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嘉毅:始终贯彻群众路线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发表时间:2021-01-14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群众路线始终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必须把群众路线贯穿到宣传、引领、教育群众的全部活动之中。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探索和创新实践。甘肃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探索创新中不断丰富文明实践中心的内涵外延,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以宣教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致富群众为目的,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

  一、把准思想“定盘星”,在坚持政治导向、深化理论指引上下功夫

  用党的创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

  我们突出思想引领,着眼于解决部分群众政治思想意识不强、对党的主张认识不够、基层宣教平台受限等问题,不断创新拓展党的新理论新思想走进基层的常态化路径,着力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媒介平台活力,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习实践党的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教化移风易俗等功能作用,用新时代、新思想、新格局武装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宣传党的理论思想、路线方针、决策部署的重要阵地,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践行党的主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广大群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践行好群众路线,必须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把宣传普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增强干部群众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只有提高政治站位、站稳群众立场,围绕群众开展工作,与群众同站一个屋檐下、同坐一条板凳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思想、传政策、传道德、传文化、传技能等活动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才能血脉相通、骨肉相连,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根本,就是与党委政府的重大安排部署紧密联系,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密联系,用老百姓看得见、听得懂、愿参与的方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新风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进而强化广大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盯紧宣传“供给侧”,在坚持需求导向、夯实发展基础上下功夫

  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在基层。要始终坚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目标,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

  我们突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功能,着眼于解决政策理论宣讲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等问题,围绕宣传入脑、宣讲入心、移风易俗、惠民利民,紧扣党的创新理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文明村镇等重点工作,精准对接群众关切,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提供什么,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难最盼的问题,全心全意为民解忧、为民解难、为民解惑,变党的理论“下”基层为党的理论“惠”基层,把党的创新理论、党的重大政策、农业信息等传递到千家万户。

  践行好群众路线,必须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把宣传贯彻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理论作为重大任务。围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乡村建设行动等重大战略部署,用“看得见的载体”实现“看不见的教化”,不断筑牢基层宣传宣讲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实干苦干,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要注重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群众实践参与相结合,宣讲接单与群众点单相衔接,在宣传宣讲活动设计中充分反映农村特征、体现农民个性,符合农民“口味”。在宣讲党的政策时,传递一种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递出去,让基层群众理解党的初心与使命,理解和支持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在宣讲文化政策、开展文化活动的同时,传递一份文明风尚,让农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移风易俗,形成新风尚。在讲授讲解科学知识时,传授一种技艺,实现“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提高基层群众创业致富能力,增强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的信心。

  三、提振群众“精气神”,在坚持价值导向、丰富精神文明上下功夫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精神文明建设地位愈加重要。

  我们突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建设,着眼于解决陈规陋习、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现实问题,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礼文化和村规民约下乡进村入户,构建乡村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村级文明实践队伍,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利民活动,丰富文艺演出,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践行好群众路线,必须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灵魂工程。牢固树立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思想理念,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动员人人参与,实现共建共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振精气神、汇聚正能量。要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服务、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中心(站、所)引领带动作用,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广泛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为基层提供优质文化服务。要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思想文化产业的需求,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百姓的精神乐园。

  四、当好百姓“暖心人”,在坚持服务导向、搭建桥梁纽带上下功夫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更多支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我们突出打造乡村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着眼于解决志愿服务水平相对不高、志愿队伍党员占比相对较低、常态化服务活动相对较少等问题,聚焦为基层志愿服务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支撑,加大志愿服务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协调运作机制,开展一系列志愿活动,扩大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影响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省先后有24793个战“疫”志愿服务组织、21724支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近百万志愿者积极投身战“疫”基层一线,成为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中坚力量。

  践行好群众路线,必须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把大力开展服务群众志愿活动作为桥梁纽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志愿活动,要牢固树立“群众在哪里,哪里能集中群众,就将活动开展在哪里”“群众有什么需求,就开展什么样的活动”的理念,干部群众一起讲、一起干,避免“干部讲、群众听,干部干、群众看”的误区,通过“讲”“学”“评”“帮”“乐”“庆”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志愿活动。要加强组织引导,结合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等中心工作,谋划设计一批群众急需、特色突出、质量上乘的志愿服务项目。要建好建强群众身边的志愿者队伍,发动群众讲述身边发生的致富创业故事、家风故事、孝善故事等,用身边人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紧盯基层群众实际需求,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增强群众爱国爱家爱集体的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五、汇聚各方“战斗力”,在坚持系统导向、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系运行,抓住关键处,聚焦要害处,上下联动、同频共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鼓励支持基层创造、群众首创,以基层创造力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内生动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

  我们突出完善工作机制,着眼于解决统筹协调不够、内容形式单一、联动衔接不畅等问题,既把握原则要求又坚持因地制宜,既发挥特色优势又补齐短板弱项,建立完善“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构建起“三级指导”帮建模式,“五级”书记牵头抓总、宣传部文明办协调跟进、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中心(站、所)统筹建设,把好方向、建好队伍、搞好活动、配好资源,推动规范运行。以党员干部“带头”、专业志愿者“合奏”、农民志愿者“常驻”为骨干,凝聚专家队伍、专业队伍、村(社区)志愿者队伍等,打造了一支聚合各类人才、有能力、有热情、靠得住、敢担当的文明实践“集团军”。

  践行好群众路线,必须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把坚持系统观念健全工作机制作为基础本底。统筹考虑和协调平衡各项工作关系,立足基层、服务基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带头做,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发挥好前沿指挥部作用,把中心建设和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把组织推动和引领群众参与结合起来。要抓好质量提升,建设专业队伍,谋划特色项目,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广泛动员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先进人物、文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创业返乡人员等,组建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综合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引导人们发挥专长、主动实践,最终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服务、人人受益。

责任编辑:王 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