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想来社区参加点活动。”“小同志,这个微心愿我来认领。”走进幸福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好人呼唤站”,每天这里都是社区最热闹的地方。说起社区治理,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事务繁杂,有老年人、残疾人、家庭困难等各类群体需要服务,邻里纠纷、停车难、上学放学拥堵等问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管理更是难上加难。然而在铜陵市幸福社区,这一切的困难都通过“好人推评”这把钥匙得到解决。
好人呼唤站:好人离我们并不遥远

图为幸福社区好人呼唤站。

图为幸福社区道德银行颁奖典礼。

图为幸福社区“道德币”。
日常生活中,很多居民都想利用业余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却苦于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所以觉得当“楼道好人”“社区好人”是遥不可及的事。“其实做好人并不难,很多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把一件件小事做到了极致。”幸福社区党工委书记、主任朱军说。幸福社区通过好人呼唤站,为广大居民打造一个了“好人养成计划”:在好人呼唤站登记,成为社区“道德银行”储户,只要做好事就可以增加“幸福币”的储蓄金额,当储蓄达到一定额度时就可以获得“幸福偶像”“道德富翁”等荣誉称号,进而参加“社区好人”评选。
十大服务品牌项目:好人成为社区自治的“金管家”
居民可以在“道德银行”做哪些好事?幸福社区组建了“十大服务品牌项目”,将社区治理的难点问题组建成项目,带领社区居民一起解决。例如,为了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幸福社区组建了“幸福六尺巷”项目,组织70余名志愿者成立“纠停”小组,轮流值班巡逻,对不文明停车进行劝阻,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新建停车位进行选址。在“纠停”小组的努力下,今年社区新建了400多个停车位,小区停车难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同样还有解决学校上学放学拥堵的“幸福护学岗”,解决居民纠纷的“幸福法治超市”,提升居民科普素养的“幸福无线电俱乐部”,帮帮助未成年人群体的“幸福彩虹课堂”,帮助老年人群体的“幸福来敲门”,维护社区治安的“幸福巡逻队”,帮助困难群体的“幸福微慈善”,链接企业的“幸福道德银行”,孵化社会公益组织的“幸福益+益”。凡是参与这些项目的居民,均可在“道德银行”获得“幸福币”,成为服务项目的“投资人”。从“储户”到“投资人”再到“道德富翁”和“好人”,这条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人之路”充分调动了广大居民学好人、做好事的积极性,也让居民的事通过居民自己得到了解决。

图为幸福社区“十大服务品牌项目”。

图为节日期间开展“幸福来敲门”活动。

图为在广场开展“幸福微心愿”认领活动。
幸福之音:让做好事成为“幸福人”的幸福事
《幸福之音》是幸福社区自创的刊物,按月刊发,上面记载着幸福社区的好人好事。这份小小的刊物将“呼唤好人做好事”的理念传递得更远。“我们的居民们都以能登上《幸福之音》为荣。”朱书记介绍说。不少“能人”通过《幸福之音》联系到幸福社区,发挥自身特长服务社会,带领大家学好人、做好事,实现人生价值。例如社区居民邢治平,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他在社区“好人呼唤站”的帮助下组建了“幸福社区艺术团”,曾带领幸福社区无伴奏合唱团演唱自己的原创作品《我身边的好人》,在全国5000多个节目中脱颖而出,入围了“全国社区网络春晚”。由于表现突出,邢治平很快被社区居民推选为“楼道好人”、“社区好人”,又经幸福社区党工委推荐,在2013年当选“铜陵好人”。

图为幸福社区自创刊物《幸福之音》。

图为幸福社区“楼道好人”评选表彰会现场。
迄今为止,幸福社区共产生“中国好人”1人,“铜陵好人”5人,并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好人社区”。幸福社区通过开展好人推荐评议工作,用“德治”提升了居民素质,营造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各类管理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都是幸福人,在社区做着幸福事。”社区居民小陶说,“在幸福社区,我们做的好事都是帮助我们居民自己的事,这让我特别有成就感。”(铜官区文明办 陈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