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上流传的那些自我保护措施其实并不合适,因为它们大多要求女生有一定的力量基础。” “倪教授的课我们最喜欢听了,听了以后运用到工作中觉得特别有用。”来培训的基层民警都对倪军的课程赞不绝口。 倪军代表上海市公安局教官给公安部全国首期师资班学员授课。图片来源:宝山文明网 1. 讲解深入浅出 40多门微课程被评为“星级课程”
“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到基层派出所、交警中队去和基层民警一起工作,看看下次上课还要增加点什么内容。” 倪军1994年参加工作,起初他只是一名基层巡警、交警、派出所民警,2008年成为宝山公安分局警察训练中心专职教官,如今成了大家敬佩的“倪教授”。在职业的转变和上升之中,他付出了无数心血。 5年前,倪军开始在上海公民警校开设公共防范课,但凡涉及安全问题,不论是青少年安全防范,还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医患矛盾处置,都是他的讲课范围。为了让课程贴近一线民警的实际工作,倪军进行了大量的教学调查研究,向数百名一线民警和基层领导进行面对面调查问询。正常的讲课时间不能减少,因此大量的数据分析、课程开发都需要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为此,他顶着烈日,冒着严寒,和基层民警一起到现场执法,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看看怎么样的工作方式最合理。有时为了寻求一个数据或突破口,倪军常常要在现场蹲守好几天。在现场收集好数据,他还要带回家,再慢慢研究。
倪军(右)采用启发式教学给培训学员授课。图片来源:宝山文明网 “倪教授的课我们最喜欢听了,听了以后运用到工作中觉得特别有用。”来培训的基层民警对倪军的课程都赞不绝口。他们不知道,为了上好这看似轻松的一堂课,倪军付出了多少时间和心血。 2.安全防范课“火爆” "小鸡快跑"让孩子灵巧躲避"坏人"
因为妻子的车祸,倪军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悲伤过后,倪军开始投身社会安全防范教育,并在上海公民警校开设了“倪军教官工作室”。“希望听了我的课,老百姓能增加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人身伤害。” 倪军到上海大学给学生上《安全逃生》选修课。图片来源:宝山文明网 倪军开设的安全防范课程面向百姓,他的学生从幼儿园的孩子到耄耋之年的老人,各种年龄层次,各种职业都有。不同的人群需要不同的处置方式,不同的场景也需要不同的应对。为此,倪军一头扎进了安全防范教育。为了教会老百姓安全防范,他自己去体检各种险境,然后总结出针对性措施。哪里着火了,倪军就带着学生去火场体验实景;哪里交通事故多了,倪军又出现在了哪里。“我这门课上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哪能随便乱讲呢?越是危险,越是要慎重,越是要亲自去体验一下。”一个木材市场失火,倪军赶到的时候大火基本被扑灭了。正当大家围上去观察的时候,突然一阵大风,看似已经灭了的火一下子又烧了起来。风向一转,向着倪军吹过来。“当时只觉得一团浓烟过来,什么也看不清,气也透不出。”经历许多现场体验的倪军,在那一瞬间感觉自己似乎就要葬身火海了。他凭着经验趴在地上匍匐前行,直到翻过一道墙,才逃离了浓烟。这次体验让倪军对火灾应对有了更深地了解。课堂上,他身入其境地告诉学生们碰到火灾该怎么办。 为了设计一套针对孩子免受侵害的课程,他将警校的躲避训练加以改造,和孩子们活泼爱闹的天性相结合,用了足足大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套名为“小鸡快跑”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躲避坏人的技巧。“那段时间,经常是白天给孩子们上完课,晚上回去后就拖着团队一起总结不足,有时大家讨论工作,居然一天一夜没合眼。”之后,他和他的团队一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近两百场“小鸡快跑”的教学活动。40分钟的课程结束后,他往往累得浑身是汗,“就像从水里捞上来一样”。但效果也十分显著,一般上过四次课以后的孩子,看到“坏人”就能灵巧地躲避。有家长回去试验以后反馈:“孩子躲得真快,连他爸爸都抓不住他。” 