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20160802608555977270.jpg
"好老人"韩守训
成立"家庭慈善基金" 8年内发动家人筹善款近6万元
作为一个大家庭的“家长”,多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月安社区的韩守训和老伴始终将助人当作自己的快乐,他们捐助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学生,为汶川、玉树地震捐款献血,还牵头成立了“家庭慈善基金”,规定只要有收入的家庭成员,每人每月都捐款50元注入基金。韩守训将助人、献爱心当作家风,以自己的行动让慈善家风代代相传。2016年3月,韩守训荣登“中国好人榜”。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月安社区的韩守训常被身边人称为“活雷锋”:“有事找老韩,准没错。”多年来,韩守训一次次将爱心献给那些素不相识、需要帮助的人们,同时还成立“家庭慈善基金”,将助人做到常态化。“大家长”韩守训组织全家人捐助希望工程、资助贫困学生,为汶川、玉树地震捐款献血,8年内发动家人筹集善款近6万元,哪怕在他和老伴相继被查出罹患癌症后也没有停止,他打算将做好事、献爱心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经常有人慕名上门求助——“有困难找老韩”1.

 

  年过七旬的韩守训老人,是一位有着近50年党龄的部队军休老干部。“我老家是江苏赣榆的,小时候家里特别穷,寒冬腊月,我们晚上都没有被子盖,冷得直打哆嗦。”回忆小时候的日子,韩守训言语之中满是感激之意,“幸亏当时村里开糕果店的人家好心,让我和其他人一起睡在灶台旁的草堆上取暖。有时候,家里没有一点东西吃了,村里的好心人就从自己伙食中省下一些送过来。”韩守训回忆道,那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肚子饿”,不过好在有乡亲们的帮助,他们家才渡过了难关。

韩守训(后排右三)一家三代做公益。图片来源:江南时报

  老韩常被身边人称为“活雷锋”:“有事找老韩,准没错。”乐于助人的“名声”在外,常有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人慕名前来求助,有生活困难的,有丢失东西的……老伴儿潘翠英记得,有天傍晚,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原来是一位陌生人,开车至南京后发现汽车没油了,就找到了韩家请求帮助。韩守训二话没说立即向这位不相识的到访者伸出了援手。

  有时好心帮助别人,难免也会受到“欺骗”。有一回,一位姑娘找到韩守训,说自己从赣榆到南京来看望男友,但身上钱不够无法回家。老韩热情地招待了她,管吃管喝还请人送她回家。然而,在半路上,姑娘提前下车了。韩守训知道受骗了,却没有后悔:“她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我能帮就帮助她吧。做好事,如果能给哪怕一个人带来命运的改变,就值得了。”韩守训说。

  前些年,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徐磊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他家住在赣榆山区,全家仅仅靠父亲开车的收入为生,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绝境。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韩守训知道了这个消息,“我觉得应该做些什么”。简单考虑过后,韩守训便联合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和赣榆中学校长等人开展募捐活动。“赣榆人在南京有个同乡会,里面有不少人我都认识,我想着通过老乡聚会,由我先发动宣传,再由他们将这件事告诉更多的老乡,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将更多的人串起来,一起来帮助这个孩子。”韩守训回忆说。

  在同乡聚会上,韩守训向老乡说起了这件事,号召大家一起捐款。“有些老乡当场就掏出了钱,把钱交到了我手中,但也有一些不认识的人,一开始还不相信以为我是骗子,我就拍着胸脯对他们说:‘我是江苏省武警总队的韩守训,请大家相信我,这孩子现在真的很需要我们帮助。’”在韩守训真挚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项爱心接力活动中来。这项活动从发起到结束历时两年,期间总共动员了300余人,共筹集善款10万多元。

2.成立家庭发动亲友建立爱心基金——“慈善好家风要一代代传下去”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韩守训从电视上看到了灾区群众的遭遇,非常痛心。他和全家商量后,拿出5000元捐给灾区。同时,他还把价值几千元的茶叶捐了出去并发动家人献血。“茶叶是给参与救灾的战士们的,他们体力消耗很严重,喝点茶水解解渴。”韩守训说,那段时间他一直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长期帮助别人。自那以后,韩守训产生了一个想法——成立“家庭爱心基金”。他说:“一时为善易,时时为善难。做公益、做善事搞突击是不够的,应当尽家庭所能,把做公益、做慈善的家风一代代传下去。”成立基金的提议得到了家人的赞同。

