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仓绪:“救人专业户”的大爱情怀
发表时间:2013-05-16    来源:中国文明网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在一辈子坚持做好事不间断。

  在宝鸡市引渭渠边,每当有人不慎落水,总会涌现出奋不顾身的救人英雄,有的人甚至为此献出生命。但是,在引渭渠边坚持27年救人、先后救起24名落水者的却只有一个人,他就是高新区千河镇产东村村民杨仓绪。

  从1986年至今,因为救人,杨仓绪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接受过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近百次的采访,被称为“救人专业户”;因为救人,杨仓绪也添了许多烦恼,有人说他为赚钱,有人说他图出名。可不管外界如何评说,每每遇到有人落水,杨仓绪还是义无反顾地跳进水中救人。他说:“见死不救枉为人。”

  2010年,杨仓绪被评为“中国好人”;2011年,杨仓绪被评为宝鸡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人物;近日,宝鸡日报《寻找感动宝鸡的人》栏目再一次重温了杨仓绪的救人故事。

 

  杨仓绪今年 48岁,从小在引渭渠边长大。这段引渭渠正好贴着王家崖水库,水库坝上是一条公路,引渭渠边也有一条公路,两条公路隔渠平行,路上车来车往。从部队转业后,杨仓绪就在渠旁的公路边开了一家小店,先是经营工艺玻璃,后又转行洗车。

  杨仓绪第一次救人是在 1986年 11月,一名洗衣服的妇女不慎落水,一眨眼就被冲出老远。落水妇女在渠中拼命挣扎,杨仓绪发现后,想都没想就沿着渠边追,瞅准时机,跳进刺骨的冷水中,使劲将妇女拖到渠边,被周围群众拉上了岸。

  这些年下过多少次水,杨仓绪数不清,但救过多少人,他心里却有一本账。最凶险的一次,就是救出租车司机王保利那次。那是 2003年的一个深夜,几名歹徒将王保利挟持到引渭渠边,抢走钱财后,又将他推进渠中,想杀人灭口。熟睡中的村民听到喊声后,开灯出门查看,吓跑了歹徒,但死死抱住桥墩的王保利仍在水中,随时有被水流冲走的危险。杨仓绪赶紧和妻子从家里取来绳索,绑在自己身上跳进渠中,在众人合力帮助下把人救上了岸。王保利被拉上来时全身冻僵了,头顶还流着血,处于半昏迷状态,杨仓绪用热炕厚被将其捂醒,救了王保利的命。后来这个案子虽然破了,但杨仓绪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后怕,万一歹徒丧心病狂报复,自己一家人也难免有危险。

  每一位被救的人都有一段故事。2004年 10月,杨仓绪下地回来,刚走到家门前的桥头,就看到桥上站着很多人朝渠里指指点点。走近一看,一名40多岁的妇女顺水漂了下来,他回家拿上工具骑上摩托车便向下游追去,追出几百米把人从一桥畔拖上来,控了半天水,竟然把人救活了。原来,这名妇女是因为家庭矛盾想不开,从上游北塬投渠后漂下来的。

  2005年 10月的一天,一名男学生骑摩托车时不慎翻入渠中,杨仓绪将其救了上来; 2005年 11月,一名骑自行车的生意人掉进引渭渠,杨仓绪救了他; 2011年 10月,一名骑摩托车的人由于车速过快掉进引渭渠,杨仓绪又将他救了上来……

  杨仓绪说,不少住在引渭渠边的人,看到有人落水都会伸出援手,救人是做人的起码本分。

 

  杨仓绪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但对于杨仓绪的出名,有些人却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向媒体写信揭露他的“真实面目”,说他收取被救者的财物和礼品,勇于救人更是为了出名,根本不配称为英雄。对此,杨仓绪十分苦恼。

  引渭渠上宽下窄,截面呈梯形,这使得渠水表面上看起来平静,渠底部却水流湍急,一旦有人不慎落水,几秒钟就会被冲出十几米远,下水救人必须争分夺秒,稍一迟疑就会错过救人的最佳时机,下水救人之时根本来不及思考是否能得到名利。有一次,一名落水妇女顺着引渭渠漂下来,很多人都围着看,却没人敢下去,杨仓绪听到大家议论后,犹豫了一会才顺着岸边去追,最后这个妇女被打捞上来,但却没能救活。每当想起这件事,杨仓绪都非常后悔,如果当时能早点下水,也许这个妇女还能救过来。

