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风雨同舟共创美好未来
发表时间: 2020-06-23来源: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世界大局纷繁复杂、国际局势风云激荡,总有一个声音振聋发聩、响彻五洲。

  2013年3月,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他深刻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是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思想,这是为人类谋幸福的深刻洞察,这是大国领袖、卓越政治家的如炬目光和高瞻远瞩。

  7年后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严峻挑战,“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愈发凸显出其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百川朝海,流行不止;道虽辽远,无不到者。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

  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洞悉经济全球化兴起时共同利益积蓄起融合世界的巨大力量,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在2017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今世界,既沐浴着人类和平的灿烂阳光,又布满了兵戎相见的战争阴霾;既享受发展进步带来的巨大成果,又面临国际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真切现实;既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又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负重前行。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疫情、气候变化……都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挑战。

  国际格局充满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全球发展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全人类应以怎样的姿态应对全球性的挑战?这些时代之问关乎各国利益,更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波澜壮阔的世界舞台,呼唤价值引领;气象万千的东方大国,承担时代责任。

  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深刻阐释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一次纵贯古今、娓娓道来的讲述,都成为引发共振和鸣、汇聚变革力量的时代强音:

  历史不会忘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实践路径;

  历史不会忘记,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路线图,“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历史更不会忘记,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

  习近平总书记为天下谋、为世界计,反复倡导和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全人类的命运紧紧系在一起,汇聚起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繁荣的共同梦想。

  从2017年写入联合国决议,到载入安理会决议,再到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促进世界繁荣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坚实力量。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根植于以和为贵、立己达人的中华传统文明,践行于70多年波澜壮阔、砥砺前行的中国实践,契合世界各国对于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共同理想。

  《尚书》有云:“协和万邦”;《易传》中说:“万国咸宁”。海纳百川的大同思想、兼济天下的胸襟气度,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液与文化基因之中。回顾历史,从张骞西行到鉴真东渡再到郑和远航,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一直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历经苦难、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更是深刻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中国不仅要自己料理自己,自己过生活,还应该对别的国家和民族进行帮助,对世界有些益处”。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山河为证,70多年拼搏奋进的岁月为名,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无论是亚里士多德主张的“人类必须互相保持和谐而生活”,还是欧洲启蒙学者倡导的“世界主义”精神,无论是非洲“乌姆干达”互助劳动传统,还是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倡导的“世界一家”,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都蕴含着“共同体”智慧之花。

  “如果中国能够在社会和经济的战略选择方面开辟出一条新路,那么就会证明自己有能力给全世界提供中国与世界都需要的礼物。”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如此预言。如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疑正是中国带给世界最珍贵的“礼物”。

  从封闭孤立到开放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新认知。一些国家打出“自我优先”的旗号大搞保护主义、利己主义,逆经济全球化之流涌动到了早已有之、于今为烈的地步,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凝聚多边主义的全球共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为世界发展带来机遇、注入活力。

  从零和博弈到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辟国际关系思维新方式。摒弃权力制衡、利益博弈、人性自私等传统西方政治哲学理念和历史终结论、“修昔底德陷阱”等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以更加平等、开放、包容与协作的方式共同把握人类发展命运,共享人类的光明未来。

  从“一花独放”到“百花争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拓展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新模式。文化多属性与文明多样态的交流互鉴,打破了以文明隔阂、文明优劣、文明冲突为代表的西方文明中心论,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驰而不息的价值追求,更是孜孜不倦的现实行动。

  在绘就“一带一路”合作绚丽篇章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金秋,共建“一带一路”的大幕徐徐拉开。7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由理念变为行动,由愿景化为现实,从夯基筑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截至2020年1月底,中国已经同138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累计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这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开启美好未来的‘金钥匙’”……国际社会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由衷赞叹,是对这一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价值的最佳脚注。

  在壮大“朋友圈”、织密“伙伴网”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巴、中哈、中柬、中越、中老、中缅等双边命运共同体,到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从中欧命运共同体到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舞台,以深化务实合作、加强政治互信、夯实社会基础、完善机制建设为渠道,在友好合作中寻求共赢的最大公约数。70多年来,中国建立100多对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同世界各国战略互信全面深化、共同利益不断交融,画出了一个又一个携手前行、繁荣共生的最美同心圆。

