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发表时间:2020-12-09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也是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再小,有文化就有生气,总能让人钦佩;一个企业再大,没文化就没底气,难免令人惋惜。当然,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把文化与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有人说,如果离开企业讲文化,就叫“魂不附体”;如果离开文化讲企业,就叫“灵魂出窍”。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但是创新文化,是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企业如果不创新,辉煌的“故事”可能会变成衰落的“事故”;文化如果不创新,宝贵的“遗产”可能会变成永远的“遗憾”。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无论如何都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第一,创新文化成就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文化驱动创新。实践反复证明,小创新小发展,大创新大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合肥许多企业的创新文化让人印象深刻。比如,新能源汽车的网红者蔚来、领军智能语音产业的科大讯飞、可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华米科技、打破平板显示国际垄断的京东方、引领动力能源发展的国轩高科等,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视创新如生命、抓创新像拼命”,以创新撑起合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的现象级产业地标,挺起了中国企业自立自强的不屈脊梁。有人说,敢创新的企业不一定能赢,但不创新的企业迟早会输。我们由此感到,对于企业而言,这动力那动力,创新才是企业第一动力;这文化那文化,创新文化才是企业第一文化。

  第二,创新文化塑造生态。大家都知道,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合肥,近年来因科技而兴、因创新而进,从过去“砸锅卖铁”拥抱中科大,到今天“争分夺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从“真金白银”投资维信诺、蔚来等企业,到“真抓实干”实行12个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创新的基因不断传承,创新的脚步从未停顿。对于创新的事,我们并不紧盯着“挣钱”,也不图一味“省钱”,只要是“值钱”的,我们都舍得“花钱”。正是这种抓学习如饥似渴、抓创新如痴如醉、抓发展如坐针毡,让合肥成为创新要素聚集的高地、创新企业发展的福地。目前,合肥拥有133名院士,与21家大学大院大所共建26个创新平台。特别是今年以来,57家知名企业总部落户合肥,新上市和过会企业达15家,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高新技术企业呈井喷之势,全年有望超过800家,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55%。合肥已经日益成为“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大标识、最大动能和最大潜力。合肥也从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正在成为新发展阶段的“商家必争之地”。

  第三,创新文化创造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下的合肥,原始创新有优势,产业创新有闯劲,融合创新有潜力。我们也深感到,创新是一件难事,但是,越是难干就越是难得,困难与成绩总是相伴相随,困难越大,战胜困难后,取得的成绩就越大,意义也越大,越能鼓舞士气、坚定信心、赢得未来。目前,合肥正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撒迎头网、开顶风船,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产业创新为基础、以制度创新为引领,等高对接先发地区,努力做最好的,不是最好就学习最好的,对一切制约创新的藩篱,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力争推倒;对一切有利创新的事情,想尽千方百计也要力争做到;对一切勇于创新的人才,踏遍千山万水也要力争请到,做到人人讲创新、事事重创新、处处有创新,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努力把合肥打造成新时代创新特色更加鲜明的地标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人生当如彩蝶,间或停憩,勿忘翩跹”。创新如同一次没有终点的长跑,我们愿与大家一起风雨兼程、携手共进;创新恰似一次不断收获美景的远行,我们努力让来合肥投资的企业创新愉快、合作共赢。 (虞爱华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此系作者2020年11月17日在第二届长三角企业文化建设交流合作论坛上致辞摘要。)

责任编辑:王 钰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