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心中有民”
发表时间:2019-07-11 来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习近平同志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心中有民”。这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习近平在正定》这本书,全方位了解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正定人民群众改变贫穷面貌的奋斗历程,深切感受到他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初心,被他矢志不渝的为民情怀、一心为民的担当精神深深感动,对党员干部如何做到“心中有民”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第一,要重视调查研究、寻求“源头活水”,全面深入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盼。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中指出: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早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就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始终坚持“调研开路”。20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短短3年多,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全县25个公社、220个大队,下乡进厂入户搞调研,并要求不打招呼、不事先安排。他还趁县城赶大集的时候在大街上办公,发放《民意调查表》,听取老百姓意见建议,结交了“特别善于从农民的角度来看整个社会”的作家贾大山、喜欢搞无线电的农民科学爱好者张新立、种棉能手冯玉明等一批“草根”朋友。他通过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真正搞清楚了正定县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对正定县的发展有了思路、破题有了办法、为民有了抓手。

  第二,要“做官唯民”“做事唯实”,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20世纪80年代初,尽管国家已经逐步实行改革开放,但是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仍然比较保守,特别是在省和地区没有做出部署的情况下,推行一些“先进”做法和“超前”改革,都是有风险的。高征购是当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一个重要条件,没人敢提出异议。习近平同志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提出“宁可不要‘全国高产县’这个桂冠,也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他积极向中央和省领导反映,帮助正定县减掉了2800万斤的征购任务,受到群众欢迎。减免征粮让正定有了调整种植结构的基础,种上了经济作物,老百姓的收入从148元涨到了400多元,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当时农村在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干不干,八分半”,农民干活没有积极性,于是习近平同志就积极推行“大包干”试点,开了全省“大包干”的先河。后来,习近平同志凭着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实行科技兴县、工业兴县、人才兴县发展路子,把正定经济发展带入了快车道,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日子也好过了。如果没有真心为民的情怀、唯实唯真的精神,在当时这些做法都是很难推行的。

  第三,要艰苦朴素、严格自律,切切实实让人民群众从心底里信任、支持。习近平同志从中央军委机关到地方工作,在衣食住行上极为勤俭节约,坚决不搞特殊化。他夏天穿绿军装,冬天穿军大衣,没有一件“高档货”;在机关食堂吃饭,和大家一样排队,忙起来甚至吃不上饭,拿凉馒头和咸菜凑合;下乡的时候轻车简从,骑着一辆半旧的二八自行车,吃饭一律交钱、交粮票;到北京开会、办公事,每年都要来回往返五六趟,都是自己拿钱买车票,从来不报销车费。习近平同志艰苦朴素、严格自律的点点滴滴,让干部群众不但不觉得他“高高在上”“有架子”,反而切身感觉到他朴素真实的为民情怀,从而与他打成一片。

  掩卷深思,习近平同志矢志不渝坚守为民初心,一以贯之书写为民答卷,为我们怎样做到“心中有民”作出了榜样、提供了遵循。(作者:李燕华 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文明调研处)

责任编辑:王 小伟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