  在深度参与、不断完善全球治理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有秩序正面临着几代人时间里最严峻的挑战,它是否能够幸存下来?”美国政治学家约瑟夫·奈曾提出这样的疑问。面对全球治理中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中国以“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怀和担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维护联合国权威和作用,充分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制的建设性作用;倡议并参与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合作平台;搭建打造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会”,拉紧推动世界和平与人类社会进步的纽带。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赞,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在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冲突对抗没有赢家,和平合作才能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早已成为时代潮流,但一些玩弄政治阴谋的西方政客依然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时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既没有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也没有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推动具有大国特色、大国风格和大国气度的中国外交阔步向前,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我们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与世界人民一道,努力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全球。

  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中国不开碌碌无为的清谈馆,而是坚定成为躬行实践的行动队,在创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光明未来的征程上,无畏无惧、阔步前行。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波及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70多亿人口,演化成一场全球危机,不仅威胁世界人民生命和健康,也冲击着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版图。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揭示了一个永不磨灭的真理:危急时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全人类唯一正确的抉择。

  这是捍卫生命、牺牲奉献的战斗——

  “得益于中国正在采取的大规模防控行动,国际社会才争取到一个机会窗口。”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如是评价中国抗疫的世界意义。本着对全国人民健康负责任的精神,本着对全球卫生事业负责任的态度,中国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中国坚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驰援湖北的医疗队迅速到位,到火神山、雷神山两所专门医院快速建成,再到一所所方舱医院的及时设立……中国一次次创造着人类公共卫生史上的新纪录,一次次树立起世界防疫事业的新标杆,构建起防止疾病国际传播最有力的防线。

  这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支持——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抗击疫情最为艰难的时刻,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捐赠物资,并牵头联合专家组来到中国、来到武汉考察疫情防控。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抗击疫情最为艰难的时刻,柬埔寨首相“逆行”访华,“巴铁”不遗余力伸出援手,缅甸捐赠的大米、斯里兰卡捐赠的红茶、蒙古国捐赠的3万只羊……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抗击疫情最为艰难的时刻,那些“很美,很有力量”的暖心话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这是大国责任、国际道义的担当——

  同150多个国家以及国际组织举行了70多场专家视频会,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向10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包括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在内的物资援助,向世界卫生组织捐助5000万美元。专家团队奔赴塞尔维亚、意大利、伊朗等国抗击疫情最前线,画出一道道“最美逆行之弧”……

  “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同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一项项具体举措,从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高度,推进全球抗疫合作,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为人类福祉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用三种语言录制视频,感谢中国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的支持;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深情亲吻五星红旗,表达他对中国深深的感激之情;卢旺达总统卡加梅激动地说,这是对我们莫大的支持,对我们阻止疫情扩散犹如雪中送炭……国际社会不禁感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担当”尽显大国风范,“中国援助”传递世间温暖,“中国精神”坚定战“疫”信心!

  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成千上万的人们在奔走呼号、奋力抗疫……一些西方政客却无视生命、攻击抹黑、推责甩锅,给疫病以可乘之机,让危险乘虚而入。4月8日,武汉重启,而境外确诊病例还在持续攀升,每天新增数超过10万,近40万人被夺去宝贵的生命,这一切难道还不足以敲醒那些挟势弄权、肆意栽赃的无良政客吗?在评价抗疫的“中国答卷”时,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的话颇能代表国际有识之士的心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富有远见、内涵深刻,在各国抗疫的当下,为世界提供了亟需的新思维方式,传达了巨大希望。时间就是生命,切莫再让机会流逝。我们同住地球村,彼此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唯有“团结,团结,还是团结”,才是共同的“载道之舟”,才能让黑暗彻底消失,才能让黎明早日重现!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今日之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大道之行,在于携手并进;同舟共济,方能航程万里。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今日之中国,以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立时代潮流而动、顺天下大势而为,与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郑 言)

责任编辑: 王 小伟
【纠错】
新时代加油干
文明影音
文明创建
先进典型
志愿服务
网络公益
文脉中华
书读中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