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德:患者“不配合” 我们是这样做的
标签:周福德;中国好人;     发表时间:2019-01-04     来源:中国文明网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 周福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精准脱贫已经成为当前“三大攻坚战”之一。

  一些患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由于医疗费用较高,且因病失去了工作能力,出现了“因病致贫”现象。这种情况对于医患双方都是难题——对于医方而言,患者因贫无法到医院治疗,医方爱莫能助;对于患方而言,由于未能得到救治,他也失去了康复机会。

  2018年5月底,我有幸作为“中国好人”代表,到延安参加了中央文明办举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十周年回顾活动,在当地学习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工作事迹以及他对老乡们的那种关爱情怀。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他为一位患骨髓炎的老乡出路费、出医药费治疗的故事,这也深深地启发了我,解决贫困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康复问题,也需要新思路和新方法。

  这让我想起17岁男孩英华(化名)在我们医院获得康复的故事。

  (一)患者“不配合”为救治增难度

  17岁男孩英华(化名)来自于山西农村的贫困家庭,他患浮肿、蛋白尿5年余,在当地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2018年5月中旬,他在当地治疗无效,就慕名来我们肾内科就诊。接诊医生见患者全身高度浮肿、尿量少,营养不良,当即建议他到急诊室做检查并尽快办理入院。病房负责收住院的张医生第一时间到急诊查看患者情况,但是患者父母不同意在急诊做任何检查。

  这一点给张医生的印象是患者很“不配合”。

  不做必要的检查就收入院,不利于医生评估病情,有延误病情的可能。张医生及时跟我说了这个情况,跟我一起讨论怎么办,“收还是不收这个患者?”

  我随后到急诊查看英华的情况。他躺在临时观察床上,很憔悴,全身浮肿,根本没有力气回答我的问题。他的父母也很朴实,对我们很尊重,经过沟通,他们告诉我们说:“这几年给孩子治病花了很多钱,现在只剩下这2万元了。我们不敢再做检查,怕浪费钱,交不起住院押金,住不了院。”我理解,这种“不配合”是有背后原因的。

  我们讨论后,尽快为英华办理了入院。

  (二)患者无钱治病,新方法解决问题

  我仔细为英华查体,发现他腹部肌肉轻度肌紧张如“揉面感”,合并大量腹水。凭经验,我诊断他有“结核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是患者肾病难治的原因之一,也是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肾病的障碍。我对他给予抗结核治疗、营养支持,为给他治疗肾病创造条件。

  但是住院一周之后,他们的2万元押金全部用尽,他们没钱继续治病了。

  英华得的这两种病都是可以治疗的疾病,有很大希望痊愈。怎么办?我们得想方设法去救治。考虑到他的情况,我个人在他的住院费中存入了一万元,继续治疗。在大家的提示和帮助下,英华的家属在网上发起了爱心筹款行动,两周后筹集了3.8万元善款,解决了部分医疗费用。

  (三)积极治疗,终获康复

  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之上,我根据经验给英华使用小剂量激素联合环孢素治疗。2个月后,英华的病情开始好转,尿量增多了。第3个月,英华办理了出院,继续门诊治疗。第4个月,他可以自己来医院复查了!此时,他已经没有症状了,化验显示蛋白尿明显减少,营养状况开始改善。

  2018年12月25日,他来复诊,化验显示蛋白尿消失了,血清白蛋白也已经恢复正常了。这表明,他的肾病已经获得了临床完全缓解。

  我们都很高兴。我问他:“你怎么评价我们医院啊?”他说:“你们真厉害!治好了我的病。”

 

  (作者简介:周福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好人”“中国好医生”。他坚持“做医生是一种信仰”“做医生是积德”的信念,用“三声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在网上为患者答疑解惑收获好评如潮,被誉为“种德收福”的好医生。)

责任编辑:张 青玲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