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皮影 有了新传人
发表时间:2011-12-01   来源:新华网

   12月1日,徐芦燕(左)边做皮影,边向王钱松老人请教。有了年轻的帮手,王钱松老人制作皮影轻松了很多。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浙江省海宁市斜桥镇上有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钱松老人,他今年78岁,从1979年开始师从当地皮影老艺人学习皮影制作,制作的皮影有数千件之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眼神越来越不好,但是对于皮影制作的手艺传承他却不担心,因为海宁文化部门从2011年初开始就为他专门配备一名“全职学生”。 24岁的徐芦燕是海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她按照上班时间全日制在王钱松家跟随学习皮影制作的全套技艺,并帮助王钱松老艺人制作传统皮影道具。海宁皮影的制作较为复杂,前后共有包括起稿、过稿、勾墨、上油等十多道工序。徐芦燕目前除了第一步起稿需要临摹以前的老皮影之外,后面的制作工序基本都已经学会,可以在王钱松老人的指导下完成皮影全过程的制作。说起皮影制作,大学专业为动画影视专业的徐芦燕说“这活有点费眼力,而且一直坐着保持同样的姿势要很长时间,好在我对这挺感兴趣的,可以做下去。而且师傅对我也很照顾,这份工作我能做好!”王钱松老人对这位学生也很满意,他说“做皮影要有美术功底,要静得下心来,还要勤快不怕吃苦,这些徐芦燕都做得不错”。一老一小师徒二人搭档默契,为古老的皮影制作技艺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年来,海宁市不断加大对皮影戏的保护力度,投入资金和人力用于海宁皮影戏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皮影戏被称为“土电影”、“中国卡通片”,起源北方,南宋时传到江南一带,在江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海宁皮影戏既保留了北方皮影戏的传统样式和表演精华,又与海宁当地的民间小调、手工技艺和生活习俗相结合,形成具有海宁地方特色的皮影戏表演。2011年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责任编辑:卢 阳
分享到: 
在线评论
用户昵称:   匿名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验证码:           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