5年前,上海市开设公民警校公共防范课程时,倪军还是孤身一人。如今,公民警校内不仅专门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员更是多达五六十人。他们当中不仅有不同警种的警察,还有十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他们都是在听了倪军的课程后,选择加入这一队伍。 至今,倪军和他的伙伴们深入学校、社区、医院,为10多万普通群众上课,让老百姓在面对交通、火宅、盗窃、医闹等各种突发事故时有了应对措施。倪军也成为到地方大学开设固定学分制课程的首个现役警察。 倪军(前排左一)和他的团队参与电视节目。图片来源:上海观察 3.16年照顾“婴儿妻” 让更多人不再受伤害
倪军曾经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美丽善良的妻子是一名老师,一岁多的儿子乖巧可爱。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这个幸福的场景永远停在了16年前。2000年,妻子在下班途中遭遇车祸,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心跳和呼吸。经过7个小时的手术和倪军连续12天、288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守护,妻子脱离了险境,却从此陷入昏睡,成为植物人。 倪军把刚满16个月的儿子送到父母家里,把床搬到病房里,把家也安在了医院。“她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倪军请了一年的假,每天24小时守护在妻子身边,细心地为她擦洗,喂她吃饭,帮她按摩,时刻警惕病情的变化。有一次,妻子高烧不退,整个人瘦得脱了型,医生说不行了。他执着地一次次请来专家,最后把人救了回来。 第二年,妻子的病情开始稳定了,倪军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白天,他是一名尽职的警察,为维护治安稳定不停地忙碌。下了班,他是一名尽责的丈夫,每天赶到医院照顾妻子。这样,他又陪着妻子在医院住了整整一年。终于,妻子醒了,于是,倪军带着她回到了家。妻子虽然醒了过来,但是,车祸的后遗症让她永远只有婴儿的智力了。躺在床上的妻子犹如刚出生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不认识人,不会说话,不知道吃喝拉撒,没有思维能力,所有的一切只能靠别人来照顾。倪军请了保姆白天照顾她,下了班,就自己照顾。等到8点左右妻子睡下了,他又回到案桌前,继续潜心研究手中的教学课程,直到凌晨一点去休息。整整16年,除了工作,倪军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照顾妻子上。这么多年,倪军对妻子的照顾让大家看到了他的真心付出,很多人都劝他把妻子送去护理院。可他却摇摇头,“我舍不得,她在,这个家还在。” 倪军给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的公安宣传员传授宣传工作技能。图片来源:宝山文明网 倪军坦言,妻子的遭遇是他全身心投入安全防范课程的动力来源。“我常想,如果她当年能学一些我现在讲的课程,也许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说到这里,倪军颇有些伤感:“事情已经无法挽回,现在我只希望这样的悲剧能越少越好。” 对于未来,倪军并没有想太多。“我希望能继续普及安全知识,范围越广越好。”他顿了顿,又补上一句,“要是她能和我说说话就好了。”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倪军》《“好警官”倪军:从路口站岗到大学讲台》《倪军:每一次以身犯险 都是为告诉我们正确的防范知识》《公民警校首席讲师倪军:为上好安全防范课 亲身实验数月》等稿件综合,感谢宝山文明网提供部分素材。) 编辑点评
他有一份大爱,镌刻在三尺讲台。他循循善诱,亲身体验,为百姓传授实用有效的安全防范知识,让他们面对危险不再手足无措;为基层民警讲解方便快捷的技巧,让他们工作起来更加游刃有余。他有一份柔情,徜徉在妻子心田,虽然日夜辛劳但始终无怨无悔。明天,生活还将继续,愿“百姓身边的安全伙伴”倪军一生平安! (责任编辑:王小伟) 【本网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