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在建设文化强省上彰显更大自信
发表时间:2023-01-28 来源:中国文明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为我们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供了根本遵循。宣传思想战线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充分发掘山西文化优势,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加快三晋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山西省人民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更加自信自强。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刚刚过去的2022年,山西省宣传思想战线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工作主线,根据党中央安排和省委工作部署,筹办中共山西省委“中国这十年·山西”新闻发布会、做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山西展区布展工作、完成国家版本馆展品征集任务。深入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非凡十年”“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牢记嘱托、山西答卷”等系列宣传活动,举办24场“山西这十年”专场发布会,全媒推送电视理论片《再赶考·新担当》、“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山西省喜迎二十大群众歌咏大会等原创节目,编写发行《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面》通俗理论读物系列丛书,打造“晋轩理”等理论研究宣传品牌,用山西一域实践生动阐释伟大思想的科学真理伟力。组织“新思想在山西”基层宣讲,持续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深入实施“护航党的二十大”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专项行动,全力维护全省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着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细落实。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持之以恒推动理论大众化,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加强主题宣传、成就宣传、形势政策宣传,在全社会大力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唱响网上主旋律。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山西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各方面全过程,推动“两个纲要”落地落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我和我的祖国”“永远跟党走”“强国复兴有我”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累计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84个、网上展馆15个。申纪兰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李培斌、张连印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张旭峰等1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特别是2022年抓好先进模范学习宣传、红色基因传承教育、青少年主题教育、网上主题教育等七大类26项庆祝活动,有效地振奋了精神、激发了斗志、鼓舞了干劲。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用好红色资源。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引导广大青年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得到新提高、达到新高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山西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五大创建”活动全面提质增效,2市5县获评全国文明城市,117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76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597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全覆盖,4万余个志愿服务组织、422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基层一线,8人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11个单位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选树表彰一批全国道德模范、最美人物、“中国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天使白”“橄榄绿”“志愿红”成为一道道靓丽风景线。厉行勤俭节约,推动移风易俗,涵养家风家教,城乡处处洋溢文明新风。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要加强道德建设,继续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志愿山西”品牌实践,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努力打造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平台、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连心桥。要坚持利民惠民导向,做好文明典范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评选工作。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进文明创建向网上延伸,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我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入挖掘山西文化资源“富矿”,大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让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更坚定、精神生活更富裕。创作推出一系列精品力作,涌现出一大批中青年文化文艺名家。连续五年开展全省性群众文化活动,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长效机制;常态化开展“免费送戏下乡一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全民阅读活动季等惠民文化活动,年均惠及群众超千万人次;全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及农家书屋等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全部免费开放。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加快推进。报业、广电、文艺院团、国有文资文企等领域改革蹄疾步稳,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各类文化展会活动赢得口碑和市场双丰收,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全省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新气象。2022年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开展全省性群众文化活动6000余场,惠及群众1300余万人次,第三届山西艺术节(云上艺术节)吸引6100余万人次关注,话剧《于成龙》、电视剧《太行奶娘》、电影《申纪兰》、图书《金珠玛米小扎西》等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重点抓好三晋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展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三晋文艺精品力作。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布局晋北、晋中、晋南考古基地。深化非遗保护活化工程,挖掘晋字非遗品牌内涵。推进文化设施提升工程,推动各类文化设施更加广泛地惠及全省人民。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办好各类重大文化活动。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造贯穿体现到宣传思想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既是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其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过程,又是吸纳外来文化文明精华、推动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我们坚持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统筹各级各类媒体全面记录好、生动呈现好山西改革发展成就。中共山西省委“中国这十年·山西”新闻发布会等反响热烈,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宣传亮点纷呈。用好“发现山西”外宣节目和专版、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新闻发布会等平台,开展“外国人写山西”活动,推出6集《首席体验官》系列外宣短视频;“中华文化走出去”山西外宣活动资源库更加充盈,“文化三晋”精彩亮相第十八届深圳文博会,全省第八次旅发大会、第五届山西文博会、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等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展会成为展示当代山西的重要窗口。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奋斗创造奇迹。我们要继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统筹推进对外宣传、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推出《寻踪晋商》等外宣品,开展“走读中国·外国青年看山西”“晋见中国”等文化交流活动,推进国别与区域研究。办好平遥国际摄影展等主场外宣活动,让三晋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更好走向世界。(供稿:山西省文明办;作者:宋伟 山西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责任编辑:梁 海燕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