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木江(资料图) “我听说甘肃贫困山区的学生们很艰苦,我想拿出2万元的个人积蓄,通过你们帮帮这些孩子。”3月3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被广大网民誉为“草根慈善家”的阿里木江·哈力克主动联系到甘肃日报社机动新闻部,表示要对甘肃贫困山区的学生娃进行捐助帮扶,希望报社帮他寻找捐助对象。 记者:向甘肃贫困山区孩子捐款的念头是如何产生的? 阿里木江:前几天我在北京参加“学习雷锋精神”的大会时,一位领导对我说,你是少数民族中学雷锋的好榜样,你要带动少数民族同胞一起学习雷锋精神,让大家团结在一起,更好的生产、生活。这和我的想法一致,所以我就想继续帮助上学的孩子们。 听说甘肃贫困山区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甘肃的孩子很爱学习,我不想让他们因为没有钱而放弃学业。我小的时候,家里穷,父母没什么文化,自己也只是勉强上到高中,后来在部队才继续学习了文化。2001年,我去贵州毕节卖羊肉串时,经常被人欺负。我知道,欺负我的那些人是因为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才这样做的。我觉得,不能让想读书的孩子上不起学,我们尽力帮他们! 记者:听说今年您给云南和甘肃各捐了2万元,4万元对您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是吧? 阿里木江: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商贩,生活并不富裕,4万元对我来讲也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我们这个社会需要雷锋,我们国家也有很多像雷锋一样好心的普通人,我只是他们中的一个。这笔钱虽然捐出去了,但我还能继续干活,继续赚钱。 记者:选择3月5日这一天捐助甘肃学生,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阿里木江:一是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二是3月5日是我和妻子的结婚纪念日。做一些好事,是最好的纪念。 记者:您想对获捐的孩子们说些什么? 阿里木江:我希望,我帮助的学生今后能回到贫困地区,我还想告诉大家,一定要读好书,要有文化,要对自己好、对别人好、对国家好。 阿里木江·哈力克,男,维吾尔族,1971年4月生于新疆。1992年,阿里木江·哈力克退伍,在当地供销社工作。供销社破产后,他走南闯北以卖烤羊肉串谋生。 2001年,他到贵州省毕节市落脚。通过努力,阿里木江的生意越来越好。但他并没有安于享受,而开始把自己的积蓄陆续捐给贫困学生。(马国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