韩守训(右二)家庭爱心基金捐款仪式。资料图片

  老韩随即定下家规:只要有收入的家庭成员,每人每月捐款50元注入“家庭爱心基金”。基金由财会专业出身的大儿媳代收代管并通报使用情况,基金积累到一定数额,全家人就共同商讨如何做慈善。基金成立后,老夫妇带头行动,不仅每月捐出爱心款,还将荣获“全国文明家庭”和“南京最美家庭”等荣誉时得到的奖金全部捐入基金;远在杭州的小女儿、女婿每月汇钱给大嫂;除了全家12名已参加工作的家庭成员之外,几位亲戚朋友也报名参加,目前参与人数已经达到20人。

    在这种氛围中,各家庭成员不仅个个爱岗敬业、孝老爱亲,也积极做好事。大女儿参加江苏省妇联组织的“春蕾行动”,资助宿迁沭阳两名家境贫困的小学女生上学;大儿媳单位组织的每一次公益捐款,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小儿媳参加南京“爱心妈妈”志愿活动,日复一日倾注自己的爱心。

  “家庭爱心基金”成立8年来,帮助了3名患白血病的孩子,资助了10多名寒门学子。“家庭爱心基金”还与社区合作,在社区收集旧衣服,清洗、消毒、整烫干净,再寄给甘肃、西藏地区的贫困孩子。最让韩守训欣慰的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孙子韩梦也主动加入到了“家庭慈善基金”的捐助行列,“我已经能自食其力,和爸爸妈妈一样遵守韩家家规,也在第三代中带个好头,把韩家乐善好施的好家风传递下去。”韩梦信心满满地说。

3.身患绝症仍想着他人——“还有比我们更困难的人”

 

  看到眼前谈笑风生的韩守训夫妇,很难想象他们都身患癌症、饱受化疗放疗痛苦。“2009年我被查出患了食道癌并动了手术,一直到2015年上半年,每周都要去医院进行治疗。2014年我老伴突然感到骨头疼,到医院一查是肺癌伴随骨转移,她一直积极地在和病魔作斗争。”他们说起自己的困难总是轻轻带过,谈到自己的病情就像在讨论一件普通的家务事。
  韩老说:“好多人都看不出我俩有重病,我还和老伴开玩笑说我们只是外包装好,内部零件不怎么行喽。”当得知一些人患病的情况,老俩口总是第一时间联系他们,并通过捐款等形式帮助他们。“因为我们生着病,能够体会到这种痛苦,看到别人患病受苦,心里就特别难受,我俩能帮多少就帮多少。”一旁的老伴潘翠英说道。

韩守训捐款助人。资料图片

  老两口一年的治疗费用大约有15万元左右需要自理。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从未想过放弃“家庭慈善基金”,他们想到的是还有比他们更困难的人。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的消息传来,病床上的老韩立即打电话请社区帮他将2000元爱心款捐给灾区。

  不光是亲友,就连医生也忍不住劝他,应该先保重自己的身体,有钱了就买点滋补品,增加点营养。老两口却倔得很:“帮助别人,我们感到快乐,心情好了也有利于身体健康。”曾有家庭成员提出:“假如以后实在有困难,50元爱心款是否可以减免?”对此,大家达成了一致:“50元对生活影响不大,日积月累却能帮助很多人,哪怕在其他地方省吃俭用,也不能将这笔基金断掉。”

  2016年春节前,韩守训拖着病体,去看望“家庭爱心基金”资助的两个小病号。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王梦佳感动地说:“爷爷,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战胜病魔。”天寒地冻,回来后韩老就感冒了。他却很平静:“疾病不可怕,子女们孝顺懂事、全家其乐融融才暖心,每活一天都是充实和快乐的。”

  “如今,我日子好过了,这个时候更不能忘记别人对我的好。”韩守训说,他要感恩别人、感恩社会、感恩党,能做一些好事就做一些,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本稿件根据《老党员成立“家庭慈善基金” 全家齐努力帮助贫困失学儿童》《好老人韩守训设立“家庭慈善基金” 助人家风代代相传综合而成,感谢南京文明网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一次助人不难,难的是将助人当作一种习惯。韩守训老人不仅将助人当作自己的习惯,还用行动感染着身边人,哪怕在自己和老伴遭遇困境之时,也不曾放弃过行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韩老用自己的爱心点燃了周围人的爱心,用自己的行动向下一代传播助人为乐的家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韩老点赞!

(责任编辑:李雪芹)

    【本网点评】

    ·韩守训:用好品德好家风大写夕阳红
    ·韩守训:家庭与社会的无价宝
    ·韩守训:吹响扶贫济困的家庭“集结号”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