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旭艳:遇难必帮 遇险必救 遇困必助
发表时间:2013-06-04    来源:中国好人榜

  崔旭艳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炼就了她坚强刚毅的性格,培养了她热心助人的品格。遇难必帮,遇险必救,遇困必助成为她扎根于心,践行于身的行事准则。

  2005年4月18日,一位讨要工资未果的外地农民工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一口气爬上市区人民广场高达28米的灯塔。前来解救的消防人员架起云梯却因轻生者的强烈抵触无法靠近,情况十分危急。路经此地的崔旭艳,见此情景没有多想,毅然要求登上云梯,实施救助。崔旭艳一遍又一遍地劝说着。终于,她的执着和真情感动了对方。对方告诉崔旭艳,他不行了。崔旭艳鼓励他:"你一定行,有我在你就一定行!我就是你的亲人,我愿意帮助你。"犹豫了几分钟后,对方向崔旭艳伸出了营救的双手。当成功解救的云梯落地时,人群中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农民工兄弟重获新生的祝贺,更是对崔旭艳临危不惧、舍身救人这一英雄壮举的赞誉。之后接连几天,崔旭艳奔波于有关部门,为这位农民工讨要回所有工钱。

  2008年12月的一个傍晚,行进在市区泽州路的崔旭艳,看到煤海大厦前的马路中间躺着一个不省人事的中年汉子,车辆往来穿梭,非常危险。她大跨步地跑到病人身边,一边报警,一边在路人的帮助下将其送到医院抢救。由于多次的抢险救人,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都认识了崔旭艳,不无惊奇地说:"大姐,怎么又是你呀!"

 

  路遇弱者热心相助,这对崔旭艳来说是家常便饭,她帮助过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2001年3月,崔旭艳到江苏溧阳旅游时,发现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在景区哭得眼睛红肿,一问才知道,幼儿与父母走失,这可不得了,孩子的父母该有多着急。万一遇上坏人,孩子该有多危险。想到此,她旅游的兴致一下子全无,抱着孩子四处寻找父母,4个小时过后,终于与孩子的父母取得联系,并在景区出口处把孩子安全地交与家长。当时,孩子的父亲掏出一大叠钱感谢恩人,被崔旭艳婉言谢绝。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崔旭艳自告奋勇加入晋城市红十字会,成为红十会字年龄最大的志愿者,随后又被任命为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在抗震救灾募捐工作中,她带头捐助1000元,交纳特殊党费1000元。同时,每天挑战身体极限,站立十几个小时,接待前来募捐的人。这期间,崔旭艳的母亲病重住院,因为募捐工作她未能精心照看老人。6月11日老人不幸去世,作为惟一的女儿,她未能和母亲说上一句话。站在母亲的遗像前,崔旭艳泣不成声,但她知道慈善的母亲泉下有知,一定会理解支持她。

 

  2006年5月,她在网通公司的支持下,开通16888123公益"懂你情感咨询热线",与人们通过热线交流谈心。

  一个在晋城读高中的外地女孩因父母离异,对生活失去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当得知16888123"懂你情感咨询热线"后,她便就把满肚子苦水向崔旭艳倾诉。在得知女孩父母原来都在晋城打工,离异后不知去向,对女孩不管不顾的情况后,崔旭艳索性把女孩接到自己家中居住,把她当亲生女儿对待,三个月后女孩从父母离异的阴影走出,学习生活恢复正常。随后,崔旭艳千方百计打听出女孩父亲的电话,劝说他们父女团聚。 热线开通三年来,咨询人数达到300余人次,有远在北京、上海的,有近在家门口的。通过她的情感热线,迷途少年找到方向,婆媳矛盾得以消除,同事之间相互谅解,道德的力量像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供稿:中国文明网晋城站)

做一次好事是不难,但一直做好事,甚至一辈子,那是很难的。崔旭艳却做到了。她就是一部形象、鲜活的德育教科书 ,她用热血柔肠,义行善举谱写出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道德赞歌。她所展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精神不正是化解我们社会道德滑坡危机的良方吗?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小图.jpg
崔旭艳,女,汉族,1970年参加工作,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二轻工业局副局长、党支部书记。因事迹突出,崔旭艳先后荣获“山西省第二届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人物——公益事业功臣”,“全国红十字志愿者之星”,“山西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山西省“抗震救灾优秀红十字志愿者”,“晋城市劳模”,“晋城市见义勇为十大人物”,“晋城市学雷锋十佳人物”,“晋城市十大杰出女性”等多项荣誉。2011年,荣获“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09年6月,入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