  说到收取财物,杨仓绪更觉得有苦难言。被他救上岸的人,有不少都会送来锦旗,有些人逢年过节也会带着礼物来看望他一家人,还有人送来金钱表示感谢。但一般情况下他都会婉言谢绝,有时会象征性地收下礼物,有时因为救人损坏了物品、污染了家里的被褥,他也会拿一些被救者送来的补偿金,但这样的次数非常少,而且收取东西的前提都是被救者自愿给予,他从未主动索取过钱财和礼物。杨仓绪说,如果他真的想通过救人和打捞物品挣钱,每次下水前就会先谈好条件,如果不给钱就不下水,引渭渠边确实也有人这样干过,可他从来都没有这样做,也没有想过要这样做。很多时候,他从河里打捞出无名尸,还要负责找地方埋,村里其他人都嫌干这样的事情晦气,可他觉得既然打捞了上来,不让逝者入土为安心里实在过不去。

 

  产东村紧靠引渭渠和王家崖水库,村里会水的人不少,救过人的村民也不少,但像杨仓绪这样每次都冲在最前面的却不多。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杨仓绪从小练就了好水性,他说自己一个猛子扎下去能潜四十多米远;二是从军的经历练就了他勇敢的性格,只要见人落水就不能不救。

  记者在产东村走访时,不少村民都回避谈论杨仓绪是英雄,但却都不否认他救人的事实。一位八旬老人说,杨仓绪救人很积极,每次看到有人落入渠中,他都是跑在最前面,救活的人也不少,大家都见过;杨仓绪到底有没有收过钱,大家只是这样议论,其实谁也没见过。千河镇党委书记孙玉善去过杨仓绪家很多次,也曾陪同几家媒体采访过不少当事人,对杨仓绪的事情非常清楚。在他眼里,杨仓绪就是一个普通农民,有时会斤斤计较、在乎得失,但也有最朴实的善良。他说,杨仓绪出名后家里访客不断,荣誉也收获了很多,难免让一些人眼红。可就算他身上有些小缺点,也不能抹杀他一次次下水救人的英雄行为,毕竟每次下水救人都有不小的风险,而且像杨仓绪这样坚持几十年如一日救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杨仓绪说,前些年,他一直很想给自己申请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想以此来为自己正名,可现在他想通了,也早已习惯了其他人的议论,只要自己把人救活就是最大的荣誉。以后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会继续做引渭渠边的义务救生员,把救人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宝鸡文明网供稿)

1986年的那一跳,让宝鸡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杨仓绪走上了27年见义勇为救人的“专业道路”,他不顾个人安危,抢救落水群众的壮举,值得弘扬,值得学习。但“人怕出名 猪怕壮”,他的行为得到了各种各样的非议。杨仓绪所处的阶层,民间称为“草根”,这个群体里一旦曝出“英雄”人物,其身上的缺点便会立即被无限放大,他们的缺点和所做的正义之事放在一起,立即便显得不协调---这即是源于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先进人物”的高标准“定义”。 但是,最终,我们永远不能否认,正是这些来自草根社会的“英雄”,在某个时候,在没有任何“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他们自觉地以原生态的行动方式维护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尊严。正因为这种“自觉”,正因为这种“原生态”,才显出了“英雄”人物的真实的一面,因为“真实”,才更值得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人,去尊重他们,去理解并宽容他们---否则,我们真的要到真空中去寻找“感动我们的人”了。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
小图.jpg
杨仓绪是高新区千河镇产东村农民,家住引渭渠畔,他水性好,每次遇到或听到有人落水,总是临危不惧、舍命救人,并且不图名利,坚持不收被救者的钱财。从1986年至今,杨仓绪共从渠里救起 24人,捞出 16具尸体、 24辆车,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数十家媒体报道了他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杨仓绪被称为宝鸡“救人专业户”、“义务救生员”! 2011年,杨仓绪被评为宝鸡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人物;7月入选 “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