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陕西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综述
发表时间:2022-05-09来源:陕西文明网

  建设新时代的陕西,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党的十九大以来,陕西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中央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全会精神和各项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实干担当,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如今的延安南泥湾水草丰茂、风景秀丽,成为游客的打卡地和延安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图为航拍南泥湾国家湿地公园。 陈宏江摄  

  立德铸魂 凝聚奋进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党中央在延安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灿烂华章。

  近年来,陕西省各级党组织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力量,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以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延安,全新改版的中国首部红色主题秀《延安延安》每天都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在铜川,党史学者通过视频授课、面对面访谈、党史微电影等形式,丰富党史教育内容。宝鸡市通过开展“每周一次党史课”活动,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陕西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用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

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陈家坡会议旧址,小讲解员在讲解。(资料图)

  文明创建 擦亮幸福底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陕西,一座座文化厚重、和谐宜居、崇德向善、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老百姓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幸福感、安全感油然而生。

  前段时间,西安高新区沿路的樱花美景在全网刷屏,周末闲暇,大家不再拘泥于去乡间感受自然,春日的气息触手可得。如今,行走在大街小巷,街道干净整洁,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吃饭“光盘”杜绝浪费……这个连续多年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不断巩固提高,不断创新发展。

图为地铁工作人员手持“静音出行”提示牌引导乘客共同营造安静的乘车环境。(李明 摄)

  文明创建,制度先行。铜川市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制度化,制定出台《铜川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召开铜川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座谈会,为新命名表彰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进行授牌,进一步提升了各单位的创建积极性。渭南市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县城)创建,印发了《渭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规划(2021-2023年)》,对标全国,细化措施、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杨凌示范区把城市治理基础工作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实现创建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夯实各单位的主体责任,注重日常、平常和经常督查,确保创建工作不做表面文章。

  让城市更文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心愿和追求。陕西省各地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实际问题,推动创建工作从城市城区向县域农村延伸,从主次干道、居民社区向背街小巷、生活小区延伸。宝鸡市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老旧小区、农贸市场等薄弱环节,累计整改各类问题3800余条。安康市累计投资8.8亿元,实施9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投资5.8亿元建成江南再生水厂,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和人居环境;实施城建重点民生项目44项。

  从“一点美”到“处处美”,连点成片、群星璀璨,文明之花在城市间绚丽绽放。

  文明实践 融入群众生活  

  走进临潼区代王街道山任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极具特色的乡风文明一条街,临潼区的标志性水果“石榴”“柿子”悉数上墙,“石榴红了”“柿子熟了”的丰收画面喜气洋洋。行至村口,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房屋整齐划一,门前大丽花开得正艳,菊花盎然盛放在农家小院前,好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山任村依托资源优势,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高标准建设乡风文明一条街,持续抓好美丽庭院建设,通过举办文艺演出、道德讲堂、开展节日慰问、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传统美德、良好家风,以‘小家美’带动‘乡村美’,村子面貌焕然一新。”山任村支部书记任整社说。

极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墙,成为山任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资料图 安涛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焕发勃勃生机。近年来,陕西省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提高农村群众文明程度,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不断推动农村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

  今年春节刚过,延安市延川县大禹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里就开起了夜评会,村民们围着火炉探讨着新一年的规划。红色夜评会是延川县村一级党员干部践行文明实践的创新服务载体。实施以来,已经为刘家湾村解决了不少问题,这种人人参与的方式深得村民喜爱,如今夜评会一开,全村响应。“通过夜评会,组织群众在一块举行活动,能把群众的凝聚力能集中在一块。”延川县大禹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刘家湾村村民刘忠生感慨。文明实践中,刘家湾村还创新服务模式,用“红色夜评会+村民大联欢”的形式,做到了哪里有需要,宣传宣讲队伍就到哪里,群众去哪里,文明实践活动就开展到哪里。

  3月6日上午,具有乾县地域文化特色的濒危剧种“弦板腔”公益性演出走进咸阳市乾县梁村镇南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引了村里不少男女老少驻足观看。活动现场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着如花般的笑容。

  “好多年没看过这么精彩的弦板腔了,而且还是在自己家门口。演员唱功好,表演精彩,让我们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化惠民的成果,村里也热闹了,文化生活也丰富了。”村民王俊清说,“看了这戏,我们对建设美丽乡村更有劲头了,送戏下乡不仅送来了文化,还让人心里感到很暖,希望这种活动常办。”村民王彦儒称赞。

  通过理论宣讲、文化下乡、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打通服务凝聚、宣传教育、组织动员党员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文明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文明培育 发挥榜样力量 

  张红红,是西安市临潼区土桥初级中学的一名教师。25年来,他扎根贫困山区教学一线,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尽管常年遭受疾病折磨,但每周的30多节课,他仍旧坚持拄着拐杖完成。先后帮助数十名留守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动员40多名学生返校上学,培养了上千名山区学子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来自咸阳市礼泉县石潭镇的杨兰兰,是一位普通的农民。11年来,她常年照料瘫痪在床的公公和婆婆,抚养一对年幼的儿女,经营自家8亩葡萄园,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博爱、坚毅、善良的形象。

  还有铜川市耀州区陈家坡旧址管理所文保员、专职讲解员杜天祥。虽然讲解任务不在老任的工作范围内,讲解也没有讲解费,但只要有游客远道而来,他都会毛遂自荐,义务给游客们讲解。老任说自己想法很简单——游客远道而来,就应该不虚此行,哪怕自己苦点累点,也要把陈家坡的革命历史传承下去,把照金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凡人善举,凝聚向上向善的力量。陕西好人文化蔚然成风,与这片红土圣地造就的红色文化基因息息相关。近年来,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不断丰富红色资源内涵,大力挖掘道德建设中的先进典型,用选树出来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引领文明风尚。

  厚植道德沃土,劲吹文明新风。如今的三秦大地,文明创建红红火火,道德春风处处涌动,善行义举层出不穷,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责任编辑:靳国英 梁海燕
【纠错】
  1. 字号加大
  2. 字号减小
  3. 打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