳膊始终托着老人的脖子。救护车来了,青年结束了对一个生命十几分钟的呵护,完成了一个壮举,悄然离开了。

  围观者也渐渐散去,当得知老人经过抢救转危为安之后,人们有种大梦初醒的感觉,也有一种淡淡的羞愧。那个英俊青年是对的,是草根英雄,可是,所有人不知他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人们为之遗憾。

  8月25日上海电视台和8月2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这一事件。而后央视“新闻30分”、“朝闻天下”等栏目作了系列报道。上海和浦东所有媒体及时跟进,《青年报》醒目的标题是“‘救人哥’,你在哪里?”各大网站、微博、论坛及网友纷纷转载了朱先生拍摄的视频。新浪、腾讯微博发起了“寻找‘浦东救人哥’”的讨论,数百万人次参与评论。

  方方面面都在寻找那个青年,像是在寻找失去而又不能的东西,人性的真善美,还有许多许多;寻找的过程也是呼唤的过程,呼唤社会上升的力量,呼唤更多的好人涌现。浦东“救人哥”PK了南京老太,人们心情舒畅,试想,假如一个人在众目睽睽之下,经历活着的20分钟,转而死去,那会对公众的心理造成怎样的伤害,对社会的评价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可以说,会让更多的人心理失衡或者失落,所以,“救人大哥”事情小,而意义重大啊!

  因为刘先生留下了“救人哥”的视屏,为方方面面寻找带来可能,也带来了信心。周家渡街道对寻找“救人哥”有一种强烈的欲望,他们还有一种预感,“救人哥”可能就在自己的社区。街道一边在社区网站、政务微博上发布信息,一边发动居委会和志愿者,对实有人口数据库进行排摸,在整个社区里进行巡访。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居委会通过比对图像照片,终于找到了“救人哥”。

  他叫姜一诚,28岁,上海人,在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工作,目前,租房居住在上南七村,与老人的上南八村对门,相隔一条马路。出乎意料的是,姜一诚婉言拒绝一切媒体的采访。他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想因此影响日常生活。外界怎么说,好像与他没有关系。就像当时围观的人那么说,并不影响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救助老人。

  一家媒体记者找到他的邻居,希望邻居帮忙,能够说服姜一诚接受采访,结果还是失望了。不过,记者还是得知了一点信息,姜一诚是个热心人,见邻居阿婆拎不动菜,就要帮忙。另一家媒体记者费尽周折,电话联系到了姜一诚的母亲,得知姜一诚平时为人非常低调。母亲说自己与儿子沟通过了,儿子觉得自己做了最基本的、应该做的事情,做了就做了,没有必要再张扬了。

  这,就是“浦东救人哥”,一个低调而心怀大爱之人,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姜一诚。一个把诚实守信放在第一位的热血青年、草根英雄。

责任编辑:姚 杰
分享到: 
4.55K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